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 订阅服务 | 广告服务 | 电子报 繁体 | 简体

 
 

   
 



香港商報

中國通信業笑傲潮頭 領跑5G時代 布局新興領域
2018年 04月 02日 09:51    香港商报
 

    中國通信業笑傲潮頭 領跑5G時代 布局新興領域

    【香港商報訊】2018世界移動通信大會(WMC)剛剛在巴塞羅那落幕,5G的春風卻早已席捲中華大地。從落後挨打到領先世界,中國通信業實現了逆襲。站在5G的關口上,前方是萬物互聯的未來城,中國的通信業現狀如何?有哪些領先的地方,又有哪些不足?受訪專家表示,在部分5G技術和專利數量上,中國已領先全球。除此以外,中國布局衛星互聯網領域、攻佔移動物聯網市場。這些跡象表明:中國通信業是一頭奔跑向前的駿馬,加速前進、趕超自我。但專家也提醒,未來,中國通信業需突破核心晶片技術以及加速基礎設施建設等。香港商報記者 施美

    中國或領先5G時代

    在剛剛結束的2018世界移動通信大會(WMC)上,「5G」成為出現頻率最高的詞彙。如果說,中國在4G時代主導研發了4G標準的TD-TLE技術,在通信領域開始與世界比肩同行。那麼,5G時代,中國已悄悄搶跑在前列。

    「根據工信部的規劃,中國移動集團制定了清晰的5G路線圖——2018年在全國5座城市各部署100座5G基站進行技術測試,2019年進行商用測試。」中國移動研究院工程師趙小帆說道。

    除了清晰的發展路徑設計外,在5G技術發展上,中國部分5G技術已全球領先。記者從華為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為」)宣傳部門獲悉,華為聯合全球最領先運營商、在最核心的城市進行5G端到端預商用測試驗證,並取得巨大進展,驗證結果在業界處於領先地位;華為發布全球首款基於3GPP標準的3.5GHz頻段的小型化5G預商用CPE終端,是目前全球最小的5G測試終端,可廣泛應用於5G預商用網絡驗證,並為後續規模試驗的開展提供有力支撐。

    工信部通信科技委員會辦公室主任馬占江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中國從4G開始就能稱得上比肩世界,而從5G後,就開始領先了。特別是在5G的某些技術方面,中國走在世界前列。但是他也提醒業內,5G標準很多國家都在搶著制定,中國目前在技術方面走的確實領先。但並不等於中國就一定是世界5G標準的領頭羊。因為通信技術的運用是全球範圍內的,在內地領先,但也要兼顧他國的技術發展。

    眾所周知,一流企業賣標準,二流企業賣專利,三流企業賣產品,由此可以看出,技術標準的主導權是實現「引領」最為關鍵的要素。

    記者查閱資料獲悉,目前,5G標準尚未完全凍結。但從首次申請的5G相關專利情況來看,截止2015年,中國已經首次反超,在數量上處於第一的位置。從細分關鍵技術來看,中國基本全面領先:大規模天線技術是5G最為確定的關鍵技術,中國首次申請的大規模天線技術的專利數量佔比超過一半,美國佔據四成;超密集組網方面,中國是small cell項目主導者,首次申請專利佔比接近50%;新型多址技術方面,中國具有深厚積累,華為、中興和大唐均提出自主創新的新型多址技術方案,中國首次申請專利佔比高達70%。

    除此之外,DoCoMo和美國高通也有相關技術方案;高頻技術方面,與5G其他三個關鍵技術相比,中國總體技術積累相對較弱;首次申請專利方面,美國以四成佔比位居第一,中國佔比也有超過20%,且主要是以大專為主。除了首次申請專利,目前中國企業代表擔任主席、組長職務也處於歷史最多,華為主導的PolarCode方案在3GPP會議的5G短碼方案中戰勝了高通主推的LDPC和法國主推的Turbo2.0,成為5G控制信道場景編碼方案,中國技術標準推進話語權大幅提升,「5G實現引領」的目標漸近。

    5G應用 場景廣泛

    談到5G的應用場景,馬占江表示,一旦5G運營到商用或者大規模使用,那麼就會進入到萬物互聯的時代。比如,智慧醫療、無人駕駛等等。

    近期,華為發布了全球首款基於3GPP標準的3.5GHz頻段的小型化5G預商用CPE終端。目前華為5G CPE已在韓國、日本、中國等地完成5G端到端的預商用驗證測試,包括全息視頻通話、無人機全景視頻VR直播,IPTV 4K點播等真實5G商用業務演示。

    記者還從華為方面獲悉,目前5G技術已經在車聯網領域智能製造領域展開應用。2017年11月,華為聯合沃達豐、慕尼黑工業大學在英國倫敦演示了5G外場遠控駕駛應用,演示中5G網絡使車輛控制信號傳輸的端到端時延控制在10毫秒以內。2017年8月,華為與Festo在德國慕尼黑簽署合作備忘錄,共同研究基於5G切片網絡的雲化機器人在智能製造領域的應用,推動製造行業數字化轉型。

    馬占江表示:「我認為,目前5G技術還沒有到商用階段。而中國正在往商用的方向努力,部分城市也在做一些試商用的試點。」他指出,5G商用,不光涉及到5G技術發展的進程問題,也不是一個標準制訂的進程問題。而是在於還要培育市場,培育用戶的使用習慣。當新的技術替代舊的技術,用戶需要時間習慣新的技術和新的業務。他認為,5G技術的成熟到商用還需要一個逐步的過程,不可能一兩年內就遍地開花,完全替代4G。

    移動物聯網最具活力

    除了通信行業外,在很多其他方面,中國也處於領先地位。「比如,衛星互聯網,這項技術將通信覆蓋不到的地區發揮作用。除此以外,還有智能通信、大數據,物聯網等領域。」馬占江說道。

    2018年2月份,SpaceX利用一枚獵鷹9火箭一次把三顆衛星送入預定軌道,人類或開啟衛星互聯網時代。而中國也正在布局衛星互聯網系統,據內地媒體報道,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正在部署一個低軌道通信衛星星座。一期工程將建設54顆衛星,然後建設二期工程實現系統能力平滑過渡,衛星數量最終超過300顆,通過該系統,處於地球上任何地點的任何人或物在任何時間實現信息互聯。

    中國政協委員、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科技委主任包為民說,計劃在今年全面啟動全球移動寬帶衛星互聯網系統建設。建成後,它將成為全球無縫覆蓋的空間信息網絡基礎設施,為地面固定、手持移動、車載、船載、機載等各類終端提供互聯網傳輸服務。

    有人說,未來是萬物互聯的時代。在未來,你的車子會自動駕駛,你所居住的房間、你所生活的城市都能像人一樣和你互動。這些實現需要什麼?需要通信領域的物聯網技術,而中國的移動物聯網創新最活躍。

    據亞洲移動通信博覽會(GSMA)統計,截至2017年11月,全球已有41張移動物聯網投入商用。中國是現在最具活力的移動物聯網市場,推動著整個產業的發展。目前,中國三大電信運營商均已在中國市場推出了商用移動物聯網。與此同時,中國的移動物聯網產業已經能夠走向引領地位。根據GSMA Intelligence的數據,到2017年第三季度,中國的移動M2M連接數達到2.49億以上,世界連接數為5.55億,中國佔世界總連接數的近45%,絕對世界第一。

    GSMA稱,中國是全球NB-IoT(窄帶物聯網)應用創新最活躍的市場。無論是在共享單車、智能家居方面,還是工業物聯網、智慧農業、智慧城市等方面,中國市場的一舉一動都在引發全球關注。到2020年,中國工業互聯網平台體系將初步形成,有望建成10個左右跨行業、跨領域,能夠支撐企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生產的企業級平台。屆時,工業互聯網平台對產業轉型升級的基礎性、支撐性作用將初步顯現。

    中國通信業除了在5G技術上領先,在衛星互聯網領域提前布局,以及在移動互聯網領域活力四射外,企業也開始謀求體制變革。

    眾所周知,通信行業有兩類公司,一類是設備商,另一類是運營商。中國的運營商有三家,分別是中國電信、中國聯通、中國移動,三家公司均為國企。長期的寡頭壟斷體制為中國的通信行業以及用戶帶來了一些問題。終於,在2017年8月份,中國聯通拉開了混改的序幕:引入社會資本,提高企業效率。

    如何評價聯通的混改?馬占江認為,通信企業混改的初心一定要明確。「混改究竟對誰更有利?老百姓是不是通過紅改得到好處了?還是某些集團、某些部分既得利益者得到了好處?這些問題需要提前搞清楚。另外,通信業混改的導向也需要把握。混改最終是要促進產業的發展,促進運營業的向外,促使其走向國際、開拓更大的市場。」他提到。

    除此以外,馬占江指出,引入社會資本後的通信企業在管理上也需更加合理化。「其實,中國的幾大運營商並不缺錢。相關部門推動通信業混改有提升國企效率的考量。但是,無論怎麼改,需要將國有資本牢牢的抓住在國家手中,不能讓國有資本流失。」

    需補齊晶片等短板

    前文所提到的5G、衛星互聯網領域以及物聯網領域等都是中國通信行業,乃至全球通信行業未來的發展布局。而中國在這些新興的技術潮流中,或扮演參與者、或扮演領頭羊的角色。但是,外界仍擔心,通信行業已經歷過快速增長期,即將步入寒冬。中國需儘快補齊行業中的短板,才能真正佔領全球領跑者的位置。

    那麼,中國通信行業還有哪些短板呢?馬占江表示,首先是晶片技術,儘管比起之前,中國的晶片技術已經有了很大的突破。但是實際上,中國的晶片還是受制於人。除此以外,他指出,在一些基礎設施的建設方面,中國今後還要加大在這方面的投入。「我個人認為,貧困偏遠地區基礎的基站,可能覆蓋得還不夠多。中國的三大運營商雖然是國有企業,但仍然是企業,需要有成本和利潤上的考量。但是這個問題,大家還都在政策層面探討,它並不是一個技術的問題,它還是一個怎麼樣能做得更好一些的問題。」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產業與規劃研究所副所長楊子真也同意上述觀點,他認為,網絡方面,中國存在一些短板。「包括貧困地區的網絡覆蓋問題,光纖升級還沒有全面完成的問題。因此我們還需要進一步加強網絡建設。還有就是一帶一路上面,我們的運營商、設備製造商等,在『走出去』這一點做得還是不夠的。此外,電信行業在跨界創新業務的發展上也存在一定的提升空間。」他指出。

    華為某員工則向記者透露,除了部分貧困落後地區網絡無法覆蓋的問題外,部分地區還存在重複建站的問題。「比如,在一個地方,中國移動已經建立了一個基站。但是,其他運營商並不清楚,中國聯通和中國電信還會去建站,這就會出現資源浪費的問題。」不過,他也指出,自中國鐵塔公司2014年成立後,此類現象已經少了許多,但是之前重複建站的現象也並未得到解決。

    國際准入問題亟待解決

    除此以外,中國的設備商在國際化的過程中也會遇到市場准入的問題。據悉,2012年,美國眾議院特別情報委員會發布報告稱,華為和中興對美國國家安全造成威脅,兩家公司當時明確否認。此後美國不斷推出針對兩家公司的限制措施。美國無線運營商AT&T上月因受到來自國會和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的壓力,放棄與華為達成的智能手機銷售協議。今年2月初,6位美國情報負責人向參議院情報委員會指出,應抵制華為的產品或服務進入美國。

    「像中興、華為這樣的全球通信企業,在國外其實受到了很大的制約。特別是像美國等國家,時不時地就要對中國通信公司實行制裁。我認為,中國從國家層面也會考慮這個問題。多位高官先後跑到美國,這不僅僅是發展兩國的友好關係,還有非常具體的商業利益之間的妥協,或者討價還價。

    總的來說,中國的通信公司在國外佔據的運營市場,其實並不多。而現在中國製造業成本上升,製造業向其他國家轉移,這些問題都一定程度促使通信行業的發展放緩。」馬占江表示。

 
(來源: 香港商报) 編輯: 香港商报实习生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