炫富律師背后
施十一
近日,深圳女律師在微信朋友圈炫富引起了網友熱議。1月10日,廣州律協發函稱其涉嫌虛假宣傳,請深圳市律師協會按照規定處理。1月12日,當事人張晴在微博上發文致歉,稱自己年輕不懂事,願意接受社會批評和行業處理。目前來看,此事的熱潮已經過去。但是,事情的惡劣影響卻遠沒有消散。網友的熱議和關注度會使炫富女主角張晴的人生軌跡發生巨大變化。張晴曬出的律師合夥人身份以及幾百萬的律師費發票也會讓人們對律師行業產生質疑。筆者認為,該事情的爆發是一微博大V挂出了張晴「瑪麗蘇」式炫富朋友圈的內容,從而引發了網友對其朋友圈和微博內容的深扒,進而發現張晴存在學歷造假和虛假宣傳等「內幕」。我們需要討伐的不僅是這一位虛榮和缺乏職業道德的律師。還需要思考,微信朋友圈是否還是個人隱私的空間,一個人在自己私人領域的行為是否能被公眾評判?執業不到3年卻擁有律所合夥人頭銜的背后是否反映了整個律師行業乃至社會的躁動與浮誇?
失守的何止這位律師
炫富律師事件爆發后,筆者曾翻閱各大網絡平台關於此事件的評論發現,99%的網友無非是義憤填膺地討伐當事人的虛弱和作假,有的甚至上升到人身攻擊。這里,筆者先不談網友們的討伐是否完全正確,只是提醒大家關注兩個細節。一個細節是事件的起源。該事件是當事人朋友圈的內容遭到外泄,一位微博大V將她的朋友圈挂了出來,從而引爆了整個社交網絡,一度成為微博的熱搜。張晴確實值得批判,但是將她朋友圈截圖放出來的那位始作俑者是否觸發了他人隱私?那位坐擁幾萬粉絲的大V在明知會引起網友口誅筆伐的情况下,還將當事人朋友圈挂在微博上的行為,是否可以稱為制造熱點、引發輿論審判?另一個細節是張晴律所合夥人的頭銜。很多網友都在批判她在虛假宣傳,因為作為執業不到3年的職場鮮肉根本就沒有資格成為律所合夥人。筆者向身邊的幾位律師朋友了解到,在某些律所,律師誇大自己的身份、朋友圈包裝自己是普遍現象。因為律師行業是要靠案源吃飯,將自己包裝成成功人士的模樣,有利於業務的開展。說到這里,筆者突然覺得張晴稍微有那麼一點委屈和倒霉。相信在整個律師行業,包裝自己、誇大自己級別的律師不止張晴一個,而為什麼只有張晴受到了整個社會的譴責?無非是她裝的太過了以及她將朋友圈當成了私領域,沒有注意到輿論的重要性。最后,筆者需要申明,本篇評論并非幫主人公「洗地」。每一個社會事件的爆發伴隨的不應該只有情緒,更需要反思,張晴事件亦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