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 订阅服务 | 广告服务 | 电子报 繁体 | 简体

 
 

   
 



香港商報>>電子報內容>>特別報道

打好「組合拳」全力助推脫貧攻堅步伐
2018年 03月 07日 00:00    香港商报
 

    沿河

    打好「組合拳」全力助推脫貧攻堅步伐

    2017年,沿河土家族自治縣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在全縣扶貧系統的積極努力下,在各鄉鎮(街道)和縣直各部門的配合支持下,全縣上下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省、市脫貧攻堅相關工作會議精神,緊緊圍繞「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總體目標,明晰思路,克難攻堅,精準施策,著力打好農村公路「組組通」、農村安全飲水、產業扶貧、易地扶貧搬遷、農村危房改造和環境綜合整治、旅游扶貧、農村電商扶貧、教育扶貧和農村勞動力培訓、健康扶貧「九大戰役」,脫貧攻堅工作取得了階段性勝利,工作亮點紛呈,成效顯著,為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邁出了堅實有力的步伐。香港商報記者黃慶松通訊員任廷海

    易地搬遷「挪窮窩」

    沿河作為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所轄429個行政村中60%的自然村寨分布在圪梁上、溝岔里,25%的村民組不足100人。惡劣的自然條件,使得蝸居在深山的村民不光看病難、吃水難、行路難、增收難,就連孩子上學和年輕人結婚找對象都尤顯困難,「一方水土養不起一方人」的現象在這里大有存在,於是,易地扶貧搬遷政策自然成為了破解這一發展瓶頸的最有效最快捷的方式。

    走進新景鎮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展現在眼前的是這般情景:兩排整齊漂亮的安置房,一條寬闊筆直的大道,搬遷戶張騰峰家門前停放的送水歸來的電動三輪車還散發著餘溫,客廳的皮沙發熠熠發光,臥室里的衣物和學習用品擺設整整齊齊,室內的腸粉加工機器剛停止了一早上的轉動,一家人正圍坐在餐桌前享受這團聚的時光……

    「要不是黨的好政策,我們做夢都沒想到會住上這麼漂亮的房子!在政府的關心和幫助下,現在從事送水和生產配送腸粉工作,每天可純收入300多元。」張騰峰一邊介紹,一邊放下手中的碗筷招呼記者就坐。

    該鎮易地扶貧搬遷工作,僅僅是沿河易地扶貧搬遷的一個縮影。近年來,沿河縣委縣政府將易地扶貧搬遷作為脫貧攻堅工作的「當頭炮」來抓,除動員貧困戶「應搬盡搬」外,還注重搬遷戶后續發展,有效確保了搬遷戶「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

    為了從根本上解決該縣「一方水土養不起一方人」的問題,沿河縣委縣政府按照「挪窮窩與換窮業并舉、安居與樂業并重、搬遷與脫貧同步」的總體要求,「十三五」(2016-2020年)期間將搬遷安置11005戶51222人。截至目前,全縣共建成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13個,實現縣域內搬遷安置1887戶9238人,跨區域搬遷安置374戶1923人。該縣通過易地扶貧搬遷,走出了一條脫貧新路,一大批貧困戶搬出深山溝,挪了窮窩窩,圓了幸福夢。

    結對幫扶「暖心窩」

    近年來,沿河自治縣建立縣級領導聯鄉聯村、部門包村包戶、干部駐村幫扶的「聯鄉包村」工作機制,將脫貧攻堅責任落實到干部頭上,深入開展「4321」結對幫扶工作,即縣級干部結對幫扶4戶,科級干部結對幫扶3戶,股級干部結對幫扶2戶,一般干部結對幫扶1戶,確保貧困村、貧困戶結對幫扶全覆蓋,紮實有效推進脫貧攻堅。

    「感謝你們送來慰問品和慰問金,感謝黨和政府想方設法地關心我們這些困難群眾,我們一定通過自身努力,尽快脫貧過上富裕的生活。」緊握幫扶干部的手,中界鎮石柱村貧困戶田海榮感激而滿懷信心地說。在思渠鎮荷葉村,縣檔案局幫扶干部張紅文為包保貧困戶宋月華和唐連進送上慰問金,與他們拉家常、問冷暖,詳細詢問他們的健康和生活狀况,并鼓勵他們要勇於面對眼前的困難,樹立生活的信心,通過自己的努力改變生活,爭取早日脫貧致富。

    在「聯鄉聯村」工作中,各級領導干部經常到鄉鎮(街道)和村寨開展走訪調研,積極為村寨發展把脈問診。同時,用真心駐進貧困村和貧困戶家中,面對面地分析致貧原因,結合當地資源條件、產業基礎等實際情况,指導做好脫貧規劃,實打實的制定幫扶方案,拿出幫扶措施,幫助群眾發展產業,解決交通、上學、看病、就業、安居、飲水、通電、通訊等困難,共商脫貧致富良策。截至目前,該縣100多個縣直部門近萬名干部分別與250個貧困村3.3萬戶貧困戶10.5萬貧困人口結成「對子」,實現貧困人口幫扶全覆蓋。

    幾年來,該縣通過建立「聯鄉聯村」結對幫扶工作機制,有效解決了「誰來扶」的問題,匯聚起脫貧攻堅強大力量,富了群眾「口袋」,暖了群眾「心窩」,為脫貧攻堅打下了堅實基礎。

    貧困群眾「露笑窩」

    近年來,沿河自治縣堅守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牢牢樹立「大生態」發展理念,念好「山字經」,做好「水文章」,打好「生態牌」,突出發展生態茶、生態畜牧業、生態果蔬業、生態藥業和生態旅游「五大主導產業」,統籌用好教育、衛生、金融、社保、幫扶「五大資源」資源,形成了全社會參與脫貧攻堅的良好氛圍,脫貧攻堅取得了可喜的成績。

    「感謝黨的好政策!如果沒有新農合的報銷,我的肺部感染就會可能轉變成癌症,病就無法醫療,我們家就會更加困難。」該縣土地坳鎮竹花村的精準扶貧建檔立卡戶田景暢感激地說。

    「我家有5個孩子同時在上學,老大在天津大學讀大三,老二在天津理工大學讀大三,老三剛考上四川大學,老四老五也還在讀高中,孩子們成績都很好,我們當父母的沒有出息,微薄的工資真的很難維持這高昂的學費和生活費,還好國家政策好,我們不僅申請到了助學貸款,還得到了愛心人士的資助,真是解決了我們目前的困難,太感謝了!」大學生何文杰的媽媽含泪說道。淇灘鎮艾壩村是沿河50個深度貧困村之一。為了幫助群眾脫貧致富,該縣因地制宜在村發展精品特色水果產業。據悉,該項目由張家港對口幫扶資金80萬元,貴州藝騰農業旅游綜合開發有限公司自籌86.25萬元,總投資166.75萬元,項目計劃流轉土地55畝,其中大棚種植金梅棗結果大樹5畝,特色李子30畝,沃特柑20畝。項目采用「公司+專業合作社+農戶」管理模式,通過矮化密植,科學施肥,標準化管理,爭創早產、高產示範效應,讓老百姓增收致富。

    「感謝領導和合作社關心和幫助,現在我們村的路硬化了,廚房廁所都修好了,精品水果產業也成功了,黨的惠民政策真真格格落到了農民的心坎上,讓我坐在家里就能分紅領錢……真的是太感謝了!」分紅大會上,貧困戶代表崔德志手握剛剛分到的853元分紅金高興地說。民生之事高於一切,脫貧之責重於泰山。面對脫貧攻堅這場沒有硝烟的戰爭,沿河縣委縣政府正團結帶領全縣人民日夜奮戰在脫貧攻堅的最前線,全縣領導干部正踐行「團結奮進、拼搏創新、苦干實干、后發趕超」的新時代貴州精神,用自己的辛苦指數換取老百姓的幸福指數。

    「2018年,縣將實施『組組通』234公里,實現80%以上的村民組通硬化路,深度貧困村100%實現『組組通』硬化路,加快易地扶貧搬遷項目工程建設進度,如期完成規劃搬遷安置5154戶23214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人口2247戶10265人的硬任務,并在打好教育醫療住房『三保障』硬仗的同時,打好產業扶貧硬仗,真正實現『村村有扶貧產業、戶戶有增收項目、人人有脫貧門路』,讓老百姓真正脫貧致富奔小康。」沿河副縣長崔永龍向記者介紹說。

    美麗鄉村「飽眼窩」

    走進甘溪鎮沙壩村,一座高大巍峨的門樓便映入眼簾,「沙壩村」三個黃色大字顯得格外醒目。新建的文化廣場上,休镕的人們在這里打球、健身、镕談,文化大院、休镕廣場、健身器材等文體設施應有盡有。放眼遠眺,青山、綠樹、村落,儼然一幅完美的新農村美景圖。

    「我們村這兩年變化實在太大了,房子漂亮了,道路硬化了,自來水到家了,路燈安裝了,老百姓的日子更甜了!」。說起村里這幾年的變化,從小就生活在沙壩村的楊勇感慨萬千,喜悅之情溢於言表。

    近年來,沙壩村在縣委縣政府和鎮黨委政府的關心下,按照「農業產業化、環境田園化、農民專業化」要求,以環境美化、群眾致富為核心,不斷優化村居環境調整產業結構,以打造「美麗鄉村田園沙壩」為目標,突出現代農業發展示範園區建設,經過各級各部門大刀闊斧的改革發力,農村舊貌換新顏,村民生活大變樣,群眾幸福指數節節攀升,為全縣美麗鄉村建設樹立了榜樣。走進沙壩村村民何立飛的廚房,那些傳統的柴火灶、老虎灶不翼而飛,取而代之的是潔白的牆壁、乾净的灶台,電磁爐、油烟機等現代廚房電器一應俱全。新改造的廁所,牆上和地面上貼著光亮的瓷磚,乾净敞亮。

    目前,該縣農村「五改一化」工程建設正如火如荼進行,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得到及時妥善處理,農村公共基礎設施得以明顯改善,美麗鄉村建設的「美麗成果」正在轉化為農村經濟發展的資源優勢,老百姓的日子越過越舒心。

    如今,無論您走進沙子街道魚塘村,還是走進中界鎮孫家村,抑或黑水鎮朝陽村,亦或官舟黃龍村……一處處設施、一項項產業、一幢幢樓房,正在原本貧窮的山村落地生根,萌發出幸福生活的新芽。村民群眾洋溢著歡聲笑語,難掩對明天美好生活的喜悅之情。

    

 
(來源: )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