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進轉型正義條例》自去年12月在台方立法院三讀通過并生效后,據此行政院成立「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蔡英文提名民進黨大佬黃煌雄出任主委,卻遭到時代力量黨及獨派人士質疑與批判,何以致此?又,看似「於法有據」,卻未必「合憲」的「促轉會」,已開始要「假轉型正義之名」,持續展開對國民黨的滅絕斗爭,將使台灣民主蕩然無存。
意圖打擊國民黨
溯自蔡英文一上台,由於「完全執政」有恃無恐,更無視主流民意的壓力,乃迅速通過《不當黨產條例》及《促轉條例》,操弄法律手段斗爭政治對手。首先是前年8月底成立的「不當黨產處理委員會」,表面上是要執行對戒嚴時期政黨財產的調查、返還、追徵與權利回復,用以推動蔡當局的「轉型正義」,真正目的卻是對國民黨及其他「附隨組織」展開「政治追殺與滅絕」。兩年下來,已使國民黨「哀鴻遍野」,但是蔡當局及民進黨仍不罷手,緊接着成立「促轉會」,表面上是要透過重新詮釋歷史、伸張公理正義,實際目的主要還是拉大拉高對國民黨的打擊面,最后讓國民黨土崩瓦解。
若仔細檢視《促轉條例》,形式上其成立《促轉會》之目的在於通過任務編組,來規劃、推動開放政治檔案、清除威權象徵、保存不義遺址、平復司法不公、還原歷史真相等任務,亦即其主旨在於總結台灣解嚴之后還殘存的一些不公不義現象,徹底實現全然的「轉型正義」。可見「促轉會」的主要功能在於平復司法不公、還原歷史真相,并促進社會和解,然而矛盾與弔詭的是,由於往昔當事人多已過世,「促轉會」如何單邊片面僅憑歷史文件來「辨識加害者」并「追究其責任」?難免貽人「先畫靶,再射箭」之聯想,等於將已先入為主設想好的「加害者」名單予以羅織罪名及定罪。
非為促進和解
正因如此,「促轉會」其實很難達成蔡英文所說的「為了追求『和解』的目的」,反而是撕裂族群傷痕、遂行政黨惡斗的機制。試觀黃煌雄被提名出任「促轉會」主委,他倡議的「真相、公義、和解」主張,乃考量到綠營為了追求「正義」與「真相」,已使台灣付出遍體鱗傷的慘痛代價,因此落實并兼顧和解也非常重要。黃煌雄此番良苦用心,卻遭以獨派為首的綠營黨派人士圍剿,充分印證他們期待的反而是更慘烈的斗爭與追殺而非「和解」。
尤有甚者,蔡英文以「藍綠均可接受」之理由而提名黃煌雄,卻又同時也提名深綠的台大教授陳翠蓮出任「促轉會」委員而遭悍拒,除了體現蔡英文為了選舉考量與民調低迷,刻意向反對黨派釋出「善意」惺惺作態,更暴露蔡英文當局及民進黨實際追求的卻是「只分藍綠、不許和解」的社會。再進而言之,隨着蔡當局與民進黨「假轉型正義之名」,推動包羅萬象的改革,致使權力益形膨脹到令人民深感已蛻變成失控的「民主怪獸」,根本難以監督或制衡。尤其嚴重的是,蔡當局與民進黨表面上要整頓「不正義」,實則通過「完全執政」意圖統攬行政、立法、司法、監察四大權,意圖將國民黨打成永遠的在野黨,使得所謂「轉型正義」淪為掩飾其威權化的口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