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 订阅服务 | 广告服务 | 电子报 繁体 | 简体

 
 

   
 



香港商報

庫房水浸 還富於民考心思
2018年 02月 26日 10:31    香港商报
 

    庫房水浸 還富於民考心思

    過去一年股樓暢旺,賣地收益及股票印花稅收入暴漲,財爺本周三(28日)將公布的《財政預算案》,將如何體現「還富於民」?用何方法回饋社會?這考驗官員智慧。分析稱,當前庫房水浸,政府可考慮增加經常性開支,加大退稅力度,甚至直接派利是給市民,讓市民共享經濟發展成果。香港商報記者 鄺偉軒、鍾穎琳

    去年2月,財政司司長陳茂波發表他的首份《財政預算案》時保守預計,2017/18年度的財政盈餘只有163億元。一年過去,經濟好股樓飛漲,賣地收入遠超出預期,印花稅收入亦隨成交遞增而水漲船高。坊間估計,2017/18年度的財政盈餘,少者逾千億,多者或高達1700億元,港府財政實際盈餘可能比原先估計多出五至九倍不等。

    在錄得逾千億盈餘後,庫房儲備將接近萬億元。坐擁近萬億元的港府,應如何善用這筆龐大財富?陳茂波早前表示,《財政預算案》需平衡社會各界訴求,強調會盡量在短期措施、經常性開支和投資未來三方面求取平衡。

    民建聯立法會議員劉國勳認為,相比於其他還富於民方式,派錢直截了當,可讓市民共享經濟發展成果之餘,又可避免落得「順得哥情失嫂意」的結果。而工聯會立法會議員陸頌雄則表示,在巨額盈餘下,派錢讓全民受惠,不會影響長遠財政穩定。

    不過,經民聯立法會議員林健鋒日前出席電台節目時反對派錢,認為派錢沒有針對性,效果亦可能只是曇花一現,且未必可直接協助市民儲蓄。他反而認為應加大力度派糖,除減稅外,亦可增加父母子女免稅額和免差餉,並且將薪俸稅稅階,增加至50000元。

    旅遊界姚思榮出席同一電台節目時,亦不贊成派錢,認為派錢只能帶來一時高興,政府反而須力處理人口老化問題,從長遠計要從收窄貧富差距及教育方面入手。

    行政會議成員兼安老事務委員會主席林正財周六(24日)出席另一電台節目時稱,建議院舍券由現時最大面值每月12609元增至13000元,同時成立長者宿舍,由長者共同管理。

    還富於民「精準對焦」

    對政黨力主的派錢,會計師事務所則不認同。德勤中國稅務總監陳復新稱,昔日外間對香港政府派錢的反應好壞參半,「對基層來說是份好禮物,相反對富有階層則不算得什麼」。他認為,過去政府派錢後,不少人將之儲在銀行,難以帶來額外收入,這對整體經濟而言,幫助不大。

    致同稅務合夥人陳錦榮認為,若要還富於民,退稅較為可取,亦可考慮調低稅率。對於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去年發表首份《施政報告》時建議實施「二級制利得稅」,陳錦榮稱,應在「二級制利得稅」外,另設「二級制所得稅」,讓收入分級徵稅的概念由公司層面擴展至個人層面。

    那麼,還有何方法可還富於民?劉國勳建議,可以把俗稱「生果金」的高齡津貼免入息審查年齡下限,由70歲降至65歲;同時投資未來應對人口老化,包括增撥資源,用於託兒、醫療,並且實施租金扣稅。他認為,政府可把當前的一半盈餘用於投資未來,一半用於還富於民;其中還富於民方面,則要做到「精準對焦」,直接與市民共享成果。

    陳復新則認為,傾向以一次性方式還富於民,但不建議提高政府的恒常開支。他續稱,外圍經濟表現對香港稅收影響頗大,加上近期香港經濟勢頭有轉弱象,若地緣政治風險發酵,或對整體稅收構成負面影響;另一方面,政府長期倚賴賣地收入,但賣地稅收為非重複性收入,若假以時日「無靚地賣」,將對整體收入帶來警號。據估計,於2017/18財政年度,賣地已佔整體收入的三分之一。

    過度依賴賣地收益不健康

    陳錦榮指,可把部分的巨額盈餘,用於社福、教育及醫療等經常性開支,不應全數放入庫房。他說,透過增加恒常開支,將製造倍數效應(Multipler Effect)「做大個餅」之餘,亦讓市民感受到上流機會。他又建議增加退稅,亦可考慮調低稅率,但反對同時調高免稅額,避免更多人因而逃出稅網。

    不過,受制經濟周期,政府無法保證每年都會錄得巨額盈餘,陸頌雄認為,應趁當前庫房「水浸」的機會,設立恒常機制處理巨額盈餘,處理社會矛盾。

    陸頌雄解釋:「可研究分紅機制,每當盈利達到某個上限時,政府可『分紅』予市民,既不影響長遠財政穩定,又可讓全民受惠,增加社會和諧氣氛。」

 

    坊間對財政預算案的期望:

    民建聯立法會議員劉國勳

    派錢直截了當,讓市民共享經濟發展成果之餘,又可避免「順得哥情失嫂意」。

    工聯會立法會議員陸頌雄

    巨額盈餘下,派錢既讓全民受惠,又不會影響長遠財政穩定。

    致同稅務合夥人陳錦榮

    可把部分巨額盈餘,用於社福、教育及醫療等經常性開支,不應全數放入庫房。

    德勤中國稅務總監陳復新

    過去政府派錢後,不少人將之儲在銀行,這對整體經濟而言幫助不大。

 

    收入估錯數是常態

    財爺不易當,歷任財政司司長常常「估錯數」。不過,掌管政府財政的官員以保守方式制訂預算本身無可厚非,過去幾年港府的預算案全部都是高估開支、低估收入,其中六份赤字預算案最後全部轉虧為盈,餘下三份預計只會有輕微盈餘的預算案,最終都變成錄得巨額盈餘。

    最離譜是2010至11年度預算案,由原來預計會出現200多億元赤字,變成錄得700多億元盈餘。在2016至17年度,港府預計盈餘只得百多億港元,最後有逾1100億元。

    財政收入受經濟波動影響

    財政部門「估錯數」,大致可分為兩個理由,一是人為錯誤,一是系統錯誤。前者,其實很難歸咎財政司,因為這些數字不是他親自拿計數機計出來,是其他財金系統公務員計出來,財政司充其量是負政治責任。系統問題則是港府自身講法,即港府收入依靠賣地、利得稅、印花稅等,容易隨經濟環境變動,較難準確預測,故無論哪一位擔任財政司司長都會估錯數。

    事實上也是,從曾蔭權擔任第一任財政司司長以來,就不斷估錯數,少的有一百幾億,最多的是唐英年曾估錯900多億。曾俊華對自己估錯數的行為就曾表示:香港是外向型經濟體,因此數據是難以估算。

    2018至19年度財政預算案將於2月28日公布,是現屆政府5年任期內的首份預算案,估計港府在2017至18年度會錄得164億港元盈餘,但受惠於香港經濟、樓市及股市的超標表現,預計最終盈餘金額會超過1000億港元。

 

    澳門派錢11年 基層獲益大

    比鄰香港的澳門自從回歸祖國後賭業興旺,庫房財政亦非常充裕,從2008年開始,澳門已連續派錢10年!今年將連續第11年實施現金分享計劃,除永久居民可獲派9000澳門元(下同)外,非永久居民亦可獲5400元,與過往4年的派錢金額相同。據統計,每名澳門永久居民10年來已獲派72000元。

    澳門的現金分享計劃由時任澳門行政長官何厚鏵提出,目的是分享經濟發展成果、抗擊通脹以及2008年金融危機的衝擊。

    新加坡政府今年2月19日亦公布2018/19年度財政預算案,財長王瑞傑宣布向年滿21歲的國民派錢,國民將按收入獲得100至300坡元(約600至1800港元)。

    根據安排,年收入2.8萬坡元或以下的新加坡成年人,可獲300坡元,年收入介乎28001至10萬坡元獲派200坡元,年收入10萬坡元以上則獲派100坡元。

 
(來源: 香港商报) 編輯: 香港商报编辑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