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 订阅服务 | 广告服务 | 电子报 繁体 | 简体

 
 

   
 



香港商報

「人才觀」該升級了
2018年 04月 09日 09:44    香港商报
 

    「人才觀」該升級了

     流深

  近期,包括西安、武漢、石家莊等多個城市開啟了一輪「搶人大戰」。各地政府通過快速落戶、遠端服務、買房補貼等手段,不計成本的讓大學生乃至大專生在本地落戶。當然,這些政策出台的動因,既是很多城市發展面臨人才荒,亦有政府政績考量的因素,但平心而論,從過去視外來人口為「盲流」「不穩定因素」,到今日主動改善政策環境、為人才創造便利,說明今天已經有不少政府意識到,人力資源在經濟發展中的重要作用。長遠來看,對於破除人口自由流動障礙、融化長期以來的戶籍堅冰,無疑也有十分積極的作用。然而需要吐槽的是,縱觀各地的人才新政,卻基本上仍然是過往「以學歷論英雄」的舊手段升級。即使被稱為「史上最強人才政策」的西安,其落戶門檻同樣也是要「身份證+畢業證」。換句話說,學歷仍是判斷一個人是否是「人才」的關鍵指標。問題是,當今社會,學歷還真的是判斷一個人是否是人才的唯一標準嗎?只能說,這樣的人才觀已經大大落后於時代發展了。

  人才環境亟待重塑

  顯然,以學歷的標準來看,中學就出來闖蕩的錘子手機創始人羅永浩不是人才,高中退學的作家韓寒不是人才,依靠「星光大道」和「中國達人秀」創出一片天地的民間草根藝人也不是人才,在網上依靠直播和游戲月入百萬的主播也很多都不是人才,在農村傳承著鑄造、刺繡、烹飪等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手藝人更加不是人才。但僅僅從創造的價值來看,他們中的任何一位,或許都能勝過很多在流水線上工作的普通白領。誰又敢說,他們不是「人才」?事實上,「人才」的定義,一直在隨著時間、空間、社會環境的轉移而不斷變化。30年前會開車的是稀有人才,今天卻是幾乎人人都懂的技能;「民工荒」時期的東莞,最需要的人才不是眼高手低的大學畢業生,而是熟練的產業工人;頂尖名校畢業的科技從業者,如若回到沒有一分一毫科技產業基礎,缺少人才集群,沒有相關的市場環境的三四線城市,這些所學所用無法發揮的「人才」,也難免會淪為每日喝茶看報的「镕雜人等」。拋開環境談人才,就是耍流氓。曾有人說,垃圾就是放錯了位置的資源;同理,人才就是放對了位置的人。稱職盡責的月嫂、精準干練的快遞小哥,與探索未知的科學家、勇於開拓的創業家一樣,都是一個城市必不可少的人才。歸根結底,一個人是不是人才,不是政府說了算,也不是學歷說了算,而是一個城市所能提供的工作機會、工作環境、提升空間、發展前景所綜合決定的。今日的中國,不缺有決心有能力「搶人」的城市,缺的是能把人口變成「人才」的新產業和新環境。所以說,當各個城市在熱火朝天「搶人」的同時,或許反思一下自己的「人才觀」,下大力重塑自己的人才環境,才是這些城市更為緊迫的工作。

 

 
(來源: 香港商报) 編輯: 程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