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 订阅服务 | 广告服务 | 电子报 繁体 | 简体

 
 

   
 



香港商報

骨灰龕供不應求怎麼辦?
2018年 04月 18日 08:57    香港商报
 

  骨灰龕供不應求怎麼辦?

  獅子山學會營運總監 白仲祺

  骨灰龕供不應求,是「土地問題」其中一環。自1961年起政府提供火葬服務開始,至2017年的56年內,共約110萬具遺體被火化。而未來的20年,由於香港人口不斷老化,預計火化的數字亦將達到約110萬宗。由於現時普遍的做法,是把火化後的骨灰存放在骨灰龕設施內,因此,市民對骨灰龕位的需求很大,乃至供不應求。

  政府最近公布方案,為未來租出的骨灰位,加設續期限制。租用骨灰龕位20年後,每10年須續期一次。如不續期,又或因搬遷而收不到通知,政府將棄掉先人骨灰,情況令人擔心。

  其實以特區政府推廣政策的經驗,沒可能不能預期市民的反應。如果政府想解決供不應求問題,可加價或增加輪候時間。現在採用設時限的政策,將會帶來諸多不便。

  公營骨灰龕位分布不均,很多市民只能向私營骨灰龕位經營場入手。但筆者認為,如果大家退後一步,就明白龕位供不應求,只是一個人為現象。除了公營或私營場地,能安放骨灰,亦有其他地方,因法例沒規定骨灰一定要放在政府經營的骨灰龕或者私營場地。食環署甚至鼓勵市民在家中安放,亦提供其他「綠色安葬」方法,例如將骨灰撒在指定公園或海上。很多先進國家,例如美國、日本,都容許市民將骨灰放在家裏,或者自由撒灰。

  事實是,人的遺體經火化後,剩下的物質,既不易燃(已經被火化),亦無毒,甚至能拿來做肥料。骨灰能安全放在家中,食環署網站亦宣傳這樣做沒有衛生問題。理論上,骨灰亦可在任何私營或公營場地安放。市面上,已經有專門放置物件的服務,例如大型貨倉、小型「迷你倉」等。現時,要安放骨灰的私營場地,要獲得特殊牌照,直接令骨灰龕位供不應求。

  當然,每次說到迷你倉,很多人會想到火警風險,可是,消防署已經對廟宇或任何室內生火的場地設有效管制,而骨灰本身是不易燃的,所以問題在拜祭,而不在安放骨灰。

  其實骨灰安放,如果能與其他相同性質的物質一視同仁,亦即是能放在任何貨倉等地,取消對於骨灰龕需要的發牌制度,便能釋放很多工廠大廈的空間,令市民找到適合的地方安放先人骨灰。

 
(來源: 香港商报) 編輯: 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