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 订阅服务 | 广告服务 | 电子报 繁体 | 简体

 
 

   
 



香港商報

海南開耕超級試驗田
2018年 05月 02日 09:16    香港商报
 

海南開耕超級試驗田

深化改革開放 期待顛覆性創舉

4月13日,海南在自己30歲「生日」當天收到了來自中央的超級大禮包,獲得在全島範圍內建自由貿易區的資格,以及成為全國首個逐步探索建自由貿易港的省份。有專家認為,在中國改革開放40年之際,海南獲得超出外界預期的厚禮,彰顯了中國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推動經濟全球化的決心。專家指出,海南擁有獨特的區位優勢和良好的生態環境,適合探索中國特色的自由貿易港,未來擁有非常好的發展前景。香港商報記者朱輝豪

海南迎來發展新機遇

1988年4月13日,曾經隸屬於廣東省的海南島獲得獨立建省資格,成為中國第31個省,並被劃定為中國的五大經濟特區之一。30年後的4月13日,「三十而立」的海南,收到了來自中央的超級大禮包——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當日宣布,黨中央支持海南全島建設自由貿易試驗區,支持海南逐步探索、穩步推進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建設,分步驟、分階段建立自由貿易港政策和制度體系。

隨後,國務院在4月14日發布《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從海南的戰略定位、發展目標等,給出了細化安排。《意見》指出,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開放有利於探索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拓展改革廣度和深度,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有利於中國主動參與和推動經濟全球化進程,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加快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

4月18日,公安部發布海南實施59國人員入境旅遊免簽政策。該政策於昨日起實施,當日,便有141位韓國旅客降落在三亞鳳凰國際機場,享受此政策進入三亞。據悉,當日還有來自哈薩克斯坦阿斯塔納、新加坡、俄羅斯新西伯利亞的免簽旅遊團陸續入境。

「海南省因改革開放而生,也因改革開放而興。」得益於中央政策的支持,海南在過去短短的30年取得了不俗的成績。在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之際,中央賦予海南經濟特區改革開放新的使命,彰顯了中國擴大對外開放、積極推動經濟全球化的決心。

獨特地理優勢明顯

習近平在4月13日的講話中提到,海南是中國最大的經濟特區,地理位置獨特,擁有全國最好的生態環境,同時又是相對獨立的地理單元,具有成為全國改革開放試驗田的獨特優勢。

海南是國內離東南亞最近的沿海省份,也是中國「一帶一路」倡議的戰略支點。數據顯示,包括海南島和西沙群島、中沙群島、南沙群島在內,海南省全省陸地總面積3.54萬平方公里,海域面積約200萬平方公里,其中海南本島面積3.39萬平方公里。

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物流與供應鏈管理研究所所長王國文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中央之所以如此重視海南的發展,主要出於多方面因素的考量。首先,海南擁有非常獨特的區位優勢,海洋面積廣闊,是「海上絲路之路」非常重要的支點。在中國總體的開放格局中,將更加重視海洋經濟的發展,海南的發展潛力和空間還非常大。其次,海南作為一個相對封閉的海島,海洋是天然的圍網,在物理空間上有利於形成一種獨立發展的制度環境。再者,無論從氣候還是生態環境上來看,海南作為獨特的經濟區域,相對較為容易吸引人才的集聚。

對於此次黨中央和國務院毫無保留地支持海南發展,接受本報記者採訪的中山大學嶺南學院經濟學系教授林江認為,中國需要更加開放的環境來實現經濟的高質量發展。海南作為一個海島,在整體的管理上較為容易操作,無論是發展全島自貿區還是自貿港,都可以將中國其他先行先試的自貿區經驗複製過來,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海南土地資源豐富、環境優美,本身已經擁有了一定的基礎。在新一輪的改革開放中,探討海南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下是否可建自由貿易港,是十分值得認可的事情。」林江說。

消費為主導 帶動創新發展

具體到海南自貿港如何建設,《意見》提到,海南自貿港建設要體現中國特色,符合海南發展定位,學習借鑒國際自由貿易港建設經驗,不以轉口貿易和加工製造為重,而以發展旅遊業、現代服務業和高新技術產業為主導。

若從經濟結構和區位優勢來看,以旅遊業為龍頭的第三產業在海南的經濟發展中具有無可替代的地位。數據顯示,去年海南服務業佔GDP比重55.7%,高出全國平均水平4.1個百分點。另據統計,2017年海南接待遊客6745.01萬人次,實現旅遊總收入812億元。

在王國文看來,旅遊業雖是一個吸引人聚集的產業,但自身作為一個支柱還獨木難支。由於海南人口只有900多萬,本身並不具備人口密集型的製造業優勢,所以應該在先進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上發力。他指出,可通過旅遊業的集聚效應,把海南打造成一個消費中心,以消費為主導,帶動服務業經濟的發展。此外,海洋經濟、數字經濟、高尖端科技產業等,也可以和海南國際旅遊島和全球消費中心的目標地位相匹配,產生聯動。

王國文指出,國際上通行的自貿港幾乎都無准入要求,無論是香港全域自由港模式,還是新加坡略有限制的自貿港模式,都是在一種高度開放的環境之下,資金、貨物、人員自由流動。「總而言之,無論是自貿區還是自貿港的建設,都是以制度創新為核心的。」王國文說。

可與粵港澳大灣區共舞

《意見》指出,海南要加強區域合作交流互動。密切與香港、澳門在海事等領域的合作,積極對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等。4月24日,瓊港兩地決定在十個方面開展務實合作。包括旅遊、經貿、金融與文化等方面。其中,金融方面中,鼓勵海南企業赴港上市備受矚目。

「海南雖有一定的經濟基礎,但體量和粵港澳大灣區還無法比。不過,海南未來的對外開放程度會更高,這種全面開放新格局非常難得。與此同時,海南引進外資並非僅僅是對外開放那麼簡單,也是對內開放,對港澳台開放,吸引各種資本、技術和人才進來。」林江分析說,海南對內外開放可以做到更前衛一些,比如在國際醫療合作、競猜型體育彩票和大型國際賽事上進行探索,在制度創新上可以嘗試些顛覆性創舉,探索出一條與眾不同的道路來。

王國文認為,粵港澳大灣區既有香港和澳門這樣成熟的貿易港,也有深圳、廣州等國內一線大城市,城市群總體的體量和科技創新的能力在全球上都具有影響力。他指出,粵港澳大灣區在改革開放進程裏,積累了很多經驗,海南跟粵港澳大灣區可以有多方面的互動和關聯。比如在制度上,可以借鑒香港;而在創新發展方面,可以借鑒深圳經驗。「粵港澳大灣區積累了豐厚的資本和人才,可以給海南做輸出。因為海南也有比粵港澳大灣區更好的條件,比如在南方育種、生物科技、航空航天、海洋資源等具有無與倫比的優勢,海南和粵港澳大灣區合作的空間和潛力非常大,兩地應該加強聯繫機制。」王國文說。

探索自貿港正當時

中國自2013年9月開始設立自由貿易試驗區,先後分三批在上海、廣東、天津、福建等地設立了11個自貿區。但值得注意的是,這先後成立的11個自貿區的總體面積不過是1000平方公里左右。即使地位獨特的上海,自貿區面積也只有120.72平方公里,而海南要在全島自貿區,即總面積為3.5萬平方公里,可見中央支持海南改革開放的規模和力度都是空前的。

關於自由貿易港的建設,十九大報告提出,將賦予自由貿易試驗區更大改革自主權,探索建設自由貿易港。此前,儘管有不少關於上海、四川等地正在籌建自貿港的消息,但海南卻搶得先機,成為第一個被確認要發展自貿港的省份。

自由貿易港指的是更高層次的對外開放,被外界認為是升級版的自貿區,它本身的定義是指設在一國(地區)境內關外、貨物資金人員進出自由、絕大多數商品免徵關稅的特定區域,是目前全球開放水平最高的特殊經濟功能區。從全球範圍來看,香港、新加坡、鹿特丹、迪拜等是目前較為典型的自由貿易港。就香港而言,它的自由和開放度非常高,對大部分商品實行零關稅,即除了四個稅號(酒類、煙草與香煙、碳氫油類、甲醇)以外的所有貨物進出都可以享受零關稅。更重要的是,所有的資金都可以自由進出,並且設立任何形式的公司註冊成本都很低,外商投資者可以持股100%。

「中國改革開放40年,無論是經濟的發展,還是自貿區的建設,都採取了先行先試的模式,發展自貿港也應如此,有必要先進行試驗,來摸清能在多大的尺度和空間上進行發展。」王國文分析稱,雖然內地不少的省份都制定了自貿港的方案,並且也提交了方案,但遲遲沒有獲批,可見中國政府對自貿港的開放程度和邊界還沒有完全的把握。因此,在自貿港發展的現狀下,讓海南分步驟、分階段進行突破和實施,是一個符合實際的安排。

機遇挑戰並存

縱觀海南前30年的發展史,雖然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但自身的發展潛力並沒有得到充分挖掘,走過一些彎路和錯路。

對於海南未來的發展前景,王國文認為,如果能夠將制度紅利釋放出來,海南的發展前景將會非常不錯。他指出,通過全要素的探索,海南或會在自貿港的開放模式上形成全球的一個模板。「海南的GDP跟深圳還差很多,但優勢在於有生態和資源的根底,所以關鍵在於要做好頂層設計,從開放的要素、設施的建設、開放的產業和政策,到法律體系,都需要進行系統設計。」王國文稱。

林江則對海南未來的發展前景持審慎樂觀的態度。「擔憂的地方在於,無論是政府官員,還是一般的民眾、企業家,對於顛覆性的理解能到什麼程度,如果還是循規蹈矩,看上頭的指示,那就和其他自貿區的發展無甚差別,那就很難實現彎道超車。」林江說。

王國文還補充指,海南未來的挑戰還包括人力資本、知識結構、人的思維方式轉變,以及人的文化理念變革。


瓊港十大合作

旅遊

香港配合推動海南國際旅遊消費中心建設。加強「一程多站」旅遊聯合促銷。繼續依託亞洲郵輪平台促進合作。支持共同舉辦或互相參加雙方旅遊節慶。

經貿

香港探索在瓊建設服務貿易合作園區。鼓勵海南企業通過香港實施「走出去」戰略;香港支持瓊方企業在港發展總部經濟,支持瓊方在港舉辦總部經濟招商等活動。鼓勵兩地企業合作建立銷售網絡,互拓對方市場。

金融

支持海南企業在港發行債券及銀行貸款。鼓勵海南企業赴港上市。

會展

鼓勵兩地業界互相參與或共同舉辦展會。加強兩地會展場館服務技術交流,培養高層次會展專業人才。

文化體育

支持共同提高競技水平,推動全民健身。支持藝術團體交流。

氣象合作

執行《海南省氣象局與香港天文台合作計劃》,共同推動瓊港兩地現代氣象服務業務發展。

醫療

支持港方在博鰲樂城國際醫療旅遊先行區設置醫療機構、執業。探討開展急救醫學培訓班及緊急醫學救援演練。

青少年交流和教育

鼓勵香港青少年赴瓊游學。鼓勵香港青年赴瓊開展義教、扶貧、實習等活動。推進職業院校合作。壯大瓊港姊妹學校規模。

科技創新

依託海南高等院校、研究機構等重要平台,繼續探討課題研究合作、共建實驗室等的可行性。

治安管理

雙方加強反恐怖、打擊預防犯罪、警務法制化建設、入境事務、消防勤務、交通管理等交流合作。 

 
(來源: 香港商报) 編輯: 香港商报实习生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