登陆 | 订阅服务 | 广告服务 | 电子报 繁体 | 简体

 
 

   
 



香港商報

高樓價值得警惕
2018年 01月 13日 02:20    香港商报
 

    高樓價值得警惕

    夏言冰

    本港樓價高企置業艱難,可不少市民對「有樓?手」仍有期盼,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日前表示,放寬按揭成數助市民上車,是完全可探討和配合的。政府願意想辦法協助市民置業,政策本意是好,惟當前樓市仍處於上升階段,與市民收入及購買力明顯嚴重脫節,令人擔心升幅已被過分透支,與此同時,一些潛藏的負面因素正在逐漸顯現,例如家庭供款負擔比率持續上升,美聯儲縮表加息等,樓市風險不斷累積。放寬按揭成數吸引更多人入市,無異於催谷樓泡,而能力有限的市民即使在政府的幫助下勉強上車,一旦樓市出現調整,家庭的財政壓力隨時會爆煲,出現負資產。為免好心辦壞事,港府不可不慎。

    小心好心辦壞事

    香港樓價持續破頂,去年更大漲逾13%,升幅為接近5年最大,眼見樓市連續多年長升長有,買家擔心今天不買明天更貴,當然是人人趨之若鶩,排隊買樓盛況依然,希望能享受資產增值一邊住一邊賺的好處。然而現時樓價動輒500萬元以上,要儲夠首期上車愈益困難,因此社會有聲音希望放寬按揭,讓更多人可以負擔首期置業。陳茂波在出席財委會會議時稱,政府對年輕人「難上樓」、沒有足夠首期置業非常上心,亦注意到不少人供得起樓卻首期不足,明言政府有意放寬按揭成數,正等待合適時機推出有關措施。

    不過,綜觀特區政府每推出放寬按揭成數,樓價隨之推高,現時本港樓市負擔指數已經是全球最高,明顯超出普羅大眾的負擔能力,尤其投資氣氛仍熾熱,推出任何刺激需求的措施前必須三思,否則就是給市場火上澆油,倍增風險。

    值得高度警惕的是,2017年11月香港樓價已較1997年高峰時高出一倍,按揭供款對收入比率達至68%,顯示市民的負擔能力在減弱;目前雖然按揭息率低企,但不論是自住或投資,買樓都是一項高槓桿和大額的財務交易,置業人士要承擔市場價格及利率改變帶來的風險,美國聯儲局已加息5次,相信今年加息1至2次,或2至3次也不足為奇,港息最終會跟隨美息上調,若息口上調至三厘,供樓人士的置業供款負擔比例有機會升至88%,情況會進一步惡化,加之周邊環境也有太多不穩定因素,樓市周期一旦逆轉,經濟實力不足者往往首當其衝;此外,近年愈來愈多為人父母者,以加按自住物業來幫助子女交付首期上車,以及不少買家取用發展商提供的額外按揭,供款負擔的問題會更為嚴重,隨時影響兩代家庭。

    加快拓地建屋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早前揭示本港面臨的四大風險,其中以樓價被高估幅度上升的風險居首,認為一旦樓市調整失序,可能觸發樓價、償債能力與消費減少之間的惡性循環,導致經濟增長減慢,銀行資產負債表將受到衝擊,實非危言聳聽。如今再入市的市民,無論是投資還是自住,都必須計算清楚經濟可能逆轉的還款能力,量力而為。如果放寬按揭成數,難免提供誘因,讓市民可以在樓市熾熱的氛圍下「賭上一鋪」,盲目追高,到時恐怕會跌得越重,類似的慘痛經歷,港人過去不是沒有經歷過。政府出發點是善意,未必能落好,還是將精力放在加快拓地建屋上來,這是最能對症下藥,協助市民置業安居的方法。

 
(來源: 香港商报) 編輯: 肖静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