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 订阅服务 | 广告服务 | 电子报 繁体 | 简体

 
 

   
 



香港商報

大灣區內有中心無龍頭 港穗深一起拼才會贏
2018年 02月 12日 11:09    香港商报
 

     大灣區內有中心無龍頭 港穗深一起拼才會贏

    【香港商報訊】「粵港澳大灣區」(下稱:大灣區)建設如火如荼,港深穗三城在區內舉足輕重,近年深圳更成為創新之城快速崛起,2017年以2.25萬億元人民幣(下同)的GDP,首次超越香港(約2.18萬億元)及廣州(約2.15萬億元)。面對大灣區內各城市經濟高速增長,香港應如何自處?專家認為,大灣區內沒有龍頭城市,只有中心城市。本港獨有的優勢不會因廣深的超越而消失,只要懂得把握機會,前景仍然一片光明。香港商報記者 邱媛媛

    專家觀點

    中信銀行(國際)首席分析師廖群

    香港人均GDP仍具優勢,且將持續一定時間。香港需調整心態,廣深崛起對港來說也是好事,將給予香港更多客戶,香港產業也需多元化發展。

    香港科技大學經濟系前系主任及榮休教授雷鼎鳴

    香港應向深圳學習科研,若不及時更正現時狀況,未來或淪為深圳的後花園。

    廣東中山大學嶺南學院財政稅務系主任林江

    香港不應自亂陣腳,本港的優勢不會因廣深的趕超而消失,香港是國際化城市,亦是「大灣區」的中心城市,對「一帶一路」建設及引進外資起重要作用。

    暨南大學經濟學院特區港澳經濟研究所所長鍾韻

    香港可藉廣深崛起,尋找傳統行業新的增長點及新的業態。現時「大灣區」城市群是網絡型城市關係,產業合作才是城市相互之間最佳發展模式。

    從經濟學角度來講,反映一個地區經濟實力,最重要指標是人均GDP,幸好香港這方面仍然領先。據港深穗三城政府統計年鑒資料,香港在2016年人均GDP為4.368萬美元(折合人民幣約28萬元),同年廣州、深圳的人均GDP分別為14.2萬元人民幣(下同)及16.7萬元(詳見表格)。

    中信銀行(國際)首席分析師廖群指出,香港人口約有700多萬,深圳約為1077萬,若計整體效益來說,香港人均GDP優勢仍將持續較長一段時間。他認為,深圳GDP超過香港是遲早的事,廣州也肯定在明後兩年內趕超香港,而兩者在2016年已有趕超象,無奈人民幣貶值,延期一年。

    港具優勢無須自亂陣腳

    香港財政司司長陳茂波等官員曾不止一次在公開場合提及,香港有「一國兩制」的制度優勢,又是國際化及開放型城市,國際金融中心、航運中心及貿易中心,大灣區將給予香港更多的機遇,為香港的經濟和社會發展注入新動力。

    廣東中山大學嶺南學院財政稅務系主任林江也認為,香港不應自亂陣腳,本港獨有的優勢不會因廣深的趕超而消失。香港是國際化城市,亦是大灣區的中心城市,對「一帶一路」建設及引進外資都將起重要作用。

    廖群續指,內地各城市GDP增長迅猛,大灣區內城市尤甚,香港現時需調整心態,廣深經濟增長對香港來說是好事,因其對香港需求將隨之增多,香港經濟也會因此發展更快。

    暨南大學經濟學院特區港澳經濟研究所所長鍾韻認為,香港不應懼怕廣深的發展速度,兩者的發展給予香港更多利好因素,有助大灣區整體區域實力增強,吸引更多投資者。而現時香港惟需要找準自己的定位,如何與廣深共融發展。

    大灣區無龍頭須合作共贏

    林江續指,大灣區內沒有龍頭城市,只有中心城市。港深穗三者是合作夥伴,有各自的優勢及缺點,當今城市發展講究「共享經濟」,互相進步。鍾韻亦指,大灣區給予香港新的發展契機,但有待各城市考慮自身發展的同時,他人能提供什麼幫助,她認為短時間內這個理想狀態不一定能實現,但不等於不開始。

    「若香港不及時更正,未來或淪為深圳的後花園。」香港科技大學經濟系前系主任及榮休教授雷鼎鳴接受本報訪問時則如是說,他稱深圳是座包容非排外的城市,其科技生產在世界上處於龍頭地位,雖然香港本身基礎科研有世界級的成果,但不少年輕人被誤導走上內耗的道路。

    港產業需借鑒廣深

    廖群指出,香港本身具有金融專業服務等傳統優勢,而融合可為這些金融服務業帶來更多客戶。此外,深圳集結了內地許多優勢,比如創科、金融、製造業等,香港產業也需發展多元化,光靠金融專業服務及旅遊貿易來發展是不夠的。他稱港府正積極與深圳政府合作共同發展「港深創新及科技園」,冀建設成大灣區的國際創科中心,香港也可以從中發展與國際化相關的一些創新科技。

    鍾韻亦表示,香港可藉此尋找傳統行業新的增長點及新的業態。她舉例稱,金融行業的資產管理發展多年一直未達理想狀態,可考慮大灣區內的區域合作,共謀發展。港府曾在2008年金融海嘯之後提出力發展6個新興行業,其中的科技創新產業就需要與深圳相配合,而本港本身亦有金融基礎去支持發展。她續指,現時大灣區城市群是網絡型城市關係,產業合作才是城市相互之間最佳發展模式。

    創新之城vs福利之城vs千年商埠 港穗深發展模式大不同

    大灣區城市群的核心城市無疑是香港、深圳與廣州,對比三個城市,不難發現政府資源的傾斜有別,直接孕育出不同的城市發展模式。近年深圳在科研方面的投入遠遠超過香港,成就這座「創科之城」快速崛起;至於香港,近年在教育、社會福利及醫療上的開支佔財政開支逾40%,「福利之城」可謂名副其實;而廣州這座千年商埠則顯出均衡發展的特色。

    近幾年深圳與廣州兩座城市每年平均GDP增長幅度都維持在7%以上,經濟發展勢如破竹。當中深圳急速冒起尤其明顯,主要得益於有大批科創企業落戶深圳, 如騰訊(700)、華為、中興等,造就深圳成為全國創新之城,贏得中國硅谷美譽。

    深圳:創新之城崛起中

    根據港深2017年統計年鑒,2015年深圳的研發投入已達732億元,佔GDP比值4.2%,達到了世界發達國家的水平,而同年香港的科技研發投入僅為155.3億元。2016年深圳的研發投入更達843億元,增幅達15.1%,佔GDP比例更是香港的5倍。在深圳大力發展科研創新時,香港這兩年的科技研發開支相對GDP的比率僅為0.76%及0.79%。

    今日的深圳,初創企業孵化器遍地,高科技創新項目大量湧現,包括正在試行得無人駕駛公交、騰訊的人工智能實驗室等。以科研專利申請授權情況來看,深圳2015年及2016年兩年授權的專利量分別為7.2萬件及7.5萬件,是香港的11倍及12倍(詳見表格)。

    香港:民生福利領先

    香港政府最主要開支則投入到改善民生。根據香港統計處統計,2016年港府投入於教育、社會福利及醫療衛生的開支達1846.3億元,佔財政總開支的43.4%,接近開支一半。港府經常性開支的巨大投入,帶動香港涉及民生相關行業水平的提高。

    舉例來說,在醫療方面,內地掀起組團來香港打HPV(子宮頸癌)疫苗的熱潮,雖然衛生署目前沒有具體統計數據,而以香港疫苗中介的粗略估計,在2016年高峰期每日接待5000名以上疫苗客。香港教育亦吸引許多廣深學童跨境來港讀書。有數據顯示,去年往返深圳和香港兩地的跨境學童人數已超過3萬人。

    港府在這兩方面的投入亦相當高,2016年於教育開支達702.1億元,約是廣州及深圳加起來的總和。其次,在醫療方面的投入亦高達562.8億元,約廣深兩者的1.5倍。

    廣州:千年商埠均衡發展

    至於廣東省會廣州,可以說是較為均衡發展的一個城市。與深圳和香港比起來算得上歷史最悠久,在裝備製造、汽車製造等工業產業最發達。若說深圳是「創新之城」,香港是「福利之城」的話,那麼廣州可以稱得上是「千年商埠」,自古以來一直是中國最重要的的商業重鎮,城市輻射範圍亦廣,曾5次被福布斯評為中國內地最佳商業城市第一位,作為內地一線城市「北上廣深」之一的廣州實力始終不容小覷。

    在經濟實力上,雖然被深圳搶了風頭,但廣州發展軌低調又穩步向前,勢頭雖不及深圳迅猛,但追上香港亦指日可待。此外,廣州正從傳統製造業慢慢轉向「智造」,大力布局IAB(即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生物醫藥)和NEM(即新能源、新材料)產業,吸引了阿里巴巴、騰訊、小米、國美等14家創新龍頭企業和富士康、思科通用等一批投資總額超5500億元、註冊資金超1000億元的大項目紛紛落戶,日後產業轉型將為廣州發展再添新動力。

 
(來源: 香港商报) 編輯: 香港商报编辑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