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 订阅服务 | 广告服务 | 电子报 繁体 | 简体

 
 

   
 



香港商報

防金融風險仍為決策之重
2018年 01月 23日 01:07    香港商报
 

  2017年中國經濟雖好過外界預期,但也是中國高層提及防範金融風險最多的一年。市場對於諸如「黑天鵝」、「灰犀牛」、「明斯基時刻」的討論一波接一波,決策層對風險的警示亦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整體而言,中國的債務增長速度和過度依賴投資的發展模式仍存隱憂。在一些經濟學家看來,不斷累積的房地產泡沫和地方債務風險,始終是懸在中國經濟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如何防範和化解金融風險,仍是最高層決策之重。香港商報記者朱輝豪

  平穩增長下隱藏風險

  近日新鮮出爐的2017年中國經濟「成績單」顯示,去年GDP首次突破80萬億元人民幣大關,比上年增長6.9%,高於市場預期,實現自2011年以來全年經濟增速的首次回升,顯示中國經濟實現平穩增長。如若時間往回倒退幾年,外界對於中國經濟可能會「硬著陸」的擔憂此起彼伏,看空中國經濟的國際金融機構和經濟學家為數不少。

  然而,隨著中國經濟所展現出的「新常態」韌性和巨大的發展潜力越來越令外界信服,彼時的擔憂聲浪在目前已大為消退。一方面是中國經濟仍能保持中高速增長,另一方面是過往擔憂的人民幣匯率貶值風險并沒有出現,而跨境資本流動在最近的月份開始錄得净流入,外匯儲備也止跌回升,2017年中國經濟交出了一份滿意答卷。但在一些分析人士看來,中國經濟平穩增長的表面下仍然潜流暗涌,當中蘊藏的風險不得不時刻警惕。

  事實上,過去一年,中國最高決策層在多個場合以及在多個重要的文件中都提及要注重防範和化解金融風險。十九大報告中提出,要健全金融監管體系,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去年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更是將防範化解重大風險放在第一重要的位置,并指出重點是防控金融風險,反映出中央對防控金融風險的重視程度前所未有。

  中山大學嶺南學院經濟學系教授林江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對於防範和化解金融風險,中央近些年是高度重視的,并且決心不可謂不大,這也從側面反映出中國目前面臨的金融系統性風險相當高。林江指出,中國有可能爆發系統性金融風險的領域主要集中在泡沫越吹越大的房地產行業、不斷膨脹的地方政府債務風險、金融系統的壞賬風險,以及日益顯現的一些省份出現的社保缺口風險等,這些都不同程度地會影響到中國經濟的穩定健康發展。

  風險警示前所未有

  關於金融風險的提示和系統性金融風險的論述,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在去年10月底的一番發話值得外界深思。周小川當時稱,「如果經濟中的順周期因素過多,會導致市場過於樂觀并造成矛盾的積累,從而到一定時候出現『明斯基時刻』,這種情况的劇烈調整,是我們重點防止的。」而關於系統性金融風險,周小川介紹說,系統性金融風險一般有導致金融危機的可能,會在市場上引發劇烈連鎖反應,「一家出問題,很快連鎖反應,會對經濟和就業造成重大冲擊,這稱為系統性金融風險」。人民大學副校長、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執行院長劉元春在對2018年中國宏觀經濟進行展望時表示,在過去幾年中,中國金融風險是一個上行周期,不斷地爬坡,不斷進行債務累積。

  這個過程很艱難,但外界一定要認識到,未來是背著巨大的債務要下坡。「這一個下坡的問題更嚴峻,這是我們經常講的上坡容易下坡難,因為風險積累起來很簡單、很快。但風險釋放起來很艱難、很漫長,并且風險的釋放會更隱蔽,會在想不到的地方冒出來。」如果說2016年是「黑天鵝」頻出的年份,那麼2017年則是對「灰犀牛」論述得最多的年份,如若再加上給市場樂觀情緒澆上冷水的「明斯基時刻」,頻繁使用的「危機詞汇」令外界對金融風險的感知和警惕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接受本報記者采訪的中山大學嶺南學院金融學博士熊衍飛認為,國內金融風險集中體現在影子銀行業務高速增長、債券市場違約頻現、地方政府及地方融資平台過度融資,以及互聯網金融監管缺失等方面。熊衍飛舉例稱,從影子銀行業務高速增長來說,據不完全統計,截止2017年6月,影子銀行規模達到100.8萬億元,2014年至2016年,年平均增長率達到44.3%。

  「影子銀行業務主要表現為,表外融資、資金同業空轉、槓桿融資、監管套利等,它的存在既是資本逐利的表現也是實體經濟增速放緩的映射。」熊衍飛說。

  強監管時代已來臨

  在實際操作中,中國監管層并非單純地隔空喊話,而是在過去一年中迅速落實行動,在金融系統領域颳起了一股前所未有的金融「強監管、去杠杆」旋風,劍指防範和化解金融風險,并且將金融強監管的「利劍」高懸至新到來的2018年。從新年以來銀監會、證監會連續出台的政策來看,中國監管層仍在繼續推進金融去杠杆、去通道,延續著治理金融亂象的力度和決心。

  銀監會最新披露的數據顯示,2017年銀監系統大力整治市場亂象,全年共罰沒金額近30億元,銀行業案件高發態勢得到有效遏制,防範化解風險取得階段性成效。據統計,2017年銀監會對信貸、票據、同業和理財等領域的突出問題進行了重點整治。全年共作出行政處罰3452件,處罰機構1877家,罰沒金額29.32億元,對270人取消了一定期限直至終身銀行業從業和高管任職資格。中國銀監會主席郭樹清近期在接受《人民日報》采訪時表示,中國金融體系的風險總體可控,但由於多種原因,仍然處於風險易發多發期,面臨的形勢依然复雜嚴峻。

  郭樹清表示,中國需要著力降低企業負債率,抑制居民部門杠杆率。嚴格規範交叉金融產品,繼續拆解影子銀行;清理規範金融控股公司,有序處置高風險銀行業機構。深入整治各種違規金融行為,堅決打擊各種非法集資活動。繼續遏制房地產泡沫化傾向,主動配合地方政府整頓隱性債務。銀監會副主席王兆星近日也表示,近年來開展了一些資管類業務,突破了一些宏觀調控政策和審慎監管的規則,部分資金流向了房地產、產能過剩等行業,其實實質的風險還是很大、很高,而有些風險現在還沒有完全暴露。

  樓市泡沫值得警惕

  在眾多可能爆發系統性金融風險的領域中,不斷累積的房地產泡沫被認為是金融領域不穩定的因素之一。在過去的幾年,全國各地的樓市基本都歷經了新一輪的大幅上漲潮,各路資金瘋狂涌入該領域,樓市投資投機風氣盛行,樓價越是調控也往上漲,以致在「炒房客」中逐漸形成了一種樓價「只漲不跌」的心理預期,使得樓市泡沫越吹越大。

  「房地產目前是冰火兩重天的局面,一線城市和二三線城市差距很大,在一些城市,房價高得離譜,空置率很高,房子掌握在一些投機者的手上,正是這種力量支撐了房價的瘋狂上升。」林江說,樓價上漲雖有其合理性,因為剛性和改善型需求都在,但樓市「炒樓」之風盛行,對實體經濟的發展造成很大的負面影響。

  另外,2009年實施的「四萬億」刺激政策造成資金流動性過多涌向樓市,使金融風險系數不斷上升。眾所周知,房地產行業在中國經濟發展中扮演著極其重要的角色,因其牽連甚廣,當中隱藏的風險非同小可。在過去幾年中,外界對於樓市泡沫的警示一直不斷,中國高層在過去的一年也相繼提及風險的存在,并企圖在樓市的狂飆突進中及時「剎車」。在此情况下,「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調控思路逐漸明朗,并且輔之以大力發展住房租賃市場的政策,企圖扼殺樓市的炒作風,抑制樓市非理性上漲的局面。林江認為,由於中國經濟復蘇跡象并不明朗,不斷上漲的房價與居民收入水平也越拉越大,致使怨聲載道。

  因此,中央要考慮民眾承受房價的能力,并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中央也并非要將樓價打沉,因為房地產的風險體系風險驟然上升,與房地產直接或者間接相關的貸款占比七成,如果樓市下跌太快,可能危及銀行體系的安全。總體而言,中央不希望樓價上漲太快或者下跌幅度太多,而是保持一個相對穩定的狀態。」

  地方債風險不容小覷

  林江認為,除樓市泡沫外,目前另一個最為值得警惕的是地方債務風險,規模龐大的地方債也是一把懸在中國經濟發展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林江指出,短短幾年地方政府債務越滾越大,從2010年的大約10.45萬億,到接近如今的20萬億的規模,債務增速驚人,并且隱性債務存量,如平台債、擔保債等難以直接統計,如果不尽早采取措施抑制地方債的增長,情况還會更加惡化,后果不堪設想。

  對於中國地方政府債務總量的規模,外界一直很難界定。中國財政部1月17日公布,經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審議批准,2017年全國地方政府債務限額為188174.3億元。其中,一般債務限額115489.22億元,專項債務限額72685.08億元。

  截至2017年12月末,全國地方政府債務餘額164706億元,控制在全國人大批准的限額之內。其中,一般債務103322億元,專項債務61384億元;政府債券147448億元,非政府債券形式存量政府債務17258億元。熊衍飛認為,化解地方政府及地方融資平台過度融資風險,要在增加對地方政府轉移支付的同時,嚴格執行地方政府債務融資指導意見和嚴禁地方政府對地方融資平台的信用擔保,通過債務置換等手段優化地方政府債務結構。

  「現階段地方政府舉債方式為上一級政府統籌發行地方政府債券和PPP(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項目融資,存量地方政府債到期前能清償的清償,不能清償的部分續發債券。因此,目前而言,地方政府債務風險總體還是可控的,不過今后值得警惕。」熊衍飛說。

  2017年「一行三會」監管顯效央行:加強宏觀審慎政策、設立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宣布將同業存單納入同業負債指標、發布《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徵求意見稿)》、整頓「現金貸」。

  銀監會:開啟「三三四十」專項整治,全年作出行政處罰3452件,處罰機構1877家,罰沒金額29.32億元人民幣,對270人取消了不同時間的從業和任職資格。

  證監會:全年作出行政處罰決定224項,罰沒款74.79億元人民幣,對44人實施市場禁入,均創歷史新高。

  保監會:共處罰720家次,處罰人員1046人次。罰款共計1.5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56.1%。行業禁入4人。

  防風險不可掉以輕心

  2018年防風險三方面及措施

  金融和實體經濟絜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金融和房地產絜改革完善住房制度和建立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長效機制金融體系內部絜嚴防嚴控

  縱觀世界金融史的發展歷程,金融風險始終伴隨,一直都是以林林總總的形式表現出來,只是風險程度和系數不一。就最近幾十年的發展來看,世界性的金融風險不時發生,每次的金融風暴都對經濟社會影響深遠。比如說,1997年的亞洲金融風暴,重創了東南亞一些國家的經濟體系;再比如2008年由美國次貸危機引起的世界金融風暴,致使全球眾多經濟體陷入癱瘓,市場哀鴻遍野,全球的經濟發展由此陷入低迷,至今仍在艱難地走出金融危機的泥淖。鑒於金融風險產生的巨大殺傷力影響持久,中國最高決策層近年對風險接連發出警示實乃未雨綢繆,但現時中國經濟并非危機四伏。

  目前,包括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國際投行等金融機構仍對中國經濟抱以信心,紛紛看好中國的增長前景。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余永定近日在深圳發表了題為《資本外流與金融風險防控》的主旨演講,他從金融機構的資產價格暴跌,貨幣市場流動性枯竭,以及資本金無法得到補充三個方面分析,認為中國目前并不具備發生「明斯基時刻」的條件,但中國今后需要完善跨境資本流動管理,抑制企業杆杆率上升,防止地方政府債務失控,以及加強金融監管和壓縮影子銀行套利空間。

 
(來源: 香港商报) 編輯: 吴梓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