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 订阅服务 | 广告服务 | 电子报 繁体 | 简体

 
 

   
 



香港商報

人口「雪崩」杞人憂天? 中國如何破局成關鍵
2018年 02月 05日 23:34    香港商报
 

    人口「雪崩」杞人憂天? 中國如何破局成關鍵

    最新數據顯示,2017年全國出生人口數量和人口出生率雙雙下降,並且低於各方預期,由此引發未來中國人口會否「雪崩」的討論。但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的專家看來,人口「雪崩」的觀點是杞人憂天。專家指出,人口增長模式發生變化是一個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然結果,中國正步發達國家的後塵,面臨著人口老化和萎縮的嚴峻問題。但未來隨著政策寬鬆和鼓勵生育政策的出台,中國的總和生育率或保持在1.6或者更高的水平,人口結構發展不均衡的局面或會得到改觀。

    香港商報記者 朱輝豪

    出生率下降是必然趨勢

    在放開「全面二孩」政策兩年後,2017年中國錄得的全國出生人口數量不升反降,人口出生率也錄得下降,這與外界的預期有所出入。中國國家統計局近期公布的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新出生人口為1723萬人,比2016年的1786萬人少了63萬人;人口出生率為12.43?,低於2016年的12.95?。與此同時,中國國家衛生計生委近日也公布了2017年全年住院分娩數為1758萬,比2016年的1864萬少了106萬,下降了5.7%。但2017年全年新出生人口中二孩數量進一步上升至883萬人,比2016年增加了162萬人;二孩佔全部出生人口的比重達到51.2%,比2016年提高了11個百分點。這是自2016年中國正式實施「全面二孩」生育政策以來,首次出現二孩出生數佔比超50%,並超過一孩出生數。

    對於數據的分析,中國人口與發展研究所所長馬力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隨著中國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社會保障制度的完善,以及教育水平的提高,人們自我實現的意識也越來越強,過去那種「多子多福」「養兒防老」的生育觀念已經發生改變。這是新出生人口數量和人口出生率下降的根本原因,是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後的必然結果。

    數據還顯示,近年來,隨著中國人口年齡結構的變化,育齡婦女人數呈現逐年減少趨勢。2017年15歲至49歲育齡婦女人數比2016年減少400萬人,其中20歲至29歲生育旺盛期育齡婦女人數減少近600萬人。

    馬力指出,中國的育齡婦女的人數確實在大幅降低,與此同時,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中國婦女初婚和初育年齡在推遲,加上生育意願的轉變,生育孩子的數量必然減少。「很多人本來想生,但又不敢生,一方面是生育成本高,另一方面是由於生孩子後,面臨孩子無人看顧的難題,即相關的服務體系跟不上,生活壓力大。三是婦女一旦生孩子,和工作之間的矛盾很難協調,事業發展會受一定的影響。」

    政策影響遠遜預期

    查閱統計局過往公布的人口數據可得,2010-2017年,中國新出生人口數量呈現波動趨勢變動,2015年新出生人口為1655萬,而2016年是近年新生人口數最高的一年(全面二孩政策放開的第一年)。此前,國家衛計委預測「全面二孩」後,2016年、2017年、2018年出生1767萬、2110萬、2189萬人,即2017年要比2015年多出生455萬人,比2016年多出生343萬人。然而事實卻相反,2017年新生人口數並未延續2016年的增長態勢,不但沒有比2016年多出生343萬人,反而少出生了63萬人。

    接受本報記者採訪的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黨國英認為,前幾年衛計委對人口的預測值是不準確的,出現了系統性的誤差,因此也遭到了外界的質疑和批評。而2017年出生人口比上年有所減少,主要原因是一孩出生數量下降較多,說明人們的生育意願大為降低。「現在婦女的生育意願不大,這是社會發展到一定程度後的必然趨勢。現在的人生孩子總是在權衡得失,因為養育成本高和生活壓力大。而且在生活條件改善以後,人們對生老病死的看法發生了變化,加之社會保障體系的存在,人們養兒防老的觀念越來越淡,這個很重要。」黨國英說。

    社科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研究員鄭真真也表示,2017年出現出生人口的下降說明,個人生育意願和生育行為受到很多複雜因素的影響,包括經濟能力、年齡、生育偏好等等,政策對生育行為的影響並沒有原來預想得大。

    中國社會科學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人口統計室主任王廣州表示,2017年出生人口數量比2016年還要少,這主要是因為一孩出生數量下降幅度很大,如果不是全面兩孩政策,出生規模下降幅度會更大。

    人口「雪崩」站不住腳

    2017年全國出生人口數量和人口出生率雙雙下降引發社會極大的關注,有分析人士認為,如果繼續按照目前的發展態勢,中國未來或將面臨著人口「雪崩」的狀況,或者說出現人口「坍塌式下滑。」這種擔憂源於近期不少文章引用聯合國去年中旬發布的《世界人口展望》2017年修訂版的數據,稱在一個較為悲觀的「低方案」中,預計本世紀末中國人口將出現倒「V」形反轉,在低生育率狀態下加速下滑跌破10億至6.13億。

    對此,中國人口與發展研究中心專家黃匡時稱,少數人士片面使用聯合國人口預測低方案的數據,在網絡上散布本世紀中國人口雪崩式坍塌的言論,既不符合中國人口發展的事實,也不符合人口變動趨勢,還誇大了未來中國人口可能面臨的風險。黃匡時指出,即使按照低方案,從數據上來看,該案認為中國人口會在2022年出現負增長,整個負增長期間年均下降1008萬,下降規模最大的年份是2062年,下降規模為1347萬,而此時中國總人口規模為10.76億,下降1347萬只佔總人口的1.2%,如果說這是雪崩,可能沒有人會相信。「未來中國總和生育率只會隨著政策寬鬆和鼓勵生育政策的出台而保持在1.6或者更高的水平。因此,中國人口不會遵循聯合國低方案預計的路徑,人口『雪崩』是個笑話。」黃匡時說。

    在馬力看來,外界一些分析所謂的中國人口未來出現「雪崩」的說法根本站不住腳。「所有國家隨著經濟的發展都要經歷這個低生育率的過程,這是人口發展的必然規律。發達國家早已走在這個過程中,但低生育率下降到一定程度後注定會上揚,比如現有些北歐的高發達國家,基本上生育率都有所提高,這是所有國家的一個必然趨勢,並非只是中國會出現這種情況,所以中國人口未來出現『雪崩』的說法有點荒謬。」馬力說。

    黨國英也認為中國人口「雪崩」的說法不靠譜。他指出,聯合國的人口預測方案中有好幾個版本,低方案的假定條件不對,但中國出現人口負增長的情況是不可避免的事情,不過時間段大概要等到本世紀40年代,那時中國人口將會從15億規模的峰值一路下滑,但具體如何發生變化還不能確定。

    老齡化加快或阻礙經濟

    過去為了抑制人口的迅速膨脹,中國政府自上世紀70年代開始實施嚴格的計劃生育,主要內容及目的是提倡晚婚、晚育,少生、優生,只允許一個家庭生育一個小孩,從而有計劃地控制人口。但經過長期的發展,計劃生育帶來的一系列問題也逐漸凸顯,長期以來的低生育率使得中國的人口結構在悄然發生變化,人口老齡化在加速來臨。

    新生人口減少,中國面臨的是問題是人口結構得不到優化,老齡化加速的挑戰日益嚴峻。統計局數據顯示,中國人口的老齡化程度正在加速加深。2017年,全國人口中60周歲及以上人口24090萬人,佔總人口的17.3%,其中65周歲及以上人口15831萬人,佔總人口的11.4%。60周歲以上人口和65周歲以上人口都比上年增加了0.6個百分點。勞動年齡人口佔總人口比重持續降低,去年16至59周歲的勞動年齡人口為90199萬人,佔總人口的比重為64.9%。2016年,全國勞動年齡人口數量為90747萬人,佔總人口的比重為65.6%。

    提及人口老齡化問題,馬力告訴記者,中國的人口老齡化問題從2000年就已出現,現在是人口老齡化快速發展的階段,而大概到2023年,中國將開始加速老齡化,這是必然趨勢。馬力提到,要解決老齡化問題,關鍵之道是建立養老服務體系,平衡社會不同年齡階層的利益,並擇機不斷完善生育政策。

    有長期研究人口變化的學者判斷,目前,中國城市一對夫妻贍養四個老人和一個孩子的家庭格局已很普遍,獨生子女的養老負擔勢必非常沉重。中國未來人口將呈現嚴重少子化疊加快速老齡化、適婚人口性別比失衡的結構扭曲狀態。可以預見,中國未來將面臨的養老壓力、勞動力短缺壓力以及經濟發展動力不足問題。經濟活力不足,反過來也進一步抑制生育水平。

    「人才紅利」接棒「人口紅利」

    在經濟學理論上,有個著名的「劉易斯拐點」闡釋勞動力人口變化對經濟產生的影響,即「劉易斯拐點」的到來,預示著剩餘勞動力無限供給時代即將結束,「人口紅利」逐漸消失。從現實層面來說,關於長期低生育率導致人口結構發生扭曲對經濟產生的影響,很多分析人士舉了日本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陷入經濟衰退的例子,認為極低生育率導致的人口老化和萎縮是日本經濟長期萎靡的根本原因。

    此外,近年來人口形勢嚴峻的中國東北地區,由於長期以來的低生育率狀況及人口的不斷外流,經濟增長開始大幅放緩,甚至出現負增長。數據顯示,遼寧、黑龍江、吉林的GDP增速在2015年分別為全國倒數第1、第3、第4位,而2016年上半年,遼寧GDP出現負增長。

    「一個國家的經濟社會發展受多方因素影響,人口結構失衡只是其中一個,並沒有充分的數據說明人口老齡化和經濟社會發展之間存在必然的聯繫。」馬力說.

    就中國而言,馬力認為,「人口紅利」在過去的經濟發展中起了很大的作用,勞動力能夠無限供給,中國的經濟實現了高速增長。但當這種情況不可持續時,就要改變經濟的增長方式。隨著教育水平的提高,勞動力的整體素質在不斷提高,中國的經濟發展將從「人口紅利」轉向「人才紅利」。現如今中國經濟發展靠的是勞動力的素質,靠創新能力,通過技術創新,不斷推動經濟的高質量發展。

    全面放開生育呼聲起

    縱觀歐美和日本、韓國等經濟文化相對發達的地區,普遍都面臨著生育率嚴重偏低的現實。而各國的應對之策均以鼓勵生育為主,比如北歐政府給予生養孩子的家庭大量的補助及稅收減免;日本則主要體現在生育、養育、教育方面的補助,以及休假制度的調整。分析人士指出,現階段,中國尚處在低生育率的初期,應在「全面二孩」政策推動的基礎上,積極宣傳生育觀念,並在此基礎上政府加強社會保障,減輕兒童教育和生活成本壓力,降低生育顧慮,一胎二胎多措並舉,促進新生人口的增加。

    在2017年全國出生人口數量和人口出生率雙雙下降的情況下,中國何時取消計劃生育、全面放開生育,日漸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對此,馬力認為全面放開生育是必然趨勢,中國政府會擇機調整生育政策。她指出,全面放開二孩是第一步,全面放開生育是第二步,第三步才是鼓勵生育。「鼓勵生育是一個必然趨勢,發達國家也是如此。中國也要在目前生育政策還能起一定作用的時候,儘量發揮政策的協調作用,擇機不斷完善生育政策。」

 
(來源: 香港商報) 編輯: 朱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