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 订阅服务 | 广告服务 | 电子报 繁体 | 简体

 
 

   
 



香港商報

廈村千年古剎話靈渡
2018年 04月 15日 07:28    香港商报
 

  廈村千年古剎話靈渡

  自古有言:「名山僧佔多」,昔有高僧慧遠創造精舍,洞盡山美,仍石疊基,即松栽構,清泉環階,白雲滿室。復於寺內別置禪林,森樹煙凝,石逕苔合,凡在瞻履,皆神清而氣肅焉。極盡對大自然的尊重及喜愛。

  山幽深處藏古剎

  屯門區北廈村南,一山圓渾,如帽如頭,故稱大頭山。三里步道放步其地,環視林木叢中,古寺突現,卻是巨牆一幅,非見其門。過牆近山邊始見寺門側開,正對為大頭山餘脈,且小溪環寺境況至幽,門額靈渡寺。《新安縣志》記載:「靈渡山,在縣南三十里,與杯渡山對峙,舊有杯渡井、亦禪師卓錫處」。(卷四山水)於南北朝時杯渡禪師南來青山(杯渡山)設道場,復於靈渡山下設場為靈渡道場,那該是一千五百年前事矣。

  山門內望拱形走廊左近禪房、右接寶殿,供奉三寶、玉皇等佛道高僧大德,古鐘懸掛,香火不絕,雖佔地非廣,卻有曲折清幽迴廊之美。筆者特別欣賞者為清末民初名人對聯及題字,如清狀元梁耀樞之「道從此入」,陳澧:「雲動山移泉飛石立。池平樹古水曲花迴」等,意境之豐,令人歎為觀止。

  環觀寺內清幽潔淨,管理者好客親切,想當年(六十年代中)筆者隨同山海之友總領隊李君毅及服務行友馬楚銘漫遊寺中,與住持勤修大師及其徒慈耀相談甚歡,且品嘗素菜後竟然留宿共話至天明,雖事過數十年,其記憶猶新恍如昨日,可見地靈人和之隆情厚義,反觀目前寺院頭人多以禮佛參道者之身份而按級接待,何其勢利。

  古寺事物亦感人

  寺中牆有紀事碑,詳述有關廈村鄧孝子故事。話說廈村清朝時有廩生鄧惠麟,其父患重病(肺癆),當時為不治之症,鄧每天陪父由廈村步行入寺中杯渡井(泉水)取水又得僧人贈藥,日復日無疑醫療與健步結合使病得癒,感寺恩故刻碑以記其事。

  此重要碑刻實為新界重要之歷史碑銘,可惜各方面均不揚其事,使孝道不顯。反觀目前青少年一般自我意識極重,即使大學生亦如是,尚整天向政府社會說不是,卻不知自己雖受政府家人資助而得有學業,未惠及社會卻反責不公,果如老人家所言「道德淪亡」乎!

  寺四遭古木參天,高大欖樹、蒼松垂蔭利人;山溪有螺(掘尾),據言食之可醫病,故稱神仙螺。廈村鄰新生村大道直通靈渡寺,可惜指示路牌不明顯,路程半小時。為方便及省時乘的士可直達寺門。

  參考資料:蕭國健著《香港之三大古剎》;朱維德著《香港掌故》第二集金陵版;正剛隊資料《新界西資料卷》。

 

 
(來源: 香港商报) 編輯: 程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