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 订阅服务 | 广告服务 | 电子报 繁体 | 简体

 
 

   
 



香港商報

從臉書數據泄露案談起
2018年 03月 26日 09:05    香港商报
 

     從臉書數據泄露案談起

    作者:施十一

    上周,被稱為「Face-book歷史上最大的數據泄露案」爆發了,高達5000萬用戶數據遭英國的數據分析公司非法獲取,并為當時在美國大選中的特朗普服務。外界紛紛探討當今的大數據技術是否成為政客們操縱選民,乃至於選舉的工具。

    相較於選舉中的操縱問題,人們更擔心的是對個人信息泄露的恐慌。筆者認為,互聯網時代來臨后,個人數據泄露問題已屢見不鮮。如2017 年,便有U-ber5700 萬用戶信息泄露、雅虎30 億個用戶隱私泄露、五角大樓泄露18 億公民信息等事件的發生,都曾引起過網民們的軒然大波,為個人的信息安全深感擔憂。可見,在這個個人信息如同裸奔的時代,個人信息隱私的保護尤為重要。

    個人應謹防數據泄露

    可能很多人并沒有意識到個人信息泄露的重要性。其實,日常生活中,有很多泄露個人數據隱私的情况。比如,筆者就經常收到中介公司的電話,可見筆者的手機號碼早已被賣到了中介公司。另外,在我們日常使用的APP里,有我們的姓名、性別、支付信息、通訊錄、常用地址、常用聯繫人、電子郵件、出生日期、密碼等一系列個人信息。這些信息保存到各類互聯網公司的數據庫,這些公司是否將我們的個人信息另作他用?如果這些信息、數據遭到泄露,被詐騙短信、詐騙電話騷擾,遭受經濟詐騙、財產損失這些也許都自認倒霉了,但如果是危及到個人或家人的人身安全呢?

    由此可見,每個人都應該提高自己對數據安全的意識,才能避免在數據泄露中受到侵害。具體怎麼做?筆者查閱相關資料發現,個人可以有幾個途徑防止自己的數據被泄露。首先是設置复雜的密碼,冗長而又复雜的密碼會增加你的信息破密難度系數。其次是定期更改密碼,定期更改密碼同樣可以提高個人賬戶的安全度。最后一點很重要,就是不要輕易自己泄露自己的個人信息。現在有許多平台或APP為了拉動新用戶註冊率,會以優惠的活動吸引用戶,誘導用戶進行註冊甚至是信息綁定。在這種情况下,一定要注意,平台收集用戶數據的用途不明確,千萬不能因小失大。另外,現在是快遞和外賣時代,個人的家庭住址等信息非常容易被泄露,所以在填寫快遞單號以及外賣單號的時候也一定要注意安全,可使用化名等。

    

 
(來源: 香港商報) 編輯: 朱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