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 订阅服务 | 广告服务 | 电子报 繁体 | 简体

 
 

   
 



香港商報

爭引互聯網獨角獸IPO 滬港深暗戰新經濟
2018年 02月 05日 00:34    香港商报
 

    爭引互聯網獨角獸IPO 滬港深暗戰新經濟

    近日,估值千億美元的內企小米敲定於今年第三季末來港上市,料將成為2018年港股最大的科技股IPO。而近年來,內地新經濟業態已成為中國經濟增長的新動力,中國和美國共同成為全球創新創業企業策源地。在港交所不惜修改規則、擁抱新經濟的同時,滬深交易所近日亦重磅發聲,表態積極推動新經濟企業上市,三地圍繞新經濟的資源爭奪硝烟暗起。

    受訪專家表示,如果A股不做根本性的改革,幾乎注定是一個未戰即輸的結局。在港交所改革求變、內地IPO審批趨嚴之際,未來數年港股或吸引更多內地新經濟業態,港交所亦有望藉此重奪全球最大IPO市場桂冠。香港商報記者 李穎

    港交所改革引活水

    2014年,阿里巴巴放弃來港IPO而轉投紐交所,最終以218億美元的集資額成為美股歷史上規模最大的IPO,相信不僅僅是港交所心頭之痛,也是刺激港交所改革的直接源頭。時隔4年之后,本港有望迎來又一個重量級上市資源——內地知名互聯網獨角獸企業小米。日前有消息顯示,小米IPO已鎖定香港,擬於今年第三季末赴港上市。上市后保守估計市值為1000億美元,PE估值60倍,有望成為繼騰訊、阿里之后的中國第三大科技股。

     安信國際金融控股有限公司研究部董事韓致立向本報表示,小米選擇來港上市,除了自身業務布局的考量,也直接受惠於港交所制度改革后的新政策,這對港股投資者來說也是重大利好。

    2017年港交所IPO集資額淪為全球第四,失去連續3年保持的全球最大IPO市場寶座。如何引入活水,拓展新的上市資源,是港交所致力思考所在。在此背景下,引入內地新經濟業態,爭取內地互聯網「獨角獸」公司來港IPO,成為港交所最為迫切的願望。

    亞洲金融風險智庫首席經濟學家、格致資產管理有限公司CEO秦逸飛博士向本報表示,經濟轉型和結構調整令到內地經濟結構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科技、互聯網、金融科技等新經濟已經成為中國經濟的新動力,和美國共同成為全球創新創業企業策源地。并且,新經濟在中國的應用推廣更迅速,成長也更為迅猛。內地新經濟迅猛的發展勢頭,也讓資本市場難以等闲視之。

    求變心切的港交所,擬從修改上市制度著手,包括引入「同股不同權」的非標準股權架構制度,對已在海外上市的大中華區企業來港第二次上市放開限制,以及允許尚未盈利或沒有收入的生物科技企業來港上市等舉措。其中,「同股不同權」被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稱為「港股20多年來最重要的改變」。

    秦逸飛表示,港交所最近這幾項關鍵交易規則的修改是劃時代的,用李小加的話說是「百年所不遇」。這些政策在相當程度上改變了港交所以往的關鍵「游戲規則」,也必將改變香港資本市場的基礎資產和結構,以及投資者結構的重大變化。

    韓致立表示樂見港交所此番改進,料會吸引更多適合的公司來港上市,有助於提升香港作為國際金融市場的競爭力。

    料更多內地獨角獸來港

    業界預計將有更多內地互聯網獨角獸年內來港上市,其中估值高達750億美元的螞蟻金服最受矚目。內地網絡游戲直播平台斗魚、映客直播、愛奇藝視頻、快手等都有望於近期運作上市。

    騰訊旗下閱文集團去年11月來港上市,近千億市值掀起一輪財富效應,今年騰訊旗下估值達100億美元的騰訊音樂料將步閱文后塵。

    市傳平保計劃分拆4間子公司在港上市,其中陸金所和平安好醫生均預計於今年上半年上市。其中,陸金所估值達30億-50億美元,平安好醫生估值達50億美元。

    港股拓新經濟有著數

    據統計,過去十年間,在港上市的新經濟行業公司,僅占香港股市總市值的3%。反觀納斯達克、紐交所與倫交所,新經濟行業市值占總市值比例分別為60%、47%和14%。另外,從估值水平來看,現時港股市盈率約為13倍,上交所為16.7倍,紐交所為21.5倍,倫交所、納斯達克與深交所的市盈率均超過了30倍。業界認為,港股估值水平多年來低位徘徊的原因之一,是缺乏具高成長性的新經濟企業。

    秦逸飛指出,從港股的過往和現狀來看,港股拓展新經濟領域也有著明顯的劣勢。首先是投資者結構問題,從表面上看是美股更愛新經濟,港股更愛傳統巨無霸。美股有眾多科技、互聯網、醫療健康企業,而港股多為內地國企、央企,傳統金融機構,地產商等,兩地投資者顯著不同的投資偏好,決定了兩地市場不同的基礎資產。

    其次是基礎資產的結構問題,秦逸飛認為這才是根本的決定因素。受限於香港本地狹小的市場空間,港股很難催生出龐大的新經濟體量,這與美國龐大的市場基礎恰恰相反。并且,早些年中國內地新經濟領域尚未展現出規模化的活力,也未產生整體性的爆發趨勢,所以港交所和投資人更熱衷於巨無霸型的傳統企業,因為后者對港交所過往每年的融資規模和香港金融中心地位及排名更具有現實意義。

    韓致立就表示,現時新經濟業態在港交所占比低,估值水平也較低,但隨著港交所的改革,加之北水南下,新經濟在港股的數量和估值水平上都會有所提升,并且提升的速度和步伐都會加快。

    投資者結構悄然生變

    但是,目前這兩大問題都得到了根本性改變。在秦逸飛看來,港交所「百年所不遇」的改革并非完全是「李小加」們的逆天改命,而是因應香港資本市場投資者結構的根本性變化。以往港股中本地資本、國際資本、內地資本呈現「442」的結構,但是從2017年開始,這個比例逐漸演變成了「244」的結構,這在2017年港股牛市強勢崛起中即得到證明。而且最后一個「4」即內地資本,尚有進一步快速做大的趨勢,而香港本地資本進一步萎縮也是大勢所趨。唯一的變量是,未來港股對國際資本有多大吸引力,以與內地資本分庭抗禮或相得益彰。所以「李小加」們及時順應時勢,讓香港資本市場借勢而上,才有了再次煥發新生的機會。

    警惕沙地阿美壓垮港股

    秦逸飛預計,新經濟在港股中的比重不但會大幅提升,而且會逐步成為港股的主導力量,達到1/3強,從而比現在提高10倍以上。但是要達成這個目標肯定不容易,港交所也面臨著大量的工作和艱巨的挑戰。他表示,發展新經濟要改變過去主要依靠幾個巨無霸放量的傳統思路,要從結構上深耕細作才能全面打牢穩健基礎。

    「只要香港利用好目前的發展趨勢,并在具體服務上更加考慮到市場的實際問題,迅速響應企業需求,港交所必將在3年之內發生結構性變化,進一步趕超紐交所等全球交易所龍頭指日可待。」他稱。

    市傳港交所將吸引沙地阿美來港IPO,集資額料達1000億美元,折合港幣7800億港元,若今年成功爭取沙地阿美落戶港股,加上一眾新經濟,港交所新股吸金可近萬億元,重奪全球最大IPO集資額交易所。不過秦逸飛提醒,港交所如果全身心擁抱新經濟,并寄望於讓新經濟主導港交所未來發展,就必須改變以往貪大求全的慣性思維,切不可好大喜功,朝三暮四,左右逢源。

    他認為,類似沙特阿美傳統巨無霸是港股「不能承受之重」,或令到港股即將蓬勃發展的新經濟趨勢大受挫折,甚至發生逆轉,從而令港股市場再次錯失「百年不遇」的超越式發展良機。

    新經濟延續港股牛市

    秦逸飛表示,對內地企業來說,港股相對美股最大的優勢是地緣優勢。文化和日常習慣是很多投資者的首要考慮,所以港交所在與美國交易所競爭中有著天然的優勢。從阿里巴巴2014年上市原定首選香港,最后不得已放弃轉投奔股就是最好的例子。

    據了解,目前在美上市的中概股共有116家,總市值的84%集中在33家采用「同股不同權」架構的公司上,金額高達5610億美元,相當於香港總市值的15%。而在資深投資人士看來,中概股扎堆美國上市的原因,除了股權架構規則的原因,實際上還在於美國投資者對互聯網、新經濟和高科技的發現和識別能力更強。如果投資生態不改變,僅靠修改規則,是不足以吸引高科技公司來港上市的。

    秦逸飛對此表示,香港投資者結構已經并將進一步發生變化,香港投資者對新經濟領域將領先全球的識別能力毋庸置疑。相對於美股市場來說,港股并無明顯劣勢可言。

    韓致立亦表示,之前很多中國互聯網等新經濟企業赴美上市,隨著港交所開放第二次上市,以及陸港通開通,會吸引更多中概股公司來港上市。

    「現在香港資本市場的新變化給內地新經濟企業更多信心,我認為比美股更有吸引力。雖然最近恆指冲高后面臨調整,但我并不認為恆指已到達近期的至高點,如果新經濟得到進一步釋放,港股本輪結構性牛市還將繼續延續。」秦逸飛表示。

    不改革滬深難分杯羹

    近日滬深交易所高層紛紛喊話,表態積極擁抱新經濟,推動創新創業企業上市。但現時A股在吸引新經濟上市方面難有勝算。對於A股市場來說,三年盈利的要求是新經濟企業難以企及的門檻,而同股同權的制度也將很多股權架構靈活的新經濟業態擋在了門外。加之最近內地IPO審核空前嚴格,令到內地新經濟企業想要在A股上市猶如登天。據統計,2016年下半年A股IPO加速以來,沒有一家中概股通過A股IPO上市。

    秦逸飛分析說,滬深交易所在面對香港和美國兩大資本市場勁敵時,唯一的優勢是非理性高估值或許還有局部優勢,但在新經濟面前,這項傳統優勢并不明顯,美股和港股也對新經濟給出了很高的合理估值預期。

    他指出,由於目前香港投資者結構和中國經濟結構同時發生了根本性變化,同時囿於交易規則、資本流動性、法律法規健全性、時間效率等現實考量,如果中國資本市場不做根本性改革和開放,并進一步向國際市場靠攏的話,那麼內地資本市場現有的優勢將無從談起。而且這種趨勢會越來越被放大,并進一步滲透到國民經濟領域,經濟發展反受其害。

    他指出,內地交易所修改上市規則是大勢所趨,但和港交所力度相比不痛不癢,特別是針對新經濟的根本性問題沒有得到顯著改變。所以內地新經濟企業IPO肯定首選登陸香港市場,從近期傳聞小米科技、陸金所、平安集團一拆四等巨無霸新經濟IPO,無一例外普遍都首選港交所而暫無其他選擇即是力證。

    在他看來,受限於內地資本市場的結構性問題,現時中國新經濟企業很難選擇在A股上市。內地新經濟企業IPO主要面臨著是赴美還是來港的兩難選擇,而且基本上也沒有其它選擇。

 
(來源: 香港商報) 編輯: 朱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