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 订阅服务 | 广告服务 | 电子报 繁体 | 简体

 
 

   
 



香港商報

2018中國經濟六大猜想
2018年 01月 22日 01:16    香港商报
 

    2017年中國經濟完美收官,官方錄得6.9%的增長率。今年恰逢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進入新時代的中國經濟面臨怎樣的機遇與挑戰?2018年中國經濟面臨哪些不確定性因素?會否出現「黑天鵝」與「灰犀牛」?近日本報梳理了各界關注的六大主題,對今年的中國經濟作一番展望。香港商報記者李穎

    一、GDP增速會否破6.5?

    去年,中國經濟表現超出了年初大部分人的預期。1月18日,國家統計局公布2017全年國內生產總值增長6.9%,遠超外界預期。2018年中國GDP會否延續去年的態勢?對此專家看法不一。

    而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預計,2018年中國經濟總體上將保持平穩運行,經濟增長速度可能高於6.5%的年度目標。「三駕馬車」有可能表現為「一好一緩一平」態勢,即出口較好,投資放緩,消費平穩。

    政策強調品質而非速度

    十九大確立了中國經濟由高速增長轉向高品質發展階段的大方向,對經濟品質的重視超越了對經濟增長的追求,這必然對今年的經濟走勢帶來影響。尽管2018年全球經濟前景預計將有所改善,但中國的經濟增長勢頭將有所放緩,并有下行風險。原因在於增長潜力的下降,政策更強調增長的品質而非速度,政策重心轉向解決金融風險和其它「灰犀牛」風險。

    香港資深投資銀行家溫天納認為,在第一季度樂觀經濟展望的氣氛下,需要留意中國經濟增速在今年第二季度或出現冲高回落。在全年整體趨勢上看,有可能呈現前高后低的狀况。

    瑞銀證券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汪濤預計2018年中國實際GDP增速從2017年的6.9%放緩至6.4%,主要拖累來自於:房地產調控持續,規範約束地方政府舉債融資會抑制基建投資,供給側改革(如秋冬季大氣污染治理、進一步去產能)將限制工業生產和投資。

    十九大報告不再提及2020年人均GDP翻番的目標,引發外間對於2018年政府工作報告或不再提及GDP增長目標的猜想。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副理事長劉世錦認為,實現2020年兩個翻番目標,今后三年每年增長6.3%就夠了。此后,中速增長平台的重心可能調整到5-6%之間,或者是5%左右。他認為5%這個速度實際也是不低的。英國《金融時報》記者吉密歐(JamilAnderlini)預測,即使2018年中國的增長磕磕絆絆,官方的增速也幾乎肯定會高於預定的6.5%。

    二、人行會否跟隨聯儲加息?

    作為國家宏觀政策的重要指針,中國貨幣政策的總基調在十九大后有了新的調整,與上一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公告相比,「調節」貨幣閘門變成了「管住」貨幣供應總閘門,「維持流動性基本穩定」消失了,防範和化解系統性金融風險被提到前所未有的政策高度。這預示了今年人行貨幣政策的基調——強監管加上穩貨幣的混合特徵。

    「隱性收緊」,是瑞士信貸首席中國經濟學家陶冬對2018年的貨幣政策的預判。即在不作明顯政策宣示、不提高政策利率的情况下,容忍市場利率進一步走高,迫使銀行收縮表外非標業務,控制地方隱性債務擴張,強力監管金融交叉業務。勢必對整體流動性產生重大的影響。雖然央行尚未公步官方數據和增速預期,但業內已對2018年信貸規模和增速有了較為一致的判斷,多數預測信貸規模在14萬億元人民幣左右。

    或將是中國加息節點

    多位市場分析人士預測,美聯儲今年將加息3次。這必將令中國加息壓力增大,此外,全球貿易保護主義趨勢或抬頭,金融風險防控加強,都可能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流動性的變化。今年中國會否跟隨美國加息?這是年初以來各方高度關注的話題。市場人士指出,如果美聯儲緊縮的步伐不變,最終會帶動國內政策利率的上升。利率上升和人民幣升值,將對今年的經濟增長帶來壓力。交銀首席經濟學家連平認為,從目前的情况看,短期加息條件還不夠成熟。他表示,貨幣政策是靈活的,可能整個世界經濟的運行態勢在一季度、兩季度之后發生變化,未來也不排除出現調節的可能性。有分析認為,中行極有可能在2018年再次提高公開市場操作利率或各種借貸便利利率,但頻率和幅度都會低於美聯儲加息的節奏。

    三、人幣匯率會否持續上升?

    開年以來,人民幣匯率延續去年以來的升勢。19日,CNY在岸、CNH離岸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升破6.4關口,進入6.3時代。創2015年12月10日以來新高。

    業內人士看來,人民幣匯率上升有多種因素支撐。美元指數大幅下跌,是近期人民幣對美元匯率表現相對強勢的主要原因。而美元走弱與歐元近期走強息息相關,在歐元區經濟向好、歐央行貨幣政策收緊的預期下,歐元對美元很可能延續漲勢,由此美元指數大概率繼續走弱,人民幣對美元仍有升值空間。另有觀點認為,中國經濟穩步復蘇是推動人民幣上升的重要原因。

    亦有分析指出,中美利差擴大推動人民幣升值。在同等信用評級國家里,中國的基準利率最高,因此吸引全球資本流入人民幣資產,賺取人民幣升值匯差與利差雙重收益。大量資本重返新興市場國家,加劇了人民幣漲幅。據美銀美林的數據顯示,截至1月3日-10日當周,流入新興市場國家的全球資本達43億美元,創下過去73周以來的最大單周流入量。其中,很大一部分流向中國。

    香港資深投資銀行家溫天納認為,隨著A股臨近「入摩」(獲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將有更多境外資金流入A股布局,對人民幣匯率及外匯儲備帶來支持。

    分析稱:料不能持續

    然而,投資者關心的是,今年人民幣會否持續上升?

    市場分析認為,人幣短期內升勢難跌,但未必能持續。綜合國內外基本面來看,人民幣匯率目前并不具備繼續大幅升值的條件。進一步看,人民幣匯率表現終將回歸基本面,在國內經濟基本面仍有下行壓力的情况下,雙向波動、寬幅震盪更可能是常態。

    外界預料今年美國將加息3次,并將進入真正意義上的縮表年,另外特朗普政府的稅改計劃落地對如美國跨國企業海外留存利潤回流等跨國基本流動的影響也不確定。在國內,中國經濟也處於增長模式轉換的攻堅期。因此人民幣升勢料不能持續。

    四、稅改會否大力推進?

    市場觀察人士看來,美國稅改是今年影響全球經濟的最大變數。特朗普宣布以大規模減稅為主的稅改即將實施,這必掀起新一輪全球減稅浪潮。那麼中國會否加大降稅力度以應對美國稅改?中國稅制改革的步伐會否因此加快?多位市場人士預料,今年中國將繼續實施減稅降費降低企業負擔,并將加快稅率改革的步伐。這既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降低企業成本的需要,也是應對美國掀起國際競爭性減稅浪潮的對策之一。

    近幾年中國減稅降費早已展開,2013-2016年累計為企業減輕負擔2萬多億元,2017年的減負目標是超過1萬億元。但中國減稅降費方面仍有空間。必須看到,經過40年的改革開放,中國經濟結構已經發生了很大變化,但中國稅收制度卻未能與時俱進。因此,建立與經濟結構相適應的稅收制度迫在眉睫,稅制改革藉此大力向前推進,成為今年中國改革的應有之義。

    業內人士預計,中國仍將按照既定的稅制改革步伐,繼續實施減稅降費。包括進一步優化增值稅政策和稅率,適度降低企業所得稅名義稅率,或者加大研發設計經費扣除力度等,進一步降低稅負水平。包括減少間接稅、更多地推出直接稅、推出新的稅種等。另外,降低中低收入階層稅負的個人所得稅改革也應加快推出。除了減稅外,更加重要的是降費。包括逐步推進行政零收費,大幅減少政府定價管理的涉企經營服務性收費等。凡此種種,必將利好實體經濟。

    此外,傳聞房地產政策的長效機制將於今年落地,爭議極大的房地產稅或將被最終列入2018年立法計劃。

    五、中美貿易戰會否爆發?

    尽管去年底特朗普訪華時中美達成了共計2500億美元的協議,令人們對中美貿易關系的前景趨向樂觀,但開年以來,中美貿易關系再一次變得緊張起來。

    據中國海關12日發布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對美貿易順差按年增長10%,達到歷史新高的2758億美元。同日,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USTR)再一次將淘寶網列入「惡名市場」名單。本月,美商務部針對鋼鐵、鋁、太陽能設備等一系列調查結果即將到來,美國方面作何結論?會否采取強硬手段?中方又將如何反應?這些懸而未決的議題,引發了各界對於中美貿易戰會否爆發的擔憂。據英國《金融時報》開年預測,今年特朗普會發動美中貿易戰。

    該報認為,特朗普將通過對中國采取懲罰性行動,兌現他在競選時許下的部分保護主義諾言。最可能的觸發因素將是特朗普政府委託的、涉及知識產權的官方調查報告,以及中國補貼鋼鐵和鋁生產的行為。在其貿易團隊的敦促下,特朗普可能會下令采取報復性措施,其中包括徵收懲罰性關稅。業界分析,2018年USTR和商務部的高級官員終將到位,這些高官多為對華鷹派人士,2018年中美貿易摩擦或將加劇。交銀經濟學家連平表示,在貿易問題上,我們要做好打貿易戰的準備,但預計美國也打不起全面的貿易戰,畢竟中美之間經濟貿易關系非常緊密,美國也承受不了有一定規模的損失。

    巴克萊料不會引發貿易戰

    巴克萊最新研報亦指出,即使在最糟糕的情况下,美國以貿易調查的結果為由采取了制裁,中國也以其他形式的制裁回應,但考慮到高昂的經濟代價,全面的貿易戰爭不太可能發生。據央視報道,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於16日中午與美國總統特朗普通電話,雙方表示要通過對彼此開放市場、做大合作蛋糕,妥善解決雙方關切的經貿問題,務實推動雙邊關系取得更大發展。由此看來,《金融時報》的預測并不靠譜。今年中美貿易摩擦在所難免,但全面「貿易戰」爆發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六、民營經濟的春天會否到來?

    新年伊始,民營企業家毛振華雪地里一聲「吶喊」,將世人關注的目光投向東北惡劣的營商環境,也再次點燃中國民營經濟生存空間逼庂的老話題。

    2012年之前,中國民間投資年均增速在30%以上,2012年增速開始大幅下降,但仍高於國企的投資增速。2015年末,民間投資占固定資產投資比重達到64.2%的歷史最高點。然而,從2016年開始,民間投資與國有投資呈現此消彼長的態勢:2016年國企投資增速達到19%,而民間投資增速僅有3.7%。

    這一投資領域的「國進民退」格局延續至2017年,民間投資占比1-8月降至60.7%,從最高點回落了3.5個百分點。

    民企處在近年來最好環境

    2017年,固定資產投資增速一直下滑,特別是民間投資積極性仍不夠高。2018年,如何激發民間投資以及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激發民營企業活力,重在進一步落實產權保護政策,完善企業經營環境,弘揚企業家精神,已為多方共識,中央對此的立場亦十分鮮明。

    李克強總理曾在不同場合表示,「市場能辦的,多放給市場;政府管住、管好它應該管的事;把錯裝在政府身上的手換成市場的手」。十九大報告進一步指出,要「激發和保護企業家精神,鼓勵更多社會主體投身創新創業。」去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再次強調,要「促進有效投資特別是民間投資合理增長」。

    這充分表明決策層高度重視民間投資長期低於整體投資增速的問題,并把民間投資作為促進有效投資增長的主要方向。未來實現高品質發展目標中,民營企業和民間投資被寄予厚望。可以預見的是,未來民營經濟的發展必將進入一個新的春天,在經濟社會發展中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來源: 香港商报) 編輯: 朱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