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 订阅服务 | 广告服务 | 电子报 繁体 | 简体

 
 

   
 



香港商報>>電子報內容>>商報頭條

林鄭冀建立共識勿再議而不決
2018年 04月 27日 00:00    香港商报
 

    【香港商報訊】記者黃雪峰報道:土地供應專責小組昨日正式公布諮詢文件,社會各界均表示歡迎,他們希望政府能夠透過多管齊下的方式,提供各項短、中、長期方案,以增加土地供應,為市民興建更多住屋。對此,行政長官林鄭月娥表示,本港土地供應不足,對選項欠缺共識,以致長期議而不決;希望經過未來5個月理性討論,及專責小組不斷與各界商討,可以建立大致上或相對的共識,讓土地工作不要再議而不決、裹足不前。

    謝偉銓:公開透明促公私營合作

    立法會建築、測量、都市規劃及園境界議員謝偉銓表示,在樓價高企下,市民難以置業安居。他認為,專責小組提供的建議雖然有助市民對土地供應的認知,但欠缺不同選項可提供的建屋面積、單位開發的造價、完成的時間及對周邊的影響,或會令市民難以作出理性抉擇。

    謝偉銓坦言,即使會被質疑是「官商勾結」,他個人仍然認為利用部分私人發展商持有的農地儲備,由政府提供基建配套,加大地積比,要求發展商興建住宅之餘,同時提供公屋、居屋等資助房屋,是最有效於短期提供住宅供應的方法。他解釋,現時四大發展商擁有1000公頃農地,若有兩成用來發展,便可以即時提供200公頃土地,相信透過一個公平、公開透明的機制,可有效利用私人農地提供住屋,發展商有合理回報,將會為市民、政府和發展商帶來三贏方案。

    對於諮詢文件提出重置或整合占地甚多的康體設施,謝偉銓表示認同,認為合理放寬地積比率,發展多層的多用途場館或設施,可釋放更多空間,例如把數據中心放在多用途場館的頂層位置,因為涉及增加的工作人員數量有限,相信不會大幅增加周遭社區設施或交通的負荷。

    劉國勋:「由大到細」多管齊下拓地

    民建聯立法會議員劉國勋認為,政府須以多管齊下的方式開拓土地。他建議,按三項原則去衡量優先次序。首先是覓地過程應「由大到細」,由於土地缺口大,故應優先集中考慮可以提供大幅土地的方案,包括善用棕地及開拓新發展區、維港以外的離岸填海等,而非集力放在市區興建「插針樓」;其次,是盡量避免影響現有居民的生活,在審視各種方案時要將區內交通及社區設施等負荷考慮在內;第三,是考慮各種方案的可行性、技術難度和成本效益。

    劉國勋指出,諮詢文件部分建議,包括公私合作發展荒弃農地、發展岩洞和地下空間,均為民建聯過去倡議的覓地選項,對此民建聯會繼續支持。他又認為,荒弃農地的發展時間較短及技術難度較低,適合紓緩房屋緊絀的問題;至於公私營合作方面,政府應該有公開透明的機制,確保制度的同時推動發展步伐。

    公屋聯會撐政府加大覓地力度

    立法會房屋事務委員會主席、工聯會麥美娟相信,諮詢過程能讓市民了解解決土地短缺問題的方法,尋求最大共識,讓政府采納,以開拓更多土地。

    公屋聯會表示,支持政府加大覓地的力度及未來公營房屋的發展,尤其是透過新增土地,興建更多出租公屋及資助出售房屋。其總干事招國偉指出,現時本港公屋平均輪候時間高達4.7年,輪候冊人龍長達28萬宗申請,要達至紓緩公屋輪候壓力以及加快屋恏重建步伐,未來須增加不少於650公頃的土地作公營房屋發展。他亦關注小組向政府提交報告后,政府能否落實建議,并有效率地增加土地供應。

    

 
(來源: )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