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昨日表現強勁,騰訊(700)終有起色,惟短期市場仍不乏重磅消息,美國總統特朗普今晨已就伊朗核協議有所宣布。另外,國務院副總理劉鶴下周將訪問美國,繼續展開漫長的中美貿易談判之旅。當然,大市已於30000至31000點拉鋸一段時間,究竟「爆邊」是向上抑或向下,機會仍一半半,下周騰訊業績可能就是關鍵。
除貿易談判外,近期圍繞中美之間的話題,科技發展特別是芯片核心技術受制於人,在內地引發廣泛回響。國家主席習近平早前便強調,要在芯片技術上取得重大突破,習主席強調,「裝備製造業的晶片,相當於人的心臟。心臟不強,體量再大也不算強」。不過,現實情況是中國現時在核心芯片技術上落後15至20年,恐怕要付出相當大之努力才能拉近雙方距離。
騰訊下月公布業績
另一方面,中國近年在人工智能(AI)發展上似乎有不俗表現,有分析指可與海外爭一長短。不過,近期英國牛津大學的報告,或者可以作為客觀參考。此份名為「Deciphering China's AI Dream」(解讀中國AI夢)的報告於今年3月出版,該報告就硬件、數據、研究及算法,以及商業化四大範疇,評估中國AI發展潛力。結果中國得分為17分,而美國則為33分。
為何中國得分會較低?就硬件發展而言,目前AI芯片主要還得依靠進口,不過近年在中國大力發展下,情況亦逐漸有所改善。數據方面,基於中國本身對私隱保護政策較外國相對寬鬆,因此在搜集數據分析上較外國具優勢。至於研究及算法方面,年初調查顯示,內地AI人才約39200名,而美國則達78700名。最後是商業化方面,雖然「BATJ」及科大訊飛等近年在AI應用上越來越廣泛,但投入方面與美國相比仍有頗大距離(2012年至今,中國企業AI相關投資約26億美元,美國則達到172億美元)。
當然,由於報告大部分僅統計至2017年前,而中企大舉投入則是近年的事,故有偏差並不出奇,例如2017年內地超級電腦數量已超越美國;但無論如何,中美之間在科技實力存在差距是不爭事實,如何盡快拉近雙方差距,值得大家深思及留意。另外,筆者下周外遊,故暫停供稿一周,5月23日繼續跟各位分享投資心得。
耀才證券研究部總監 植耀輝
(筆者持有騰訊股份 逢周三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