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會去年12月通過議事規則修訂后,立法會上周三復會,「民主派會議」召集人莫乃光、民主黨主席胡志偉、公民黨黨魁楊岳橋及「香港本土」議員毛孟靜在會上提交呈請書,要求交付內務委員會討論廣深港高鐵「一地兩檢」本地立法的安排,企圖狙擊全國人大常委會就高鐵「一地兩檢」《合作安排》的決定,由於僅有21名反對派議員站立支持,不足議事規則修訂后規定的35人,因此不獲通過。
收緊呈請書制度合宜
反對派聲稱是次呈請失敗,反映修改《議事規則》的壞影響已經浮現云云,但恰恰相反,是正面效果已經顯現,因為反對派過往經常把呈請書作為制造政治爭拗的舞台,白白消耗了議會寶貴的時間。
修訂《議事規則》其中一項,就是收緊呈請書制度,這是擊中反對派要害的其中一項。以前規定是「呈請書提交后,如有議員即時起立,要求將呈請書交付專責委員會處理,立法會主席即須請支持此項要求的議員起立;如有不少於20名議員起立,呈請書即告交付專責委員會處理。」據此,反對派可不斷成立專責委員會干擾立法會運作,以及打擊抹黑政府和公職人員。
呈請書制度十分古老,遠至以159年前的英國西敏寺為藍本,即使英國議會本身亦已廢除此制度。香港回歸后,立法會《議事規則》第20條的呈請書提出門檻,沿用回歸前立法局時代的20人。但是,當年立法局的非官守議員人數比現在少很多,20名議員起立的要求尚且合理。回歸后立法會議席已增至70人,若只維持20人起立便可呈請,門檻太低。換言之,在沒有建制派支持下,反對派單靠「自己人」就可成功呈請。修訂后,可防止反對派任意及無限量地成立專責委員會,不再讓呈請書制度變成反對派政治打壓的工具。
反對派聲稱,修改議規令他們以后都無法再提出呈請,這不符合事實。因為即使提高提交呈請書門檻至最少35人,將來機制仍然存在,建制派已明言「好的呈請書都會支持」,如果未來反對派議員有好的理由,不會太難取得建制派支持提交。
未來將有更多正面效果
修改議規的正面效果已經顯現,而且未來意義會越來越大,不僅可減少「一地兩檢」本地立法和《國歌法》本地立法的障礙,也增加了特區政府對23條立法的底氣。
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一地兩檢」合作安排的決定,具有最高法律效力,不容置疑。第三步特區政府的目標是今年2月向立法會提交草案,7月前通過立法。反對派聲稱「誓要『拉布』阻攔『一地兩檢』立法」,「『一地兩檢』方案必須胎死腹中」。修訂《議事規則》后,可遏制反對派「拉布」阻攔「一地兩檢」本地立法。
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將《國歌法》列入港澳特區基本法附件三的決定,使《國歌法》成為港澳特區必須遵守的全國性法律,此舉有利於維護國家尊嚴、民族尊嚴,有利於增強港澳同胞國家意識和愛國精神。反對派不斷散布危言聳聽言論,試圖阻礙《國歌法》本地立法,修改議規后可減少《國歌法》本地立法的障礙。
香港基本法委員會主任李飛強調,香港基本法23條的憲制性條款明確地規定了香港特區的憲制責任。香港基本法已實施20年,迄今為止23條立法仍未落實,法律缺位所帶來的不良影響相信大家有目共睹。他強調,嚴格執行法律來維護國家主權和安全,香港特區應全面準確落實,這是責無旁貸的。香港各界人士對此表示認同,認為特區政府應盡早為立法作準備。
有鑒於2003年外部勢力與反對派內外勾結使23條立法觸礁,23條立法已被妖魔化,社會對23條立法充滿扭曲、誤解及偏見,加上反對派近年不斷煽動年輕一代仇視國家,因此有關立法阻力必大。建制派打贏修訂《議事規則》關鍵一戰,有助增強特區政府對23條立法的底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