鞏固世界貿易強國地位
過去一年,面對國內過剩問題(資金過剩、產品過剩、產能過剩),中央以「走出去」政策應對,除創建亞投行以帶動區內基礎建設外,也積極與西方國家尋求合作機會,并爭取人民幣成為國際貨幣基金。另一方面,經濟仍然穩定向上,然而刺激措施如降息降準,「去產能」「供給側」漸見成效,可望增加來季增長動力。不過,通脹壓力威脅仍然存在,且有機會進一步影響經濟企業盈利。
最近的修改憲法取消國家主席任期限制,有助推行長遠經濟國家目標。預計2018年全球GDP穩步增長到3%或以上。縱觀內地形勢,中國政策將繼續致力於降低金融風險和金融體系的去槓桿化,但仍然努力邁向在2020年前將GDP翻一番,所以前景十分樂觀。
在貨幣和金融政策的逐步縮緊情况下,中國國內需求仍是未來的火車頭,尤其是在房地產和基礎設施投資領域將是主要重點。消費物價通脹同時上升,迫近3%的目標。預計其他經濟行業的產出價格將有所上漲,而這將加劇通貨膨脹。隨着消費勢頭持續穩定,以及消費多於投資,實際GDP增長可望重上6.5% 以上。針對中國內地基本面的情况,「一帶一路」將為未來經濟新動力,預料基建、環保及新經濟板塊如互聯網建設,甚至金融等皆有機會跑出。
因美元兌其他主要貨幣匯率持續下滑,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也會較大波動。不過,因中國不會加快放松對資本外流的政策,如果外匯市場面臨新的壓力,政策制定者很可能會大力壓制資本外流,讓人民幣出現升幅;而CDR 有幫發展內地金融市場和債券以人民幣結算將令人民幣更普及。
生技護理板塊前景佳
美國對中國的貿易關系不滿而加大關稅,引致市場波動,但影響相信只會短暫,長遠而言中國內需強勁和與其他國家的貿易的增長將淡化美國關稅的冲擊,更有機會令中國鞏固世界貿易強國地位。這正好讓國家主席習近平帶領中國,實現他所說的「在未來幾十年里,更多地強調以質取勝,平等互利,而不是只講數量」。在未來10年,質量和平等兩方面將影響中國的經濟政策。可望10年后,中國更加強大,成為第一大貿易國。
就短線而言,生技與護理板塊仍會受到併購消息所帶動,但中長線則須視乎新興市場推動城鎮化的進程及人口老化的問題。隨着新興市場推動城鎮化,區內對生技與醫藥的需求上升。以中國為例,內地的醫療費用支出占GDP的比重明顯低於高收入國家,故生技與護理板塊發展空間仍大。另外,全球正面臨人口老化問題影響下,除非環球經濟大倒退,否則生技與護理的需求應持續上升,加上醫藥、健康食品價格加幅一般多於通脹,故大部分相關企業的現金流量充足,故該板塊的前景仍然不俗。
東驥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 龐寶林
(逢周二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