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實招標承辦 加強宣傳教育 港玻璃樽回收業突破瓶頸
「減廢、可持續發展」是政府近年不斷推廣的口號,香港每年產生的各類玻璃廢料約有10多萬噸,大部分會與一般垃圾一同被送往堆填區棄置。由於玻璃不會自然分解,隨意丟棄玻璃樽會耗用日益減少的堆填區空間,亦會浪費珍貴的資源。本港一直想推行玻璃樽回收,但阻礙多,進展緩慢。香港玻璃再生有限公司總經理馮華洪分享了他的玻璃樽回收經驗,指在實際運作中面對不少困難,如人們的環保意識不足,態度亦不太合作,惟令人欣慰的是,通過一年多與商戶加強溝通,回收結果已有改善,只有3%是不可以使用。香港在廢物回收方面的確比較落後,但其實能夠成功做到環保,主要靠各個不同環節的配合,最簡單是要清洗好玻璃樽才交去回收,所以公眾教育很重要。
香港商報特約記者 劉楚婷
獲得合約有感責任重大
環保署於今年4月30日公布,九龍區「玻璃管理合約」經公開招標,由母公司為中國水業集團(1129)的香港玻璃再生有限公司成功投得,合約為期5年。正式成為環保署認可的玻璃管理承辦商後,該公司可以提供一站式服務,包括玻璃樽收集、運送工作、分色處理、破碎、分篩。最後可以加工成為多種玻璃產品。公司總經理馮華洪表示,能夠獲得此項合約,感到責任重大。公司現時每日可以收集到10噸玻璃,希望日後增加至每日50噸至60噸,屆時可以將產量增加5倍。
馮華洪指出,玻璃再生有限公司的目標是希望能夠充分利用玻璃回收的價值,長遠目標是希望實施100%回收再用。目前正與海外一些玻璃樽製造廠合作,將回收得來的玻璃樽變成玻璃片出口外國製成玻璃樽,數額約有數百噸,這將會是公司未來業務的重點。另外,亦計劃利用回收的玻璃製作成「玻璃隔音磚」、「防菌環保玻璃磚」(詳見另稿)。他形容這是一個最理想的處理方案。不過,此項處理方法很難在香港實行。他解釋,如果回收行業可以發展至工業化生產,會有很大發展空間。不過,本港的回收行業通常是低技術,外國做到,但香港很難做到,同時亦需要很大空間去做,相信這方面要有政府的支持。
把樽清洗好始拿去回收
其實,單是回收方面已困難多多,當初他們做回收玻璃樽,發覺回收桶內經常收到許多不相關的廢物。其中夾集了不少廚餘、煲蓋,甚至是打印機。市民為求方便,將回收桶當作垃圾桶。同時,即使商戶稱會提供玻璃樽,但前線人員去到現場收樽時,有時並未得到對方配合。馮表示,宣傳環保教育很重要,環保回收更需要向市民解釋要合作。「當玻璃樽入面唔乾淨,就已無用,所以市民要知道把樽清洗好,才拿去回收。」
公司現時主要向商戶如酒吧、餐廳去收集玻璃樽,並加強教育。由最初回收所得之中,約10%至12%是不可以使用。通過一年多與商戶加強溝通,只有3%是不可以使用。可見回收成績是有進步。事實上對商戶來說有幫助,因為將來政府會實行垃圾徵費,丟棄玻璃樽需要畀錢。現在可說是「先行一步」,對合作的商戶更會給予獎狀鼓勵。「市民對環保主要分為三類人,一類是支持,一類是反對,一類是一半一半。玻璃樽收集算是簡單,但做多一秒都可以是負累。我們通常都是與餐廳負責人傾,但關鍵是前線員工是否合作。」
逾200地點收集年中無休
馮表示,儘管玻璃樽回收的確有困難,但要視為一項任務,盡環保責任。當初與商戶溝通也很困難,有些更會要求給與回收費。玻璃回收的其中一個困難是運輸成本非常昂貴。政府的標書是價低者得,但要達到各項要求,在成本控制方面要多花心思。政府雖然設有10億元環保回收基金,但行政手續太繁複,不會考慮。
他補充,公司在全港有200多個地點設有玻璃回收站,主要在九龍區。每日或隔日定時派人去收集玻璃樽。公司現時有4部車去做回收,對於司機來說,其實是相當辛苦。他們要兼顧處理回收桶的工作。每日早上6時便開車,1時可以運到工場。回收是厭惡性工作,但司機對環保意識比其他人強,收集玻璃樽的工作更是年中無休。因應落實合約,車隊的數目會增加至10部以上。每部車最多可以運送2噸玻璃。
最新研發防菌環保玻璃磚
深圳市的人口量大過香港,深圳市每日的玻璃廢物量約800噸,而香港則約300噸。香港玻璃再生有限公司總經理馮華洪希望,先扎根香港,做好這個模式,最終可以轉移至內地。內地的優點是地方大,城市與城市之間要做業績。之前他亦與深圳方面接觸,可以利用回收的玻璃製作成「玻璃隔音磚」。「現時舊玻璃樽在內地的價值也不大,以前在內地一個玻璃樽可以賣到5仙,現在已不可能。」原來以往有些玻璃樽可以重用,清潔好之後再入回啤酒,不過,現時有許多假酒,所以大型的啤酒樽廠都不會重用舊樽,因為節省的成本不多,但有風險。只有二、三線城市才會重用舊啤酒樽。
已取得香港專利
公司另方面亦計劃生產防菌環保玻璃磚,與納米及先進材料研發院有限公司 ( NAMI ) 合作的產品研發項目已經完成,包括配方、工藝、專利文件。他們已取得香港的專利,生產適合本地應用的環保玻璃磚。環保玻璃磚在英國、美國都有進行回收生產,但香港的情況是天氣潮濕,容易滋生細菌,所以產品增加了防菌的功能。NAMI於2016年9月開始研發創新回收再造技術,設計出玻璃含量超過七成的「抗菌再生玻璃磚」,廣泛應用,集環保及實用於一身。
現時市面上的環保玻璃磚,多用來鋪路。此項環保防菌磚成功將玻璃材料轉化為建築材料,可以代替傳統地板磚。新材料將會分兩條路線,一是走大眾化,結合無菌及環保,色彩較吸引。另一類是較高級的檔次,可以按客戶要求度身設計,對象主要是商場、酒店及高級裝修的外判商。加上市場對綠色建築需求殷切,這些綠色標籤的建材應該有銷路。
首先成立工作室
問及防菌環保磚的生產情況?下一步會是要建立另一個廠房。根據標準生產設備,每日可以生產千多塊,可使用10多噸玻璃砂料。首先是在本港成立一個工作室,開發不同顏色的樣板,供建築師樓及商業客戶選擇,知道是否適用。下一步的關鍵是能否在港找到合適廠房,但需要的佔地面積較大,估計較現時元朗廠房大3至4倍,元朗的廠房佔地約4萬平方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