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 订阅服务 | 广告服务 | 电子报 繁体 | 简体

 
 

   
 



香港商報

8+1建築聯展 謀求高密度校園創新空間
2018年 03月 02日 10:33    香港商报
 

    中國建築界呼應「福田新校園行動計劃」

    8+1建築聯展 謀求高密度校園創新空間

    「『福田新校園行動計劃』謀求的是3.0時代學校新建築的類型建構和空間創新,由此展開的一系列實踐,是個連續的故事,現在只是之一。」

    深圳市規劃國土委福田分局副局長周紅玫認為,正緊鑼密鼓進行中的「新校園行動」首批實施項目「8+1建築聯展」針對的是正在經歷第二次城市化運動的福田區所遭遇的集約土地、高密度問題,希望通過在建築設計管理體制上的大膽創新,邀請一批海內外優秀建築師與教育界和社會各界人士密切合作,「(在高密度校園的設計上)界定出一個合適指標,達到土地利用效率和空間-教學品質的平衡,甚至成為城市建設和其它公共建築設計、決策的創新樣本。」香港商報記者 金敏華 攝影 朱銳

    周紅玫所謂的3.0時代是指「傳統的學校容積率是0.9-1.0,現在已經達到2.6、2.7,再加上那些膨脹的部分,架空、合增,基本上就是3.0了,只是絕大多數建築師沒有意識到,新的類型已經產生高密度校園已經是一個新類型,新的時代已經來到,但是他們仍然在用傳統的手法設計新類型(學校)。」在她看來,福田面臨的這種高密度城市狀况,深圳其它城區或者別的城市遲早也會碰到。她透露,目前深圳學生的平均用地甚至已經低於香港標準。

    推動新校園建設的歷史契機

    校園建築本是老師和夥伴之外的第三教師,或者說,校園本身就是最好的教科書,是教育理想的物理和空間載體,社區精神的集聚、交往地,也是高密度城市不多的舒緩地帶。但在傳統的設計手法下,很多學校仿佛城市「孤島」,甚至充滿敵意的空間隱喻。

    「建築只能是四層高、25米間隔、南北向以及日照時間要求等不合理、過時的建築規範;普遍從管理和規范角度出發,對校園建築環境質量與人本學習空間的認識不足;加上在高密度情况下,學校有限的地面無法應付戶外活動空間需求,甚至不得不犧牲大樹和自然生態,剝奪了學生和自然一起學習成長的機會。」香港大學建築系教授王維仁認為這是傳統校園設計存在的若干關鍵問題。「諸如小班制等教改提出的靈活多變的新需求,標準教室的方式早已不能適應。」周紅玫補充道。

    2017年7月,她抓住萬科代建安托山小學的契機,組織了一次集約土地下探索高密度理想校園設計創新之路工作坊,即3.0時代新的學校類型工作坊,結果廣州源計劃主創建築師何健翔和蔣瀅提交的設計提案令人耳目一新,設計以垂直分層的方式解決了公共性和私密性的矛盾,學校的公共文化和體育設施在一定時間段可以對社區開放,使得校園成為「社區互動的節點,地脈延續的校區,孩子成長的歸屬地。」

    安托山小學的創新設計實踐讓周紅玫備受鼓舞。在新時期的城市發展、生育政策調整、人口結構改變、現代教育理念日益普及的大背景下,如何實現教育現代化從量到質的轉變?目前,深圳福田區、龍華區、南山區都正在或將要迎來新一輪中小學校園建設高潮。僅福田區一地,2018年擬申報改擴建學校就達28所,新建學校10所。雖然面臨的建設壓力巨大,但作為國家級「基礎教育國際化綜合示範實驗區」和「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區」,這無疑更是福田區全面提升校園規模和品質、推動中小學教育發展的歷史性契機。

    實現空間和教改的合謀

    如何通過更新觀念、創新校園空間來滿足教育改革需求,實現空間和教改的合謀?如何在美好的校園環境中塑造學生的價值觀?如何實現「綠色校園」理念,為孩子增加與自然親密接觸的機會?如何在設計過程中實現真正的公眾參與,讓校園融入社區和城市,承載居民的情感記憶和延續城市的歷史文化?如何既保證大批量項目高效運作,又能鼓勵各校園積極創新,相互聯動,共同匯成一個統一、明晰的文化項目,為地方奉獻一批精品之作?深圳市規土委福田管理局決定聯合福田區發改局、福田區建工局、福田區教育局及各代建企業,共同發起「福田新校園行動計劃」,希望積極回應個性化、多樣化的教改需求,力求將人本教育、開放教育、小班教學、終身學習、開放校園、綠色學校等精神貫徹到新校園設計中。

    「新校園計劃」倡導的設計原則:致力於以環境激發學習和交流;塑造可持續發展的綠色生境;將場所發展為師長、夥伴外的第三教師;呈現社區記憶,拓展地方歷史;促進校園自治、開放與共享;強化空間的靈活自主與多樣性;建造安全舒適、真實自然的建築,很快得到了中國建築界核心圈層的高度認可并激發起他們的參與熱情,這使得「新校園行動」大大超越了普通的建築活動,成為城市建設的文化事件。

    作為「新校園行動」2018年的首批實施項目,在短短8天時間里,「8+1建築聯展」吸引了中國建築界一批中堅力量的關注,共收到包括張永和、龔維敏、湯樺、董功、劉宇揚、肖毅強、劉珩、張之楊,以及新銳建築力量源計劃、張佳晶、眾建築等在內的國內外88家設計單位的報名參與,經策展委員會專家的充分討論,最終確認了8個項目(新沙小學、新洲小學、景龍小學、人民小學、紅嶺中學高中部、紅嶺中學石廈校區、紅嶺中學園嶺校區、深圳市機關二幼)的24家入圍單位,16家備選單位。此外,福田中學項目將於3月評選出6家入圍單位。業內人士指出,期待「8+1」建築聯展不但能為福田區推出一批校園建築精品,有力地推動中國建築業的發展,也能為國家的教育發展和政府的公共服務開辟新的歷史篇章。

    演變為城市文化事件的建築聯展

    周紅玫介紹說,這次的「聯展」將福田區2018年初亟待開展設計的八所中小學和一所幼兒園項目整合起來,嘗試在建築設計管理體制上進行創新——大膽吸取國際經驗,設立「聯合策展人」機制,以此突破通常的建築項目設計管理體制的制約。

    源於博物館和畫廊展覽的「策展人」機制,也被運用於實際修建的建築項目聯展中,多次對現當代建築發展起到巨大推動作用。包括1927年密斯·凡·德羅策展的威森霍夫集合住宅展,邀請17位現代建築師為斯特加特設計33棟集合住宅,將現代主義的居住理念全面推向社會。在中國,著名的建築聯展有張永和策劃的「長城腳下的公社」,台灣「新校園運動」、劉家琨策劃的「建川博物館聚落」等。但到目前為止,絕大多數建築聯展都為私營開發項目服務,城市公共項目聯展少之又少,學校項目聯展更是絕無僅有。

    此次福田區「8+1建築聯展」以過往類似經驗為基礎,進一步探索具有公信力的建築師和設計方案的特別遴選機制,不僅匯聚設計力量,也致力於公眾參與,借以呈現校園設計的多樣性和豐富性。「聯展」如常規校園項目一樣有工程性,但更要探索其設計研究和教育理論的關聯價值,共同實現卓越的空間品質和高遠的文化願景,是一次集成新校園價值和宣言的「福田主張」。

    經廣泛遴選,「新校園計劃」組委會邀請6位在建築學界具有行業威望和公信力的兩岸三地專家擔任此次「聯展」策展委員會成員。由《建築學報》雜誌執行主編黃居正及香港中文大學教授顧大慶擔任策展委員會聯合主席,香港大學教授王維仁、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副總規劃師朱榮遠、香港中文大學教授朱競翔、都市實踐創建合夥人孟岩擔任策展委員會委員。策展委員會將負責主持優秀建築師和設計提案的遴選過程,指導公眾參與和實施監督,并保障「聯展」相關活動的整體學術標準和品牌建設。

    周紅玫指出,「8+1建築聯展」不僅聚焦於推出一批具特色的校園建築,更希望通過「聯合策展人」機制有意識地鼓勵使用者、社區人士乃至全社會有識之士積極參與討論,共同探索融合現代教育理念的新型校園空間。此外,「聯展」后期還將通過一系列論壇、展覽和出版項目,將之發展成一次推動教育空間改革、促進社區建設的城市文化事件,為城市建設和其它公共建築的設計與決策走出一條制度創新之路。

 
(來源: 香港商报) 編輯: 香港商报实习生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