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 订阅服务 | 广告服务 | 电子报 繁体 | 简体

 
 

   
 



香港商報>>電子報內容>>特別報道

瀋陽盛邀遼商遼才鳳還巢
2018年 03月 19日 15:04    香港商报
 

    瀋陽盛邀遼商遼才鳳還巢
    「三引三回」搭建資智回瀋平台
    黨的十九大提出「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加快東北等老工業基地振興」「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為瀋陽老工業基地深化改革開放、加快振興發展指明了方向。
    瀋陽緊緊抓住新一輪東北振興戰略契機,全力打造東北亞國際化中心城市、科技創新中心、先進裝備智能制造中心、高品質公共服務中心,大力推進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實現產業發展、科技創新、人才聚集,闖出一條轉型創新發展的新路子。特別是強化「項目為王」意識,切實把重大項目建設作為推動瀋陽新一輪振興發展的重要抓手,堅持目標導向,強化全程服務,引導各級干部把大干實干體現到挖掘項目資源、服務項目建設、推進項目落地的方方面面。
    去年以來,瀋陽以戰略眼光開展「引老鄉回家鄉、引校友回瀋陽、引戰友回駐地」活動,既是引資引智的一項創新之舉,也是以項目支撐發展的一項務實之舉,切實敞開胸懷熱情擁抱世界,張開雙臂歡迎八方來客,不唯地域廣學博覽、不拘一格廣納人才,全力為老鄉、校友、戰友等有識之士在瀋興業提供發展機遇,推動瀋陽形成大開放、大發展、大振興的大好局面。香港商報記者 王藝橋
    24條新政廣邀人才
    據了解,瀋陽市於2017年8月出台《瀋陽市建設創新創業人才高地的若干政策措施》,被稱為「瀋陽市人才新政24條」,受到社會各界廣泛關注,激發了各類人才在瀋創新創業的強烈願望。     為順利開展「三引三回」活動,瀋陽市出台了90餘項政策點,并在獎勵補助力度、創業支持力度、擴大用人單位自主權限等方面均有較大突破。不僅如此,瀋陽市還出台了人铅安居、子女就學、配偶隨遷,就醫保健等方面改策。
    「瀋陽人才新政24條」對在瀋陽創辦企業或進行核心成果轉化的高層次人才,其企業或成果在三年內實現年營業收入首次超過2000萬元、500萬元、1億元的,綜合質量效益情况分別給予最高50萬元、100萬元、300萬元獎勵。
    引校友回瀋陽建立優秀校友信息庫「量身定制」招商項目。瀋陽將梳理項目需求,形成資智專項需求庫。組織協調市直相關部門等圍繞產業發展需求,以項目為牽動,梳理本地區、主要園區的主要資源、主導產業以及項目和人才需求。建立招商項目庫和招商大數據系統,為重點校友企業投資「量身定制」招商項目。   
    引戰友回駐地,優秀戰友人才將可獲榮譽市民稱號。對積極關心、幫助瀋陽建設,為瀋陽社會事業發展做出貢獻的「戰友人才」,瀋陽市委、市政府將發出聘請邀約,擔任瀋陽市相關單位或部門的榮譽職務、兼職職務或授予榮譽市民等稱號。
    瀋陽人才新政24條在引進人才方面,對引進的頂尖、杰出和創業型領軍人才分別給予1000萬元、500方元、100萬元資金資助并額外給予100萬元、50萬元購房補貼,在人才配偶隨遷和子女入學服務、醫療服務等方面提供相關配套政策。     
    對高層次人才領銜的創新創業團隊,給予50萬-3000萬元項目資助。其中,對頂尖人才重大項目實行「一事議」,最高給予1億元項目資助。支持留學歸國人員到瀋創新創業,對博士給予15萬元生活補貼。對瀋陽市企事業單位引進的全日制博士給予3年每月1000-2000元資助,對在瀋創業的博上,技術或專利達到國內外領先水平的,給予10萬-50萬元創業啟動資金。
    做優營商環境 打造「引資聚智」強磁場
    一段時期以來,瀋陽用建設全國營商環境一流、行政效能最高的城市來扭轉「投資不過山海關」的負面言論,不斷增強企業和群眾獲得感。去年以來,瀋陽全力打造國際化營商環境建設,對標世界銀行標準,對標先進地區,集中開展了企業跨區遷移難、政府和企業失信等五個專項整治行動,出台了2140項優化營商環境措施,累計解決問題2675個,瀋陽打造國際化營商環境入選2017年度全國十大優秀改革案例,瀋陽營商環境世界排名從92位晉升到前70位經濟體水平。同時,深入推進放管服改革,全面推行承諾制審批和容缺受理機制,實行重大項目領辦代辦、建設工程「聯合審圖」「多測合一」,完善「互聯網+政務服務」,擴大「一窗制」服務、延時服務範圍。
    截至去年底,瀋陽公布企業和群眾到政府部門辦事「最多跑一次」事項2647項,整合了26個涉企證照事項,企業開辦時間由26個工作日壓縮至7個工作日。此外,瀋陽出台了《瀋陽市振興實體經濟若干政策措施》、《瀋陽市建設創新創業人才高地的若干政策措施》等17個配套政策,在降成本、支持總部經濟、土地政策、鼓勵創新創業、金融、裝備制造、科技創新、商貿流通、軍民融合等方面都給予了一系列優惠政策,積極為企業生產經營、項目投資建設和人才流入提供良好的政策環境。去年底,全年累計為企業減輕負擔73億元,投入科技創新專項資金3.7億元,全市支持引進金融總部補貼3195萬元。
    梧桐芬芳「鳳」自來
    自瀋陽市委、市政府作出「三引三回」決策部署以來,全市上下形成共識,通過搭平台、建機制,推動「三引三回」工作取得實實在在成效。
    一方面,加大政策宣傳解讀力度。特別是針對振興實體經濟78條和人才24條,直接面向企業宣傳解讀政策,印發宣傳手冊30餘萬冊。并先后赴濟南、北京、武漢、上海、深圳舉辦了「三引三回」新聞發布會,開展各類老鄉、校友、戰友座談會150餘場,參加人數累計達2000餘人,得到了各地遼瀋老鄉、校友、戰友的積極響應,參與新聞報道媒體達50餘家,「三引三回」新聞網上轉發、閱讀量超過千萬次,瀋陽市「三引三回」逐漸成為瀋陽對外招商引資的靚麗名片。
    另一方面,主動對接、熱情服務。通過廣泛宣傳和政策解讀,廣大遼瀋老鄉、校友、戰友紛紛表達回瀋投資意願,全市老鄉人才庫已儲備1000餘人,項目儲備100餘個,校友人才儲備近900人,項目儲備200餘個,戰友人才儲備680餘人,項目儲備50餘個。全市區分項目類別和產業情况,與縣區(市)建立信息共享平台,互通投資與招商信息,各地區及相關市直部門積極推動項目對接。
    目前已明確回瀋投資意向的項目107個,其中巨星集團、台鷹集團、北京愛一城物聯網科技有限公司、北京中天嘉華財富管理有限公司等簽約項目21個,總投資達400億元。同時,全力整合部門資源,積極為落地項目解決建設中的問題,已有深圳高科新農無人機項目、武漢禾之壯農業科技項目、北京繽果盒子無人便利店等10個項目落地,投資總規模達55億元。栽好梧桐樹,引得鳳凰來。瀋陽「三引三回」活動落地見效、聲名遠播,瀋陽尊重人才、成就人才、服務人才、發展人才氛圍愈加濃厚,創新創業生態愈加完善,為瀋陽振興發展匯聚了強大人心力量和發展動能。
    打造「三引三回」特色品牌
    此前,瀋陽市委書記易煉紅出席瀋陽市「三引三回」代表座談會時表示,開展「三引三回」活動不是權宜之計,而是長久之計。要堅持長期化、常態化,把「三引三回」活動辦實辦好,辦成具有瀋陽特色的品牌。
    一是在搭建平台上下功夫。本著整合資源、高效運轉的原則,尽快搭建資智回瀋工作平台,及時向社會發布信息政策,進一步推動瀋陽對外招商平台、人才資源平台、項目建設平台有效對接。建立完善老鄉、校友、戰友人才信息數據庫和招商項目數據庫,及時發布人才需求和重點產業項目需求目錄。充分依託駐瀋高校、科研院所、部隊以及校友會、商會、歐美同學會等平台載體,定期舉辦對接會、洽談會、座談會、簽約儀式等專題對接活動,推動引資引智成果加快落地。
    二是在健全機制上下功夫。強化領導小組辦公室的牽頭抓總作用,統籌做好產業、人才、項目的對接;引導市直相關部門積極跟踪推進人才、項目對接;充分發揮各地區的主體作用,形成常態化工作機制,為做好本地區「三引三回」工作提供堅強保障。
    三要在全程服務上下功夫。根據老鄉、校友、戰友投資項目的實際情况,及時提供配套服務,確保項目和人才引得來、留得住、發展好。開辟綠色通道,進一步提高行政審批效能,以最快速度辦理相關手續。強化要素保障,將重大項目列為全市重點項目,優先解決用地指標,積極爭取各類專項資金支持,引導各類金融機構特別是市屬金融機構優先支持這些項目。
    四是在擴大影響上下功夫。要組織新聞媒體,通過開設專版專欄專訪等形式,深入宣傳瀋陽開展「三引三回」活動的決策部署以及引資引智的政策措施,持續報道「三引三回」系列活動,總結推廣典型事例和成功經驗,進一步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同時,繼續做好外地城市宣講會、推介會,廣泛宣傳瀋陽的情懷、瀋陽的姿態、瀋陽的底氣、瀋陽的決心,讓各個方面更好地知曉瀋陽、了解瀋陽,吸引更多的老鄉、校友、戰友回瀋發展。
    瀋陽用招才引智的實際行動,展示了開放開明的姿態、以及厚積薄發的底氣和走在前列的決心。通過開展「三引三回」工作,簽約了一批有拉動作用的投資項目,特別是大項目、好項目;引進一大批高端人和實用人才。通過搭建「資智回沈」平台,動員老鄉、校友、戰友積極投身瀋陽轉型創新發展,實現瀋陽對外交流渠道不斷擴大,合作空間得到進一步拓展;通過完善瀋陽招商引資和人才引進政策體系,為「資智回瀋」項目和人才提供優質貼心服務,實現項目落地、人才回流,為瀋陽轉型創新發展注入強大動力。瀋陽再次向廣大海內外游子發出誠摯邀請:歡迎回家!
    瀋陽將以更加開放的姿態敞開懷抱、擁抱世界,真誠歡迎老鄉、校友、戰友回瀋追逐夢想、創業發展、實現抱負。
    易煉紅堅信,有各位老鄉、校友、戰友的理解支持、熱情呼應,「三引三回」活動一定會取得顯著成效,瀋陽的對外形象一定會全面改觀,瀋陽的知名度、美譽度一定會大大提升,瀋陽的各項工作一定會提速提質提效,瀋陽在新一輪振興發展中打頭陣當先鋒、當好排頭兵一定會成為現實。

 
(來源: 深圳新闻网) 編輯: 庄春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