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 订阅服务 | 广告服务 | 电子报 繁体 | 简体

 
 

   
 



香港商報

香港電影節「雲外笑紅塵」 回顧「焦點影人」林青霞
2018年 02月 28日 08:44    香港商报
 

    香港電影節「雲外笑紅塵」 回顧「焦點影人」林青霞

    將於3月19日至4月5日舉行的第四十二屆香港國際電影節正陸續公布詳情,從已知內容看,影星古天樂將再度擔任電影節大使,平面設計師黃新滿亦繼續與電影節合作,但今年電影節仍有不少創新元素,為觀眾帶來驚喜。香港商報記者 金敏華

    重溫林青霞璀璨影藝生涯

    第四十二屆香港國際電影節的焦點影人,是在華語影壇舉足輕重的巨星林青霞。2018年正值林青霞出道45周年,趁著其成名作《窗外》修復版完成,正是回顧其璀璨影藝生涯的最好時機。

    從影廿多載、演出百部電影的林青霞,星光至今不減。電影節期間舉辦的「雲外笑紅塵——林青霞」專題將選映其擔綱演出的14部主要作品,由出道作《窗外》的全新數碼修復版到淡出影壇前的最后杰作《東邪西毒》,讓影迷一次過重溫她的銀幕風采。回顧展還包括出版專題特刊,林青霞亦將應邀出席於3月31日下午6 時在香港文化中心大劇院舉行的香港名家講座,與影迷分享她對電影、藝術及生活的獨特感受。

    林青霞出生於台灣台北縣三重鎮,17歲時被星探發掘,擔任宋存壽《窗外》(1973)女主角,演繹敏感憂鬱的純情少女形神俱妙,一片成名。70年代乘著台灣愛情文藝片的熱潮興起,她以純情玉女形象,在多部瓊瑤電影如《我是一片雲》(1977)、《一顆紅豆》(1979)中演出,成為當時得令的青春偶像。在李翰祥的《金玉良緣紅樓夢》(1977)中,她首次反串飾演賈寶玉,更為日后集英氣與嫵媚於一身的形象奠下基石。80年代林青霞轉至香港發展,繼續大放异彩,在譚家明的《愛殺》(1981)、泰迪羅賓的《我愛夜來香》(1983)、徐克的《刀馬旦》(1986)、許鞍華的《今夜星光燦爛》(1988)等不同類型的港產片中,展露多變的演技及多姿的神采。

    林青霞於90年代達致演藝事業巔峰,先憑《滾滾紅塵》(1990)贏得金馬獎最佳女主角殊榮,再作出多方面嘗試,參與舞台劇和電影版《暗戀桃花源》(1992)的演出。銀幕形象更屢見突破:在徐克監制、程小東執導的《笑傲江湖II東方不敗》(1992)中,她以集英氣與嫵媚於一身的經典造型化身雌雄莫辨的武林霸主;在于仁泰的《白发魔女傳》(1993)中變身為情傷而一夜白发的魔女;在王家衛的《重慶森林》(1994)中戴上墨鏡扮成金发冷面殺手;在《東邪西毒》(1994)中演繹人格分裂、兄妹身份集於一身的公主,角色及演出之耐人尋味,早成經典的集體回憶,令人回味無窮。

    經典修復再現大師名作光影傳奇

    經典電影歷久彌新,修復還原時代本色,延續光影傳奇。第四十二屆香港國際電影節精選十部修復經典,無論是充滿哲學意味的《柏林蒼穹下》及《小小電影公司興亡史》、教人神魂顛倒的《青樓紅杏》和《不羈的美女》,或令人悲憤交集的《奮斗》及《自由之路》,俱是大師名作。

    在雲溫達斯的《柏林蒼穹下》(1987)里,兩位天使降落凡間俯視人寰,傾聽和撫慰塵世心靈,不朽之身感受「生」之甘苦;尚盧高達鮮為人知的佳作《小小電影公司興亡史》(1986)以電影創作與制作間的矛盾與斗爭,諷刺影視產業的流水作業,反思拍電影的意義;去年憑《夢鹿情緣》勇奪柏林影展金熊獎的伊迪高安怡迪,在首部長片作品《我的二十世紀》(1989)中,以一對失散又重逢的雙胞姊妹之奇妙遭遇,對照時代矛盾。3位導演展現非凡想象力,以自成一格的電影語言探索藝術、社會與人生,創造出充滿哲學意味的現代寓言。

    一代美人的絕色風華,永恆凝聚在光影中。在西班牙超現實主義大師布紐爾的《青樓紅杏》(1967)里,豔光四射的嘉芙蓮丹露飾演寂寞少婦,不甘苦悶客串應召女郎,挑戰情色禁忌并顛覆父權思想,暗諷中產階級,榮獲威尼斯影展金獅獎殊榮。在利維持4小時足本的《不羈的美女》(1991)中,艾曼妞琵雅的青春芳華、嬌豔胴體,令靈感枯竭的畫家重生,呈現藝術創作的真諦,摘下康城影展評審團大獎。

    《奮斗》(1932)、《自由之路》(足本,1982)與《露茜亞》(1968),分別展現當代社會實况。史東山以一段三角關系,側寫中國抗戰時期的民生苦難;土耳其巨星兼導演尤馬茲瑾尼以囚犯回家之路,尖銳批判軍政府時期的土耳其社會,成為首部奪得康城金棕櫚獎的土耳其電影;古巴導演蘇拉斯則透過三個同名女人愛情與革命的故事,見證古巴70年歷史與社會變遷,成為劃時代的電影經典。

    英國黃金導演組合米高鮑華與艾默力柏斯保格,以及美國的米高曼,以截然不同的風格,開創類型經典。《平步青雲》(1946)巧用特技創造了既真且幻的世界,藉一個二戰時期生死攸關的浪漫故事,肯定英美文化傳統與民主理念;《盜火線》(1995)中兩大影帝羅拔迪尼路與阿爾柏仙奴互斗演技,雙雄連場斗智斗力成為一代警匪片典範。

    此外,戲里戲外皆以瘋狂怪誕聞名於世的德國電影大師華納荷索,將首次應第四十二屆香港國際電影節之邀,親臨香港與影迷見面。電影節將與香港歌德學院、香港紀錄片拓展計劃及德國電影協會合辦荷索影片大型回顧展,共選映廿多部經典名作,讓觀眾飽覽這位德國電影新浪潮中最富傳奇色彩的導演的非凡創意與特立獨行風格。除去年剛完成新作《深入火心》外,電影節期間將放映其4部修復經典,包括獲《時代》雜誌選為史上百大電影之一的《天譴》(1972)、獲康城影展評審團大獎的《卡斯伯侯沙之謎》(1974)、向茂瑙致敬的《新吸血殭尸》(1979),以及讓荷索摘下康城影展最佳導演獎的《陸上行舟》(1982)。

    亞洲單元呈獻原一男及依瑪勞貝盧專輯

    日本著名紀錄片導演原一男,向來以震撼實感呈現爭議性社會議題的作品聞名於世;菲律賓已故導演依瑪勞貝盧,則以尖刻批判社會歪風及反思生活景况享譽國際影壇。第四十二屆香港國際電影節特別呈獻兩位亞洲重量級導演的專輯,各選映3部重要作品。

    原一男與貝盧長期合作的編劇列卡度李更將來港出席映后談,與觀眾分享創作心得和感受。原一男是日本紀錄片界的領軍人物,風格大膽直接、鮮明強烈,作品每每觸及偏鋒議題,引起廣泛爭議與巨大冲擊。新作《石棉村大訴訟》(2017)以三個半小時篇幅,紀錄大阪府泉南區罹患致命肺病的石棉工人及受害民眾,控告政府只顧經濟發展,罔顧人身安全,誓要有關官員對石棉禍害承擔責任。

    代表作《祭軍魂》(1987),被譽為日本史上最重要紀錄片之一。原一男挑戰禁忌,鏡頭跟踪二戰軍官奧崎謙三,挺身而出迫使軍官承認當年罪行,矛頭直指日皇裕仁,更揭開駭人聽聞的吃人真相。原一男憑此片奪得國內多個最佳導演獎項,并在柏林影展贏得榮譽。成名作《極私愛欲戀歌1974》(1974)則以鏡頭直接介入個人私密生活,讓前女友赤裸呈現敢愛敢恨的獨特個性,更拍下她在攝影機前獨力分娩的過程。影片冲擊情色與社會道德界線,當年在日本公映遭查禁,今次罕有重現銀幕。

    依瑪勞貝盧是六、七十年代菲律賓新浪潮電影的中流砥柱,積極推動電影文化,提倡社會寫實主義,靜觀人生社態,反思存在困境。顛峰作《神跡》(1982)將一個女子獲聖母顯靈的謠傳令小鎮陷入瘋狂的故事,提升為隱喻菲律賓集體意識的神話,此片更獲CNN選為有史以來亞太區最佳電影之一。

    首部劇情長片《飛上枝頭》(1971)榮獲菲律賓影評人獎70年代最佳電影殊榮,藉脫衣舞娘與的士司機被大導發掘一朝得志,卻被成名所累終致人格與愛情盡失的故事,譏諷道德敗壞一針見血。《你全屬我》(1978)則刻畫一個男人周旋於舊愛新歡之間,三角關系愛恨糾纏,以伊力盧馬般清新雋永風格呈現人際關系的錯綜复雜。3部作品全新修復光華再現,今天看來貝盧的高瞻遠矚更令人景仰。

    據悉,為慶祝波蘭獨立100周年,香港國際電影節將與香港管弦樂團攜手合作,特別呈獻前奏節目「波蘭動畫70年——現場動畫畛音樂」,由波蘭著名動畫家馬留什威爾欽斯基現場作畫,并由該國指揮家Sebastian PER笏OWSKI指揮香港管弦樂團演奏,帶領觀眾展開一趟非凡的視聽之旅。節目將於3月16日在香港大學李兆基會議中心大會堂舉行,免費供公眾欣賞。

 
(來源: 香港商报) 編輯: 香港商报实习生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