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內地多個城市抱團發展的潮流下,在經濟發展較為落后的貴州,以貴陽和貴安新區為核心輻射遵義、畢節、安順、黔南和黔東南等周邊城市的33個縣市的黔中城市群也順應而生。其中,作為貴州東大門的黔東南,明明有着其他城市不可比擬的交通優勢,但發展道路卻不甚明朗。
潜力大但受限多
不同於多數省會城市在省內的顯著經濟優勢,貴陽各方面并未在城市群中獨樹一幟。而經濟發展潜力巨大的黔東南地處貴州省東南部,東臨湖南懷化,南接廣西柳州,是長三角和珠三角入黔的第一站,區位優勢十分突出。貴廣、滬昆高鐵與黎平、黃平機場的加持更為當地的經濟發展提供了便捷的交通條件。此外,黔東南的礦產、水能及旅游資源豐富,同時也是我國的重點林區之一。可以看出,黔東南的發展條件很是優越。
但與優越的條件相比,黔東南的發展也受到了各方面的限制。隨着內地對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的日益重視,綠色經濟成為西部地區的主要發展路線。這意味着尽管黔東南資源豐富,但諸如礦產開采等工業開發相對會受到限制,第二產業所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逐年下降。
除此之外,州內各縣市的發展也極為不均衡。凱里作為首府,集合了大部分資源,其生產總值占全州的四分之一。而黔東南共有16個縣市,除凱里外其餘縣市的經濟基礎太過薄弱,所占比例均未超過10%。
缺乏核心競爭力
總體來看,黔東南的發展條件優越,便捷的交通更為黔東南的發展添磚加瓦,但從流動人口匯聚比例來看,這一優勢并未給黔東南帶來正面影響,主要還是由於自身的產業結構、均衡發展等方面存在短板。
在經濟體量小、縣市發展落后、支柱產業優勢不突出等問題面前,如今的黔東南依舊缺乏核心競爭力,交通優勢這一王牌難以彌補這些發展短板。如若不盡快找到自身獨特的競爭力,便利的交通只會讓更多的人口遷出,長此以往,黔東南的發展只能落后於城市群內其他城市。
易居(中國)企業集團研究總監洪聖奇
(逢周二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