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 订阅服务 | 广告服务 | 电子报 繁体 | 简体

 
 

   
 



香港商報

探索新界老舊警署的前世今生
2018年 04月 08日 07:43    香港商报
 

    探索新界老舊警署的前世今生

    1997年香港主權回歸之後,「新界」這個帶有殖民地概念的地名,早已被市民淡忘了這塊相連九龍半島的土地,曾經是港英殖民地早期管治上,於1898年從當時孱弱的滿清政府,強租得來的新租界之含義。

    選址多採取居高臨下格局

    港英政府是於1899年正式接管新界的,港英早期對新界的管治行政是採取二元制度,一方面在這個中國鄉村式農業社會保留傳統的士紳制度,另一方面則推行英國式的刑事司法制度,並因應新界在地緣上接壤中國的邊境,因此港英政府早期在新界興建的警署,在選址上大多是採用居高臨下的格局。

    港英政府於1899年接管新界,從開始時已經選定大埔為新界行政機關的總部,地點設立在圓崗即運頭角山一帶。關於整個新界的水陸警務組織工作,是派遣當時香港警察的總緝捕官梅含理負責。接管新界開始,當務之急是警政設施,分別在大埔、凹頭、沙田和在中英邊境鄰近的虎地坳建立臨時性的警察蓆棚,再緊接興建永久性及堅固的警署。

    大埔運頭角山上(後來稱為旗桿山)的大埔警棚,是港英政府進佔新界歷史上最早的警察建築物,因為這個警棚同時是用來舉辦接管新界儀式及升旗的地點,大埔警棚其後更成為新界鄉民抵抗英國接管新界所爆發的六日戰爭之焦點。(詳見本欄2017年6月1日文章)

    圓崗上大埔警署最先建成

    緊接於1899年,港英政府在大埔圓崗上興建永久性的大埔警署,是新界歷史上最先建成的警署,亦兼為新界的警察總部。這警署具有殖民地風格及以實用為主,當時選址建在圓崗山上的制高點,是作居高臨下得以俯視山下情況,易於防守。警署建有主樓和「吧叻房」即住宿營房,警署內分別設有報案室、辦公室、會議室、槍房、拘留所以及廚房,當時派駐5名歐籍以及32名印籍和華籍警務人員。其後,隨大埔的蓬勃發展,大埔警署於1987年遷往在大埔中心區新建的現代化警署,而舊大埔警署建築物因具有新界警政歷史上的特殊關係,於2009年獲評為一級歷史建築物,並於2010年活化為推廣永續生活的「綠匯學苑」。

    屏山警署建於1899年,坐落於青山和深灣之間的山丘,作為警察駐在新界西北區的要塞,警署的屋頂設有瞭望台。在港英接管新界初期,屏山曾一度爆發鄉民的反抗行動。在新界警務日益發展之下,新的元朗警署於1965年在元朗市區落成之後,屏山警署被撤銷;舊警署於2002年獲評為三級文物建築,於2007年活化改為屏山文物徑中的「屏山鄧族文物館及文物徑訪客中心」用途。

    新界北上水警署最早興建

    凹頭警署亦建於1899年,選址於錦田墟和元朗墟的重要戰略位置,坐落於八鄉和十八鄉村落交匯的山丘;於二戰後,凹頭警署被日軍破壞,因而原址改建為元朗公立中學。

    新界北區最早興建的警署,是於1902年落成的上水警署,屬於維多利亞時代殖民地建築物,位於上水鄉莆上村;警署坐落於昔日北區傳統鄉村宗族活動以及村屋櫛比鱗次的中心點,反映當時港英政府有意在中國式傳統士紳社區中樹立法治威信,並且與傳統宗族鄉鎮建立和睦共融關係。上水曾於1915年發生猛虎撲殺警察的大事,警察事後組織打虎行動捕殺猛虎。(詳見本欄2017年3月24日文章)當1979年上水警署遷往位於粉嶺的新上水警署後,獲評為二級歷史建築物的舊上水警署改為少年警訊會所,依然作為警務用途。

    作者簡介

    林建強,刑事司法理學士,湖北警官學院客座教授。退役香港警察偵緝警署警長,從事刑事偵緝工作卅多年,曾獲香港特區政府頒授警察榮譽獎章勳獎。學術方面以警察史、犯罪學、幫會等研究方向。亦為歷史文物收藏家,曾獲「全國十大警史文物收藏名家」名銜。編著出版《中國禁毒文物》圖冊。 

 
(來源: 香港商报) 編輯: 香港商报实习生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