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 订阅服务 | 广告服务 | 电子报 繁体 | 简体

 
 

   
 



香港商報

搶廁紙與恐慌經濟學
2018年 03月 09日 08:46    香港商报
 

  搶廁紙與恐慌經濟學

  上月底台灣出現全民瘋搶、囤積廁紙的奇景,當地的超市及零售店的廁紙貨架猶如被喪尸洗劫一空,甚至連機舖的夾娃娃機也改成夾廁紙機,認真夠誇。為防捱貴廁紙,台灣民眾大量囤積瘋搶廁紙,慌死無廁紙「抹屎」,筆者其實有個問題,廁紙不至於加價加到脫離現實的情况,有沒有需要大量囤積的需要?

  白醋食鹽曾升價10倍

  據台灣媒體報道,是次制造「搶紙慌」的罪魁禍首,消息最早或來源至大潤發。商人為發「死人財」,往往擅於在災難發生后囤積居奇,以誇張的手法利用或扭曲「專業人士」意見渲染民眾情緒,營造恐怖氣氛抬高物價,從而大撈一筆,經濟學上稱之為恐慌經濟學(Fearonomics)。無獨有偶,類似事件屢見不鮮。以最貼身的香港作為例子,2003年香港爆發傳染病沙士,幾近成為疫埠,其時市面上有人吹捧「煲白醋」能殺沙士,各地市民紛紛搶醋,白醋價立即升價10倍,極為渴市。而中藥板藍根更在沙士時被神化為靈丹妙藥,抬至天價,當時被搶到傳出板藍根隨時絕種。隨后馬上有醫生表示,沒有科學研究證明煲醋可以殺菌,板藍根亦只有清熱解毒功效,痛斥市民人云亦云,欠缺考究,造成無謂恐慌,最后終至會令商人得益。事實上,在危機爆發后商人往往利用囤積居奇的抬高物價的手段層出不窮、司空見慣,因此消費者應該在當下即時通訊越來越發達的社會,理性分析資訊的真確性和合理性,以免在羊群心理影響下,作出不理智行為,便宜了不法商人。勞佩欣

 

 
(來源: 香港商报) 編輯: 程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