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歐大規模驅逐俄外交官事件,着實讓疲於應對脫歐談判的英國揚眉吐氣了一番:多年來首次以「帶頭大哥」的身份走到世界舞台中心--不但成功鼓動西方國家聯合抗俄,而且自稱藉此強化了西方以及歐盟內部的凝聚力。英國駐美大使金達羅克更忍不住發推文稱赞:「美國和國際社會對俄使用神經毒劑襲擊英國的回應非常棒。感謝美國領導人和盟友展現出的團結。」但,西方或歐盟真如英國所言那般緊密團結?而加劇美歐與俄對抗又是否真的值得稱赞?
對俄低估西方反應幸災樂禍
3月4日,前俄情報人員斯克里帕爾和女兒在英國索爾茲伯里市中毒昏迷,英國方面認定俄與此事有關,并驅逐23名俄外交官作為報復。俄方則稱英國調查此案的言行不符法律程序,并多次否認俄牽涉中毒事件,繼而對等驅逐23名英方外交官作為回應。本次事件原本只是英俄兩國交惡,但鑒於俄方立場強硬,為避免孤軍奮戰唱獨角戲,英方試圖將中毒事件延燒至整個歐盟。而首相文翠珊在歐盟峰會上的努力游說也的確達到了目的,歐盟在峰會結束后即宣布召回駐俄大使。歐盟的配合給了文翠珊更大信心,其游說範圍繼續擴至大洋彼岸的美國。3月26日,美國和十多個歐盟國家同時宣布驅逐駐當地俄外交官。時至今日,遭驅逐的駐西方俄外交官人數已達一百多人。
按照英媒說法,這是文翠珊上任以來取得的一次難得的重大外交勝利。文翠珊對本國議會發表講話時很是興奮:「如果說克里姆林宮的目標是分裂和恫嚇西方聯盟,那麼他們的努力產生了極大的反效果。」對俄低估西方反應的幸災樂禍溢於言表。然而,英國是否高興得太早?
都說魔鬼藏在細節中。首先看美國。雖然相較英國的驅逐23名俄外交官,美國的驅逐人數高達60名,但宣布驅逐聲明的并非好大喜功的特朗普總統本人,而是白宮發言人。美國國內相當一部分輿論認為,這只能證明存在某種分歧--白宮幕僚們可能已經說服總統簽字,但總統不想成為他們的代言人。而且,白宮在宣布驅逐行動的同時沒忘加上一句「特朗普依舊希望與俄方共事」,也跟文翠珊指認中毒事件相當於「俄敵對活動進入危險新階段」的表述并不在一個調門上。至於俄3月29日宣布的對等驅逐60名美駐俄外交官,俄國家杜馬外交關系委員會副主席諾維科夫則表示,對等驅逐或許反而更有利於促成特朗普早前表示的希望與普京盡早會面,因為俄美就此「扯平」。
美歐驅逐摻雜水分12國拒響應
其次看歐盟。包括德國和法國在內的歐盟主要國家一直都對俄心存不滿,同意英方勸說加入本次驅逐行動的確無可厚非。但相較英國的驅逐規模,這些國家僅稱得上小打小鬧。比如德法決定將各自驅逐的人數定為4名,就被外界解讀為無意效仿英國徹底與俄撕破臉。宣布驅逐一名俄外交官的芬蘭也不忘強調歐盟各國應繼續與俄對話。此外,更有多達12個歐盟國家明確拒絕向英國跟風。在這一抵制群體中,奧地利的表現最為搶眼--該國不但披露英方曾多次就驅逐一事向其施壓,而且曝光許多歐盟國家私下認同中立立場相當有用,甚至一些英國消息人士也暗示,他們對於奧地利的與俄對話立場一點也沒有不高興。還有致力於加入歐盟、并且是北約成員國的土耳其,也明言無意加入驅逐行動。這足以說明,歐盟團結對俄一說根本站不住腳。
其實,只要靜下心來看看文翠珊政府的國內處境,應該就不難理解其將英俄交惡轉化為西方與俄矛盾的真正用意。眾所周知,文翠珊上任后的政績一直難言合格。無論是提前大選的失敗、脫歐談判的膠着,還是蘇格蘭第二次獨立公投的蠢蠢欲動,以及遲遲不能平息的國內反特朗普浪潮,都令其執政能力飽受質疑。而借力中毒事件成功鼓動西方聯合抗俄,無疑成為一次為自己正名的難得機會。但美歐摻雜水分的驅逐行動以及歐盟內部的反對聲音,究竟能否給文翠珊加分則難言樂觀。畢竟,加劇西方與俄關系對立無論如何都與世界和平毫不沾邊。而且,一個頗具諷刺意味的現實好像暫時被驅逐事件模糊掉了,這也多虧俄外交部發言人扎哈羅娃的提醒:「英國首相跑去歐盟峰會呼籲團結,稱保持外交政策一致是對歐盟國家的共同要求。但人們都忘了,英國已經退出歐盟。」香港商報評論員魏煒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