峽江夢圓
「江西三峽」創建水利命運共同體
江西峽江水利樞紐工程新春走訪見聞錄
贛江雖是長江中游的一個支脈,但其年徑流量卻是黃河、淮河和海河的總和,蘊藏著豐富的水能量。千百年來,其自南向北,流貫江西,哺育著贛鄱兒女的同時,也給南昌、贛撫平原及贛江三角洲百姓帶來水患傷痛。因此,在贛江干流修建一座大型骨干水利工程來興利除害,是4500萬江西兒女長久以來的願望和祈盼。
自20世紀50年代起,歷經反覆調查、勘測、論證,被稱為贛江「小三峽」--峽江水利樞紐工程,終於在2009年開工建設,為江西乃至全國水利工程建設掀開了新的一頁。2017年12月24日,峽江水利樞紐工程通過竣工驗收,這標誌著江西省有史以來投資最大的水利工程建設項目正式全面運行。
作為國家172項重大水利工程、江西省重點工程,峽江水利樞紐將如何造福贛地?帶著這樣的求解,本報記者於2018年春節過后,專程赴江西省峽江水利樞紐工程實地采訪,探尋這個「江西三峽」故事。
香港商報記者郭美勤萬柔通訊員熊軍
天理良知:峽江水利樞紐與庫區人民共進退
2月27日,本報記者走進峽江水利樞紐整村搬遷后靠安置點--孔巷村。這里一棟棟舒適典雅的小樓排列整齊,掩映在綠樹叢中,村中兩眼水塘交相輝映,一座連心廊橋橫跨水面,一座望江亭佇立橋頭,山、水、橋、亭構成了一幅錯落有致,鍾靈毓秀的水鄉美景。所有的房屋朝向統一、建築結構統一、立面裝飾統一,飛檐翹角、白牆黛瓦,凸顯廬陵古韻。
走進村內,一群忙碌的老奶奶笑臉相迎,問我們是否是今晚來喝喜酒的,爽朗的聲音、親切的問候、幸福的笑臉無一不體現著他們如今生活的幸福感。而70歲的胡美濟老人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自己原來住的是地勢低的瓦房,總是容易遭遇贛江洪水災害,搬到新村后,再也不用擔心水災了。「現在交通便捷、道路寬敞、環境整潔,方方面面都比原來好,連我們的親戚都開始羨慕了!」
據了解,原孔巷村西近贛江,全村440戶,1435人,耕地面積1600畝,曾長年戴著「貧困村」帽。在移民安置點建設中,他們把移民安置點建設和美麗鄉村建設、農村生態環境保護有機結合,全力打造「大氣」「雅氣」「靈氣」的移民新村。據介紹,安置點建設時貫徹統一規劃,堅持「節約集約用地、永續發展」的理念,對原村后3個山坡進行統一平整后,做到安置點440戶建房沒占一分耕地。同時,對原村500多棟舊房屋進行統一拆除,實施抬田工程,使全村新增耕地面積260多畝。
在脫貧攻堅上,孔巷村緊扣產業發展、扶貧攻堅、攻堅克難,2015年新建了養鸡基地、養鴨基地、養牛基地、百畝玉竹藥材基地、井岡蜜柚基地、農家樂各1處,培育產業能手9位。依託千村萬戶老鄉工程,在移民新村房前屋后空镕地全部發展井岡蜜柚,使每戶移民戶都有產業,將精準扶貧真正地落到實處,現在的孔巷村新產業茁壯成長,傳統產業重放光芒,老百姓有了福澤。
天工開物:一抬多贏巧奪生態水利工程天工
水利工程,利在當代,澤被后世,難在移民。峽江水利樞紐工程涉及搬遷安置移民人數超2.5萬,在一個安土重遷的國度,如此大規模的移民搬遷,難度可以想見。孔巷新村只是峽江移民這部波瀾壯闊史詩的一個片段。
峽江水利樞紐工程總指揮部移民環境處處長王永泉告訴記者,工程建設中,最難的不是工程建設本身,而是工程移民。工程涉及的房屋拆遷、土地徵收、財產補償等,每一項利益都是當地農民最為關心的。百姓如水,載舟覆舟;民若不安,何談水順?面朝黃土,土地耕地資源是解決民生問題的關鍵所在。
為保護土地耕地資源、減少庫區耕地淹沒,峽江水利樞紐工程沿庫區周邊淺淹沒帶實施了抬田工程。按照規劃,對淺淹沒帶進行抬高措施,將耕地高程抬高至高於水庫正常蓄水位0.5米至1.0米,再輔以配套完善的灌排設施,建成「旱能灌、澇能排」的高標準農田。「現在我們不光人均分得的田比過去多了,水稻田也可種兩季,復種指數翻了一番,效益也多了一倍。從2015年開始,我們每畝還能獲得600元/年的產業后續扶持補助,并且連續補助20年。」孔巷村胡美濟老人對總指揮部抬田工程的赞美之詞溢於言表。
通過「抬田工程」,使得原本永久淹沒的2.39萬畝耕地得到了永續科學利用,防護區內較低洼的1.36萬畝耕地解決了漬害問題。抬田工程共減少外遷移民3萬餘人,避免因移民導致的各種社會利益冲突和矛盾的發生。根據江西省政府徵地搬遷補償規定,按照減少移民搬遷的人數計算,可節省投資19億元。同時,「抬田工程」還解決了其他工程土量平衡問題,抬田后的耕作條件改善,經濟效益長青。減少外遷安置的移民數量、減少耕地淹沒量、永續科學保護了土地耕地資源,可謂「一抬多贏」。
天人合一:綜合效益彰顯有靈魂的中國水利生命力
居者已有其住所,耕者也有其良田,致富有了新途徑。作為江西省目前投資最大的水利工程項目,通過抬田的技術創新、政策創新,有效減少了外遷移民數量,將移民安置點建設和美麗鄉村建設有機結合,使江西省水利工程項目「大移民」移出了民生新境界。
當然,作為贛江干流梯級開發的主體工程,以及江西省大江大河治理的關鍵性工程,建成后工程將以防洪、發電、航運為主,兼有灌溉等綜合效益功能,她所帶來的效益會是全流域的。
2014年3月底,峽江水利樞紐工程18孔泄水閘提前一年投入度汛過流,2015年至2017年3年間共安全度汛15次。其中,在2015年冬汛期間共攔蓄水3.02億立方米,較好地控制了當次洪水洪峰流量,避免了洪水險情、災情,防洪效益明顯。省會南昌防洪標準由現在的100年一遇提高到200年一遇,贛江下游東大堤防洪標準由現在的50年一遇提高到100年一遇。
2013年工程正式開始發電,峽江水利樞紐電站9台發電機組於2015年4月全部投入運行,提前5個月實現機組全面投產發電目標,工程開始發揮發電效益。據峽江水利樞紐工程施工技術處副處長萬迪文介紹,工程首次年發電量就突破了10億度,自2013年9月至2018年2月底,峽江電站累計發電量約30億度,相當於減少燃煤150萬噸,效益十分顯著。
2013年2月底,峽江水利樞紐工程船閘首次臨時通航成功,渠化樞紐上游65公里航道,大大改善了航運條件。航道達到III級航道標準,常年可通行1000噸級船舶,峽江水利樞紐工程開始發揮通航效益。經過5年的運行,峽江船閘累計放行船舶過閘162次,累計過閘船舶387艘,更好地發揮出贛江黃金水道的效益,更重要的是為下游農田灌溉創造條件,其服務農業的效益也令人驚叹。
現代水利的本質特徵是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為保護魚類資源,峽江水利樞紐工程於2013年專門修建了魚道,通過魚道監測系統數據顯示,2016年9月10日至10月23日,魚道游入游出魚數共計55090尾。通過魚類人工增殖放流,2017年累計放流四大家魚魚種148.5萬尾。同時,在庫區及壩下支流種植了水生植物114.58畝,建設了人工魚巢和漂浮式人工栖息地6000平方米,為產粘性卵魚類提供了良好的產卵條件,提高了魚苗的成活率,有效增加了水生生物多樣性,改善了水生態環境,其卓著的生態關懷精神,充分地展現了峽江水利樞紐工程建設的高度。
天道酬勤:創新書寫中國水利進取新輝煌
在峽江水利樞紐工程的建設歷程中,峽江水利人一步一個腳印,用創新闡述著以科技水利促生產、以民生水利潤民心、以生態水利促和諧、以資源水利保發展的各種「別有用心」,把峽江水利樞紐工程建成了精品工程、優質工程、民心工程。工程建設亮點紛呈,為我國大型水利工程建設提供了「峽江方案」和「峽江經驗」。
發電是峽江水利樞紐工程的主要效益之一,在結合當地水文特性、電網特性,在確保安全、經濟的前提下,工程建設者采用9台單機容量40MW的燈泡貫流式機組。機組采用二次冷卻方式,是目前轉輪直徑世界第二、國內最大的燈泡貫流式機組,為提高經濟指標和工程效益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據統計峽江水利樞紐抬田工程抬田面積共3.75萬畝,為全國最大,開創了大型水利樞紐工程建設大面積集中連片抬田的先河。抬田工程在中國沒有現行的技術標準,這樣大面積的抬田工程實屬冒險。因此,他們對抬田區進行試點試驗,并開展課題研究,科學設置抬田的土層結構,耕地抬高后按高標準農田進行灌溉渠、排水渠等田間工程建設,取得了良好成效。
為促人水和諧,峽江水利樞紐工程把生態文明理念融入到峽江水利樞紐工程建設當中。峽江水利樞紐工程魚道設計施工技術是國內成功的典型案例,日均過魚1252尾,完美的解決了魚類洄游產卵的需求,為魚類打通了「生命通道」。
峽江水利樞紐庫區防護工程,被列為江西省國有公益性水利工程物業化管理試點項目,實行以政府購買服務方式選擇專業化隊伍承擔工程運行管理和維修養護,為江西省推行水利工程物業化管理取得了寶貴經驗。
工程總投資99.22億元,為緩解資金壓力,工程啟動之初,江西省政府即通過邀請投標競價的方式將峽江水電站經營權出讓給了中電投江西分公司,出讓金額39.16億元,有效地保障了工程建設資金需求。此舉被國家發改委列為PPP典型示範案例,在全國推廣。
峽江夢已成,每一位峽江水利人都松了一口氣。談及過去,他們感慨萬分:「我們在這里堅持了近10年,只是不想辜負這珍貴的一生;『白+黑』、『5+2』,我們任勞任怨,只為工程能真正惠及千秋萬代。」這是真正的水利人!
未來,他們將繼續以這份純真投入到工程的后期建設和管理當中,全力推進峽江水利樞紐工程標準化和水文化「六個一」建設,積極探索「智慧水利」,把工程打造成水利行業標準化和信息化管理的「江西樣板」,繼續譜寫峽江水利樞紐工程標準化管理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