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代表、東北師範大學附屬中學校長邵志豪
辦人民滿意公平有質量的教育
香港商報記者冀文嫺
總理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推動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發展,教育投入繼續向困難地區和薄弱環節傾斜。切實降低農村學生輟學率,抓緊消除城鎮「大班額」,著力解決中小學生課外負重問題。要多渠道增加學前教育資源供給。繼續實施農村和貧困地區專項招生計劃。加強師資隊伍和師德師風建設。要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讓每個人都有平等機會通過教育改變自身命運、成就人生夢想。
對於減輕中小學生課外負擔,全國人大代表、東北師範附中校長邵志豪對記者說,首先,中小學要尽快減掉超前、超綱、超常的教學,增加素質教育的各項內容,包括體育、藝術、技術,以及社會實踐活動、社會公益活動,培養中小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國際視野,讓教育成為有情懷的教育。其次,要尽量減少簡單重复性的學習,增加個性化、有利於能力拓展的學習。「減少簡單的背誦,簡單的練習,重复訓練,題海戰術,同時增加有利於學生綜合思維、批判思維成長的學習。要增加課堂上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把課堂還給學生。在校園文化方面,要增加以學生為主體的校園文化建設。課外培訓機構,要增加特色化、個性化的課外培訓,成為學生個性成長,培養素質教育的一個補充和拓展。再次,要減少學生在校的簡單時間疊加,比如上午8點上學改到7點半,7點半改到7點,7點再改到6,不斷增加簡單的在校時間,要減掉這個,那麼增加什麼呢?增加社會教育、家庭教育,把孩子成長的一定時間還給家庭,讓他感受到父母的生命教育、家風的傳承;把學生一定的時間還回到社會當中去,讓他去了解社會,讓他去體驗社會,讓他去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感;把學生一定的時間交到社會的教育課堂中去,讓他到圖書館、博物館、各種展覽館,還有各種的社區體驗,增加他的社會擔當,增加他的文化自信。」
對於總理政府工作報告強調的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邵志豪對記者說,「這兩個詞是很辯證的,首先,有質量的教育才能體現公平,如果都是很簡單、很低端的教育,那就不是我們社會倡導的公平。其次,有質量也得有公平來支撐,如果有質量的教育,只能給個別人參與的機會,那就不叫質量。所以說,總理講的公平而有質量是很辯證的問題。那麼,怎麼來實現呢?第一,要實現公平,得給大家提供更多的受教育的機會和教育類別,讓每個人找到適合的教育,而不是每個人找到一樣的教育,尤其在學生成長階段的時候,比如說義務教育階段,有一個統一的階段,到高中教育、大學教育,有可能走向個性化、專業化,那時候更應該提供一種多元的成長通道和課程類平台。第二,我們不斷發展更多的提供可供學生和家庭選擇的教育。我們的教育是黨和國家的事業,國家、政府是主體,尤其是義務教育階段,其他階段的教育,可以引進社會資源力量,社會公益人士,還有多元的辦學體系機構的建設,使給人民群眾的教育產品多樣化。校外培訓機構也可以走向一種教育辦學類型。現在還有國際化教育,促進咱們國家的國際教育發展,也增強國際自信;還有咱們國家到海外去辦學的,也有海外大學到中國辦學的,這也是一種多樣化。多元化、多樣化,符合總理講的讓每一個人都有平等的機會通過教育來改變自己的人生,成就人生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