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 订阅服务 | 广告服务 | 电子报 繁体 | 简体

 
 

   
 



香港商報>>電子報內容>>特別報道

黑龍江 爭當全國綠色食品排頭兵
2018年 03月 09日 00:00    香港商报
 

    早春三月,北京生機盎然,大地回春。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里指出,「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建設現代農業產業園和特色農產品優勢區,穩定和優化糧食生產」,報告為中國農業第一生產大省--黑龍江省經濟社會發展指明了方向。黑龍江農產品素以品質優良,有機安全等著稱,是全國最大的綠色有機食品生產基地。全省上下群情激昂,借兩會東風,努力打造從田園到餐桌「安全鏈」、產業價值鏈,推動黑龍江由大糧倉變成綠色糧倉、綠色菜園、綠色廚房,爭當全國綠色食品發展「排頭兵」。香港商報記者付彥華通訊員李鋼韓玉龍

    資源稟賦得天獨厚

    一是農業資源富集。黑龍江幅員廣闊,地處世界三大黑土帶之一,擁有耕地2.39億畝,占全國的1/9強,位居全國之首。耕地平坦,集中連片,耕層深厚,土質肥沃疏松,黑土面積占全國黑土面積67%,黑土層最深達一米以上,以「寒地黑土」著稱的耕地有機質含量和微量元素是黃土的10倍。黑龍江境內水系發達,水資源總量達810億立方米,是全國北方地區水資源最富集的省份。黑龍江屬典型的中、寒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光、熱、雨同季,十分適於農作物生長。二是生態環境一流。黑龍江是全國生態建設示範省,大森林、大草原、大濕地造就了山青、水秀、土肥、田潔的優良生態環境。全省森林面積2125萬公頃,森林覆蓋率46.7%。草原面積約433萬公頃,是全國10個擁有大草原的省份之一。濕地面積556萬公頃,占全國天然濕地的1/8。黑龍江地處高寒高緯度地區,日照充足,晝夜溫差大,有利於農產品乾物質的積累,冬季大地冰封,凍結休耕時間長,凍融交替有利於土壤團粒結構恢復,天然滅病蟲,雜草發生種類少,化肥農藥投入水平低,耕地化肥施用量是全國平均水平的1/3,農藥應用量是全國平均水平的1/7,具備開發綠色有機食品的優良生態環境。三是生產方式先進。近年來,黑龍江大力發展現代生態農業全產業鏈經濟,走出一條具有龍江特點和優勢的產出高效、產品安全、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農業現代化道路。特別是全省農業組織化程度領跑全國,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總數突破19萬個,走在全國前列,現代農機合作社總數達到1353個,成為全國發展典範。全省200畝以上的土地規模經營總面積突破1億畝,位居全國之首。全省已培育出優質糧食、畜產品、山特產品為主導的農產品產業集群,打造出數量眾多、種類齊全的規模化生產基地。四是產品量大質優。黑龍江是中國糧食生產第一大省,也是特色蔬菜、食用菌、雜糧雜豆等農產品重要產區和調運區。糧食產量占全國糧食總產1/10,商品量占全國近1/6,調出量占全國的1/3,連續多年位居各省(市、區)之首。全省水稻面積和產量均占北方14省(區)粳稻生產的一半以上,大豆面積和產量占全國1/3左右,食用型高蛋白高油大豆面積和產量占全國50%。雜糧雜豆品種全、質量好,大部分銷往國際市場。鮮牛奶產量,生豬、肉牛出欄量等位居全國前列。黑龍江省農產品歷來以品質優良、有機安全等著稱,寒地黑土、優越生態,更決定了農產品綠色天然的品質和原生態的品味。

    業績斐然問鼎華夏

    黑龍江省作為全國綠色食品的發祥地,長期以來,省委、省政府立足於現代化大農業建設,把綠色食品產業發展作為國民經濟發展的主攻方向,做出了「打綠色牌、走特色路」的戰略決策,特別是2010年以來,綠色食品產業被列為黑龍江省「十大重點發展產業」之首,出台扶持,加大投入,強力推進,綠色食品不斷取得長足發展。目前,已成為中國綠色食品基地面積最大、實物產量最高、綜合效益最好的省份,為促進黑龍江省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和推動全國綠色食品產業持續健康發展發揮了積極作用。

    主要標誌為:一是綠色食品總量規模繼續擴大。2017年,全省綠色有機食品認證面積達到7636萬畝,約占全國總量的1/5;完成綠色、有機食品實物總量4140萬噸,約占全國的1/8;完成綠色食品總產值2525億元,約占全國的1/6。二是產業實力進一步增強。2017年,全省綠色、有機食品生產企業970家,比上年增長6.9%;完成加工量1740萬噸,比上年增長8.1%;形成了綠色米、豆、菜、菌、乳、畜等14個產品系列。有效使用綠色食品標誌的產品達到2555個,有效使用有機食品標誌的產品達到523個(農業部系統認證),分別比上年增長15.9%和8.3%。三是產業基礎進一步鞏固。「龍江米」「龍江嬭」「龍江肉」「龍江油」成為家喻戶曉的優質安全農產品代名詞。黑龍江省綠色食品國家抽檢合格率多年穩定在99%以上,去年達到了99.7%。有15個綠色食品獲得中國馳名商標稱號,近200個綠色食品產品獲得省著名商標,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數量120個。產品遠銷歐洲、美國、日本和東南亞等40多個國家和地區。

    做好「4+N」篇大文章

    近年來,黑龍江省作為全國綠色食品產業發展的排頭兵,在綠色食品產業開發實踐中,努力打造從田園到餐桌「安全鏈」、產業價值鏈。一是大力提升基地建設水平。按照「先建后補,政府主導」的原則,在肇東、通河、集賢創建國家級綠色食品標準化生產基地,引導企業、合作社建設綠色食品原料基地,全省新增綠色食品面積102萬畝;在大興安嶺等地建設有機食品原料基地98萬畝,全省新增綠色、有機食品基地200萬畝。按照「省內一流、國內領先」的標準,建設富錦、賓縣、林甸、蘭西等4個高標準示範基地,核心區2.22萬畝,重點在生產標準化、田間物聯網、質量安全追溯、市場營銷方面進行試驗示範,進一步提升了全省綠色、有機食品基地標準化生產水平。二是大力增強生產供給能力。到2017年底,全省綠色、有機食品生產企業達到970家,比上年增長6.7%;完成加工量1740萬噸,比上年增長8.1%;有效使用綠色食品標識的產品2555個,有效使用有機食品標識的產品523個(農業部系統認證),分別增長15.9%和8.3%。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數量120個,新增9個。三是大力構建綠色食品營銷新動能。大力推進線上銷售,引導綠色有機食品企業、合作社充分藉助「我在黑龍江有畝田」等載體,大力開展綠色、有機食品「眾籌」活動,并帶動全省新型營銷模式實現銷售收入60.6億元,比上年增長一倍。大力拓展線下渠道,組織綠色、有機食品企業、農民合作社進駐北京全國農業展覽館黑龍江綠色食品展銷中心,藉助其現有渠道和品牌開展網上營銷,已進駐企業200家,實現銷售額6000萬元。推進黑龍江綠色食品(大河西市場)展銷中心建設工作,在去年11月中旬湖南農博會舉行開業儀式。大力推進展會經濟,組織綠色有機食品企業、農民合作社參加黑龍江-北京綠色有機食品產業博覽會暨2017年貨大集,中國國際農交會、中國綠博會等多個大型經貿活動,簽訂合同協議400多個、金額56.49億元。四是大力強化全程質量監管措施。推動企業、合作社進入質量追溯平台,新進入平台企業79家,累計進入企業735家,比去年增加12%。強化重點領域、重點產品監管,組織開展了全省有機食品專項檢查,對企業有機標準執行、標誌使用、質量管理等情况重點檢查,進一步提高了農業系統認證產品的監管水平。強化制度建設,以部門規章形式下發全省綠色食品管理辦法,從機制上進一步規範了管理。

    引領發展打造品質優异公共品牌

    綠色食品產業作為安全優質農產品發展的基本方向,已成為一種朝陽產業,產業成長性好,蘊含潜力大,發展前景廣,市場需求旺。綠色食品工作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省十二次黨代會精神,大力推行綠色有機生產方式,持續增加綠色、有機食品供給,努力提升綠色、有機食品價值鏈,推動黑龍江由大糧倉變成綠色糧倉、綠色菜園、綠色廚房,爭當全國綠色食品發展「排頭兵」。一是在推行綠色有機種植上爭當「排頭兵」。在穩定發展水稻、大豆、玉米等大宗糧食作物基地的同時,積極拓展標準化基地建設領域,繼續擴大總量規模。到年底,全省綠色、有機食品認證面積力爭突破8000萬畝,重點發展綠色、有機雜糧雜豆基地、蔬菜基地、食用菌基地建設。二是在增加綠色有機產品供給上爭當「排頭兵」。鼓勵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進入綠色有機食品開發領域,2018年全省綠色食品企業力爭達到1000家,認證綠色食品2700個,中綠華夏有機食品540個,分別增長5.9%和3.8%。三是在提升綠色有機食品價值鏈上爭當「排頭兵」。擴大新型營銷模式的範圍和內涵,鼓勵綠色、有機食品生產企業采取眾籌、私人訂制等方式銷售產品,增加品種和數量。強化展會營銷。做好年貨大集、農交會、綠博會等大型經貿活動的承辦和組織工作。四是在構建全程監管機制上爭當「排頭兵」。創新監管機制,積極推進基地投入使用管理,從源頭加強質量監管。加強產品抽檢和企業年檢工作,嚴格履行現場抽樣制度,提升「三品一標」產品風險預警能力,確保不出現大的質量安全事故。五是在綠色有機發展機制創新上爭當「排頭兵」。推動認證方式創新,擴大綠色食品、有機食品、無公害農產品認證審核下放試點範圍,加快「三品一標」管理方式調整改革。創建國家級有機農業示範基地,建立國家級農產品地理標誌示範樣板。六是在培育打造綠色有機食品品牌上爭當「排頭兵」。強化以黑龍江大米區域品牌為重點的品牌建設,通過組織展會、舉辦推介會、媒體廣告宣傳等多種形式,培育綠色、有機食品、農產品地理標誌品牌。同時以地理標誌農產品「十大區域品牌」建設為引領,挖掘農產品地域特色,加快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誌保護,打造一批環境良好、生產規範、質量受控、品質優异的公共品牌。

    

 
(來源: )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