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 订阅服务 | 广告服务 | 电子报 繁体 | 简体

 
 

   
 



香港商報

陳亨利:港可成民心相通「引路人」
2018年 03月 21日 09:22    香港商报
 

【香港商報訊】本報兩會特派採訪組報道:港區全國人大代表陳亨利認為,應鼓勵在「一帶一路」運作的國家企業推行關愛社會項目,打造「中國企業公民」的優良標籤,更好造福當地人民,讓合作更加包容、基礎更加堅實,共享發展成果。而香港擁有悠久的公益慈善傳統,可作為「民心相通」的「引路人」。

陳亨利建議,鼓勵得到國家或絲路基金支持的企業,從資助撥出一定金額,推行惠及當地民眾的項目。長遠可考慮訂立指標,並要求這些企業定期提交報告,推廣「中國企業公民」的優良標籤,更好地造福當地人民,讓合作更加包容、基礎更加堅實。他說,香港是國際大都市,薈萃東西方文化,並有悠久的公益慈善傳統,而香港慈善團體在外地推動項目的經驗豐富,專長包括扶貧、醫療、兒童服務方面,亦較為規範。因此,可鼓勵內地機構和企業在「走出去」並融入當地社會方面,利用香港作為「民心相通」的「引路人」,參考香港的經驗,甚至和香港慈善團體攜手合作。相關部門亦可考慮資助項目,更有效地傳播國家愛心,提升國家的影響力、感召力、塑造力。

促「錢」「人」「政策」三通

另外,陳亨利指出,香港及大灣區各城市要回應國家所需,必須找到各自的定位,優勢互補,打造大灣區成為國際創科中心。推動大灣區的創新產業需要「錢」「人」「政策」三通,前兩者是香港的優勢,「政策通」是三地必須抓好、辦好的題目。香港是開放型國際金融中心,做到「錢通」;有多所科研成果卓越的高等院校,人才、信息交流暢通,達致「人通」,可利用香港所長,貢獻國家所需。「政策通」方面,中央及三地政府的政策支援和資助,對創新產業的發展格外重要。科研須長時間投入資源和人才培育,個人或個別企業未能獨立擔綱。不過,現時港澳企業難以申請內地的優惠政策,特區政府的資助亦只能在香港境內使用,窒礙了創新產業的共融和發展。 

 
(來源: 香港商报) 編輯: 香港商报实习生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