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訊】生態環境部昨日舉行新聞發布會表示,第二次全國污染源普查已經啟動,近60萬名網格調查員將入戶近800萬個污染產生單位,繪制出一幅清晰的污染源數字地圖。
全國污染源普查工作辦公室主任洪亞雄介紹說,中國上一次進行污染源普查是2007年,10年之后,污染源的數量、分布和結構都已經發生了很大變化,要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建設美麗中國,首先得摸清污染家底,國務院決定以2017年12月31日為標準時點,啟動全國污染源普查。
按照國務院的安排,2018年為全面普查階段,由各地組織開展普查,通過逐級審核匯總形成普查數據庫,并在2019年進行數據公布。60萬名網格調查員就將開始入戶調查,年內完成。
污染數據造假將追刑責
至於如何保證普查數據的真實和準確,洪亞雄表示,一是技術上保證科學性;二是加強培訓,保證調查員的業務素質,并對全程控制普查過程,對清查數據會再抽查;三是對匯總上報數據抽查。
洪亞雄并指,一些在工商、稅務部門都沒有登記信息的「黑戶」企業,也要「一網打盡」,不能成為漏網之魚。而按照有關法律要求,污染源普查對象有義務接受污染源普查的機構和普查人員進行的調查,且不能拒絕、推諉、阻撓調查,不得虛報、瞞報和拒報,不得轉移、隱匿、偽造、篡改原始材料。按照法律的要求,如果有這些違法行為的話,將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