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 订阅服务 | 广告服务 | 电子报 繁体 | 简体

 
 

   
 



香港商報>>電子報內容>>九州評彈

別拿廣深PK生事
2018年 01月 29日 00:00    香港商报
 

    廣州與深圳在經濟上的PK,已隨著各自公布GDP,而告一段落,深圳經濟總量小幅超越廣州,一切都在伯仲之間,差距并不大。

    其實令筆者擔心的倒不是誰超越誰,在粵港澳大灣區,香港、深圳、廣州的較勁,從長遠來說有利大灣區發展壯大。只是在網上有人發帖,讓這場比拼變了味。其稱廣東是壓著深圳,因此穗深的比拼,本身就不公平,即便經濟總量深圳超出廣州,但是深圳與廣州的PK從一開始就輸了,因為廣州背后靠著的是廣東省。

    其言廣東省規劃的交通樞紐中心是廣州,廣東省發改委提出的粵港澳大灣區規劃,是以廣州為核心的發展規劃。與這一說法幾乎如出一轍,2017年的下半年,廣東省政府曾提出,準備把深圳機場併到廣州的白雲機場,用行政合併的方法來打造粵港澳大灣區航空港。此項動議遭到深圳方面較強反彈。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近來有人發帖,稱在這場都市博弈中,廣州因不願放弃某些利益,而拖慢了整個大灣區的基建速度。文中更是以在長江上架橋速度最快的武漢為例說,由於大橋橫跨的江南、江北同屬武漢市,所以推進起來沒有障礙。而珠江兩岸則不一樣,分屬於不同的城市,打通兩岸通道往往要涉及到幾個市,其間協調的障礙,相當程度拖慢了兩岸基建互通的速度。

    分工協作激發發展潜力

    此種說法,筆者覺得并非完全沒有道理,現實中也出現了類似的情况。但是,大灣區最終要在粵港澳三方合作下發展壯大,目前廣東經濟總量已接近9萬億元人民幣,在這三極中分量最重,大灣區「9+2」城市構成中,珠三角以9個城市數量遙遙領先。因此,這9個城市的分工協作將相當程度決定大灣區的發展質量和發展潜力。在這個過程中需要統一規劃,但所有規劃都要突出市場分配資源,而不是以行政強壓的方式來進行,更不應局限於保護區域的利益,如此以來,大灣區的發展才具有可持續性。

    作為世界工廠的珠三角正處在急劇轉型的階段,在這場重新洗牌的過程中,需要的更多是在創新、智能、科技、法治上的PK。深圳提出要打造美麗中國的深圳樣板,以改革排頭兵的姿態示人,而不是只將自己發展視野局限為華南城市間的比拼。

    因此,要想成為世界上最具競爭力的大灣區,珠三角各市既要從自身實際出發,同時也要從全局角度著眼,來配合大灣區改革開放深化的進程,如此以來比拼就不會變味,更不會生事。

    

 
(來源: )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