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確實不按常規出牌,早在美國國會審議《台灣旅行法》時,輿論基本認為,中美關系攸關兩國重大利益,該法案闖關可能不大。未料,法案一路綠燈直達特朗普書桌。不少專家和媒體認為特朗普不會簽,可他在最后時刻還是簽了。這時,很多分析認為行政部門是否執行才是關鍵,話音未落,美國亞太副卿黃之瀚即訪台,今天還將與蔡英文同台。一度被視為紙老虎的《台灣旅行法》,正如猛獸般冲擊著兩岸關系和中美關系。
須做好應對準備
與其去猜測,不如做最壞的打算。事實上,自從特朗普上台以來,正逐步兌現其強硬對華的承諾。尤其是近期以來,美國貿易大棒頻頻揮向中國。雖然中國直接出口美國的鋼鐵、鋁制品不多,但通過第三國轉口貿易數量絕對不少,因此,美國對主要進口鋼鐵、鋁制品徵稅,難保不是針對中國。
這兩天重磅消息又傳來,特朗普正在向中國施壓,要求縮減美國的貿易逆差1000億美元,相當於2017年的1/3。背后根本原因是,貿易逆差令美國損失就業機會,而這是特朗普連任的重要阻礙。緊接著,特朗普又尋求對中國產品徵收600億美元的關稅,涵蓋電子、電信設備、玩具等100多種產品。
而美國這邊推行《台灣旅行法》,那邊又重申一中政策,兩面三刀的做法可看出,特朗普在台灣問題的舉動,其實是對華貿易組合拳的加碼,目標并非台灣,而是中美貿易戰。值得一提的是,為了保障貿易戰各項措施被嚴格執行,特朗普正在置換那些對華柔和的核心團隊成員,全套鷹派人員正在集結,形成對華大決戰的架勢。
因此,中國在堅守一中原則,堅決反對「台獨」分裂的基礎上,也必須做好中美貿易摩擦爆發的準備和應對。特朗普步步緊逼,無非是提升美國的叫價,而中國也該思考如何回應甚至反制,令貿易博弈利益最大化。
中美關系,競爭遠遠大於合作,在連任壓力的情况下,特朗普來者不善。中國唯有做好萬全對應,才能兵來將擋、水來土掩。鍾智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