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 订阅服务 | 广告服务 | 电子报 繁体 | 简体

 
 

   
 



香港商報

天風承傳 展嶺南畫派三代風采
2018年 04月 25日 09:08    香港商报
 

  承傳一項傳統、一種精神,長達一個世紀,需要多少代人?香港中大文物館現正舉辦展覽,展示嶺南畫派三代大師的畫作。其中,歐豪年更特意為是次展覽創新作品,并捐贈予文物館。觀者可藉此窺見畫派一個多世紀的發展面貌,加深對中國畫的認識。文:Janice

  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現正舉辦「天風承傳高奇峰、趙少昂、歐豪年合展」,展出一脈相傳的三代嶺南畫派大師的作品共65項85件。

  源遠流長的關系

  是次展出作品,除中大文物館藏品外,歐豪年聯同杜祖貽及中大崇基學院合共借出6件高奇峰、趙少昂和歐豪年的墨寶。其中,崇基學院借出了歐豪年於1970年畫的《崇基秀色》,從釋文了解到,這幅作品是夏日時分,歐氏於雍雅山房遠眺學院景色即席揮毫并識。不單是作品,三位巨匠與該校淵源深遠。1971年文物館創館伊始,廣東書畫便是重點收藏,當中包括高劍父、高奇峰及陳樹人等遺作,藏品豐富。高奇峰的作品最早於1973年已入藏,趙少昂則曾在1950年代於崇基學院中文系任教中國畫課,直至1960年夏天離港訪美,轉薦歐豪年繼任。即使在辭任后,趙氏歐氏亦時常來訪中大,捐贈作品。展品《秋竹寒蟬圖》的釋文提到當時香港中文大學教育講座教授兼院長的杜祖貽:「翠葉已秋零,寒蟬起幽咽。不肯逐金貂,飲露聊自潔。祖貽院長老弟清賞。」這幅畫作由杜祖貽惠贈,同時證明嶺南畫派確實與中大有着不解之緣。

  作品見證畫派發展

  嶺南畫派總與「天風」這個詞汇有所關聯,是次展覽亦以此為名。其實「天風」源於1929年,當時高奇峰遷居到廣州二沙島養病,第二年搬入新居,取名「天風樓」,并常常與弟子在此談畫論藝,天風樓就成為嶺南畫派重要標誌之一。如展品高奇峰及門人所作的《十分春色圖》,就是高氏在天風樓定居時合作繪畫的。這幅作品雖然是由不同弟子畫的花構成,但卻讓人感覺不到風格有絲毫的不同。在二代的眾弟子中,有7位异常出色,便有「天風七子」之稱。趙少昂是七子中最年輕,既秉承高氏的畫藝,又發展自己的獨特風格。趙氏1948年定居香港后,開始授徒,推廣畫派。將嶺南派推向嶄新階段,成就極大。另外,17歲師從趙少昂,堪稱嶺南畫派第三代佼佼者的歐豪年,豪放揮灑,兼詩書畫。1970年肩負師命定居台灣,在當地傳藝,亦是貢獻卓著。展覽展出一個多世紀以來中國畫的變遷和紀錄天風樓的三代人經歷了探索、創新及傳承三個階段,觀者亦能藉此加深了解畫派,意義深長。

  展覽詳情

  日期:即日起至5月13日

  地點: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展廳Ⅰ

  時間:星期一至三、五、六上午10時至下午5時星期日及公眾假期下午1時至5時

 
(來源: 香港商报) 編輯: 吴梓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