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 订阅服务 | 广告服务 | 电子报 繁体 | 简体

 
 

   
 



香港商報

歐各國央行外儲爭相納人幣
2018年 01月 18日 01:54    香港商报
 

     歐各國央行外儲爭相納人幣

    【香港商報訊】據中通社昨日報道,從2009年開展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以來,人民幣國際化取得長足發展。繼德國和法國央行15日將人民幣納入外儲后,又有一批歐洲國家央行16日披露了在外匯儲備中持有人民幣資產的計劃,凸顯出人民幣已躋身世界主要儲備貨幣之列。

    世界對人幣信心足

    據路透社報道,西班牙央行稱,正在考慮投資人民幣;比利時央行稱,已經購買了價值2億歐元(2.445億美元)的人民幣;斯洛伐克央行也表示,已購買了人民幣,但未披露數額。

    去年,歐洲央行賣出了價值5億歐元的美元儲備,轉投人民幣資產,顯示其對人民幣的信心,也對歐洲其他國家將人民幣納入起到示範作用。

    德國央行和法國央行近日也已經吸納人民幣外匯儲備。對此,有分析人士稱,人民幣被包括德法在內的越來越多國家央行用作外匯儲備,顯示出中國國際地位提升和人民幣全球重要性不斷增加。申萬宏源首席宏觀分析師李慧勇昨日表示,「這是順理成章的趨勢」。

    德國央行執委安德烈亞斯東布雷(Andreas Dom-bret)1月15日在香港表示,德國央行已經決定將人民幣納入自己的外匯儲備,這個決定是去年做出的。「人民幣越來越多地被用作各央行外匯儲備的一部分。例如,歐洲央行納入了人民幣,歐洲其他央行也有這麼做的。」東布雷說。可見,部分歐洲國家已開始效仿歐洲央行的做法。

    外儲現仍處較低水平

    最新報告顯示,截至2017年9月底,在全球央行外匯儲備中,有價值1070億美元的人民幣,較年初增加了19%。但IMF數據顯示,價值1070億美元的人民幣外匯儲備仍處於較低水平,排在澳元和加元之后。

    對於德法央行的舉動,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國際金融室副主任肖立晟分析認為,這是人民幣國際化取得的重大進展。他同時指出,人民幣國際化的關鍵在於中國企業和銀行的國際化,推動實體經濟走出去以及鼓勵銀行對外發展金融業務,才能最終帶動本國貨幣國際化。

    李慧勇表示,由於人民幣過去不是國際儲備貨幣,人民幣地位還在緩慢提升。「這只是一個開始,份額的提升還是要取決於中國國際地位的提升。」

    人幣國際化勢不可擋

    中國銀行國際金融研究所研究員王有鑫指出,今后歐洲其他國家也會繼續跟進。「歐盟政策的一致性和協調性很強,歐洲與中國的貿易和投資也大幅增長,實體經濟的持續改善也會支撐這些歐洲國家加大對人民幣資產的使用。」

    同時,「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也可能將人民幣納入外儲。截至2017年6月,全球有超過1900家金融機構使用人民幣作為支付貨幣。新加坡、俄羅斯等60多個國家和地區將人民幣納入外匯儲備。分析人士指出,隨著中國經濟與整體實力崛起,人民幣必將成為一種國際化貨幣,這是不可阻擋的歷史進程。

 
(來源: 香港商报) 編輯: 程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