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靈童
從向中國產品徵高關稅到封殺中興通訊,中美較勁正不斷升級,由貿易戰到技術戰,美國的重拳似乎都打到中國的軟肋,之後,美國還會如何出招不得而知,到底中國還有多少軟肋會遭到打擊,現在也很難預料。
對於美國的不留情面,一些不冷靜的國人提出來,去年特朗普訪問中國時,中美2535億美元經貿大單,既然美國不仁那也別怪中國不義,幹脆將這單買賣作廢。
個人對於這種為了反擊,而不顧代價的單方撕毀合同建議頗不以為然。以將要發生的錯誤行為去糾正已經錯誤的行為,這不但對雙方都沒有什麼好處,從長遠來說,也將影響到中國產業升級,不利於中國在國際市場上正面形象。而且一旦這種行為被其它經濟體不加克制的複制,那麼全球的商業秩序將會大亂,到那時,一場全球性的大災難將降臨,不論美國如何鼓吹美國優先戰略,它都不會成為這場災難的旁觀者。
記得汶川地震時,時任總理溫家寶就借用了古語——多難興邦。改革開放以來,中國也非一路坦途,經歷了不少波折,但最後都是通過修正自己錯誤,而走在正確的前進方向上。這次中美較勁,國人不應過多解讀,這是一場陰謀,竊以為,將它比作一場大考,可能對中國更有利。
提速清理僵屍企業
既然是大考,當然不少問題就現了原形,觀察發現,美國徵高關稅的多為中國產能過剩的產業,所列清單也大多是這些產業的產品,而說到過剩產能就不得不說,中國內地各個省份都存在相當數量的僵屍企業。美國向這些過剩產能的中國產品徵高稅,進一步擠壓了這些僵屍企業的生存空間。因此,美國出難題,也在倒逼著中國加快國企改革,因為這些僵屍企業中,不少都是地方國企。實際上,所有過剩產能都到了不得不轉型的一天,否則過不了美國這一關,這不是簡單撕毀中美貿易訂單那麼容易。它是中國進入更深層次改革開放不得不面對的陣痛。
3年自然災害時,中國工業基礎遠沒有現在強大,當時被前蘇聯掐著脖子中國都挺過來了,這一次只要中國能順應時勢,那就能變不利為有利。高關稅和技術壁壘是美國拋給中國兩大難題,但同時也在倒逼中國補齊短板。在這個補短板的過程中,中國的綜合競爭能力相反會得到提高,這樣以來,就不是美國克制中國,而是幫了中國。要把壞事當好事來辦,中國才能真正從對手的考驗中,學習進步。
真正搞活內需市場
中興通訊董事長面對美國的禁令表示,「未來要加大研發投入,求人不如求己。中國經濟持續健康的發展,所以國內有巨大的市場,所以有能力、有信心應對挑戰。」
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之前,中國就提出擴大內需的國策,但10年下來,從目前數據來看,內需其實並未真正搞活。
美國敢於打貿易戰,也正是看到中國經濟外向依賴大,發展質量還不夠高。有人說,美國打貿易戰就是針對中國製造2025計劃,其實這話只說對了一半,因為全球的事中國還不能做主,但是中國的事,應該由自己作主。
美國的強大正得益於它有著世界最強勁的消費市場,因此未來中美持續較勁,中國能否變被動為主動,還要更多看中國是否真正搞活了內需。以技術創新所引領的消費升級,應是中國搞活內需的未來大方向。中國迄今已啟動三批自貿區,這些自貿區是中國進一步開放的窗口,但同時也是中國搞活內需的樣板。自貿區同樣也是中國補齊短板的最好試驗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