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 订阅服务 | 广告服务 | 电子报 繁体 | 简体

 
 

   
 



香港商報

孟加拉國駐港總領事馬哈穆德:一帶一路助力金色孟加拉
2018年 05月 14日 09:14    香港商报
 

    孟加拉國駐港總領事馬哈穆德:一帶一路助力金色孟加拉

    「孟加拉國力爭於2021年步入中等收入國家行列,2041年成為發達國家的『金色孟加拉』。」孟加拉國駐港總領事穆罕默德·沙瓦·馬哈穆德(Mohammad Sarwar Mahmood)日前接受香港商報記者專訪時表示,孟加拉國樂意扮演「一帶一路」的友好使者;「一帶一路」倡議與亞投行發展必定會帶來沿線國家和地區的共贏,而孟加拉國基礎建設、電力和服裝制造業等領域將會受惠騰飛,并助力「金色孟加拉」與「中國夢」同行。香港商報記者胡茵黃兆琦郭天琪

    「一國兩制」使港更繁榮

    「孟加拉國重視與香港的多元關系,并體現在貿易、商業、投資、就業、教育和文化等領域。駐港總領事館一直致力於在這些領域強化雙邊關系。」馬哈穆德強調,香港經濟發展的巨大優勢源於「一國兩制」的貫徹落實,讓香港既可享受巨大的內地市場,又可延續自身獨立的法律體系和自由港優勢,相信未來香港能獲得更大發展。他說:「許多證據都表明,『一國兩制』政策實施以后,香港變得更繁榮了。」

  中國將成孟加拉國最大投資來源

    目前,中國已是孟加拉國最大貿易夥伴。馬哈穆德預期,中國還將成為孟加拉國最大投資來源地。2016年,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出訪孟加拉國,兩國簽訂了240億美元貸款協議,以促進孟加拉基礎設施建設,優化產能結構,并尋求中孟共同發展。

    他表示,夢想需要充足的能源和完善的基礎設施作保障。「孟加拉國的天然氣資源豐富,但仍是能源緊缺國家。」他表示,「孟加拉國發電量已從6年前約4000兆瓦上升到去年的8000兆瓦;國家經濟近年保持着6%的年均增速,正處於飛速發展狀態。惟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工業的發展,都需要源源不斷的能源供給。此外,交通運輸網亦仍待完善,以促進國際貿易發展。」

    除了基礎設施建設,孟加拉國政府也着眼於完善經濟系統和吸引外資。馬哈穆德說:「抓住『一帶一路』機會,改善產業結構,是實現『金色孟加拉夢想』的新機遇。夢想近在眼前,孟加拉國政府會盡全力支持招商引資的配套建設。」他介紹,孟加拉國是亞投行的創始成員國,本國銀行系統足以承受大量外國投資。由於現有的出口加工區土地和設施已無法滿足國家發展需要,政府為了更快吸引外資,計劃於2030年前建立100個經濟特區,區內將實施有利營商的法例,并配以完善的基建設施。

  孟加拉是「一帶一路」友好使者

    馬哈穆德強調,孟加拉國有能力也有信心扮演「一帶一路」上的友好使者角色。一是因為孟加拉國地理位置非常重要,位於南亞經濟圈和東亞經濟圈的結合部,也是孟、中、印、緬經濟走廊的連接區。孟加拉將扮演好聯繫人的角色,促進四國共同發展。

    二是因為,孟加拉國與周邊國家關系良好,在多邊協議制定中能夠起到有效的推動作用,而且經濟決策不會受到一時的國際政治因素影響。他說:「中孟兩國從古代海上絲綢之路開始,就有持續近千年的友好交往歷史,我們的友好外交關系不會彼此阻礙。而印度與孟加拉國關系亦比較友好。今年2月,中國和印度企業競標達卡證券交易所的25%股權,滬深證券交易所組成的中資集團中標;而孟加拉國并沒有面對任何來自印度的消極反應。」最新的消息是,中方聯合體成功競得相關股權后,將有序推進與達卡交易所在交易技術、市場培育、產品開發等重點領域的合作,協助達卡交易所發展壯大,共同參與和支持「一帶一路」建設。

  「一帶一路」并非馬歇爾計劃

    對於有人將「一帶一路」倡議比作二戰后美國對西歐進行經濟援助與協助重建的馬歇爾計劃,馬哈穆德并不認同。他強調,互信才是經濟發展和文化交流的基礎。

    他稱:「首先,馬歇爾計劃由美國在二戰后啟動,旨在幫助歐洲復蘇經濟,但歐洲必須購買美國的商品。『一帶一路』則是秉承平等與和平的合作,是互利共贏的倡議。如今,孟加拉國資金缺口大,『一帶一路』倡議能提供我們急需的技術和資金,有利於孟加拉國的持續發展。其次,二十一世紀是信息時代,人們的教育程度更高,判斷能力也更強,很難被迷惑。」

    孟加拉國鐵路公司與中國中鐵於2016年8月簽署了孟加拉帕德瑪(Padma)大橋鐵路連接線項目,涉及金額31.4億美元,大橋總長逾6000米,預期今年9月完工,完工后將成孟加拉最長大橋。馬哈穆德指,孟加拉國位於河口三角洲,土壤非常松軟,因此,相比於香港和中國內地許多地區,在他們國家建橋的難度、所需的技術和造價都更高。然而,受惠於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該項目得以順利開展。毫無疑問,基建改善勢將促進孟加拉國經濟進一步發展。

  歡迎加強制衣、制藥領域合作

    孟加拉人口達1.6億,是世界第八大人口大國,因而有充足的勞動力助力孟加拉國的工業發展。現時,孟加拉國已是全球第二大成衣出口地,僅次於中國內地。馬哈穆德說:「成衣制造是孟加拉國最重要的行業,就業人數超過400萬人,熟練工人多、市場廣闊、獲利周期短等優勢,使其成為最易吸引外資的行業。」

    另外,制藥業也是孟加拉國發展最快的行業之一。「孟加拉國制藥業的生產力,不能僅滿足本國巨大的市場需求,而且向世界250多個國家和地區出口藥品。如今,孟加拉國只

    需進口一些『救命藥』和高級藥物。」他稱,歡迎中國特別是香港商人就上述領域與孟加拉國加強合作。

    歡迎港人赴孟投資

    4月15日,是孟加拉國的新年(Po-hela Boishakh)。為迎接新年,孟加拉人都會穿上五顏六色的節日禮服,并走上街頭慶祝,還有類似中國舞龍舞獅的傳統慶典活動。馬哈穆德稱,孟加拉國首都達卡(Dhaka),是節日氣氛和年味最濃的城市。他說,「歡迎大家去孟加拉國、去達卡游玩觀光,了解孟加拉,愛上孟加拉。」

  保持孟中交往傳統

    馬哈穆德熱愛歷史,說起孟中兩國的友好交往史更是侃侃而談,如數家珍。他講道,早在明朝永樂十二年(公元1414年),航海家鄭和奉永樂帝旨遠航,就率船隊造訪了榜葛剌國(Bengala)(今孟加拉國)。當時,國王將一頭由非洲運抵的長頸鹿作為回禮贈予永樂帝。因長頸鹿的形態與習性都與中國四大瑞獸之一的「麒麟」十分相似,明成祖便命畫師作麒麟圖,并流傳至今。

    馬哈穆德熱情推薦了去孟加拉國不可不去的旅游景點。第一個是庫克斯巴扎(Cox's Bazar),那里有世界最長的未被破壞的天然沙灘,是欣賞日落的最佳去處。第二個是申達本(Sundarbans)國家公園,位於孟加拉國西南部,那里有全世界最大的鹽生紅樹林。他還透露,如果幸運的話,還可以看到著名的孟加拉虎,非常值得一去。

  港資在孟十分活躍

    馬哈穆德特別強調,香港投資人在孟加拉國十分活躍,港商尤其在成衣制造業領域具有明顯優勢。截至去年底,有約250多家香港企業進駐孟加拉國出口加工區,「這些香港商人大多在中國內地和孟加拉國兼設有工廠,令三個經濟體形成了一種三角關系,使孟加拉國與中國內地和香港的經濟高效結合。」他又表示,中小企業一直以來都是香港的發展優勢,歡迎香港中小企業去孟加拉國尋找商機。

    馬哈穆德認為,貿易展銷會讓世界更了解孟加拉國,是促使孟加拉國更好地融入香港和國際經濟體系的好機會。來港之后,他一直積極促進孟加拉國商人參加香港的各種貿易展銷會,「現時,我們已恒常參與5個香港貿易展銷會」。

    【特稿】「帽后」分享「帶路」心得

    「投資紡織業、制衣業,孟加拉國一定系一個最好地方,無其他地方好過它!」港區全國人大代表、香港飛達帽業(1100)副主席兼董事總經理顏寶鈴昨晚接受記者采訪時娓娓道來。她說,孟加拉國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有許多競爭優勢,「系港資很好的投資地,希望港商多多支持,造就兩地雙贏。」

    在香港,顏寶鈴被稱為「帽后」。前幾年,作為全球首家上市制帽商,飛達帽業在內地制造業遭遇寒冬之際,也曾一度因招工難、勞工成本高等原因陷入困境。2013年,她去孟加拉國尋找商機機緣巧合下,成為「一帶一路」第一批走出去的實踐者和受益者。

    談到孟加拉國投資環境,顏寶鈴赞不絕口,「近年,孟加拉投資環境改善好大,好適合紡織和制衣業,車工細細個就好有天分,一坐落去就識用衣車,對紡織業系一個好大的商機。」她續稱,相比越南和印尼,孟加拉國在「一帶一路」工資水平偏低,月薪起點約70美元,連加班和保險約120美元,勞動成本不及越南一半,「絕對系一個優勢」。

    「孟加拉投資前景我睇得好好,紡織品出口去歐洲國家零關稅。國家地方好細但人口好多,好適合傳統工業發展。」顏寶鈴說,「孟加拉另一個優勢系,香港有好多航空公司直飛達卡,大約4小時,好方便。」

    事實上,這幾年,「一帶一路」倡議已給位於「一帶一路」樞紐位置的孟加拉國帶來不少變化。反映到顏寶鈴身上,就變成「發展很快,很快」。如今,她在孟加拉國的工廠發展一日千里,生產力占了整個集團營業額的65%,去年工人已增長到3500人,今明兩年希望有六七千人。

    顏寶鈴工廠所在村落,原本只有400人,現在已吸引逾萬人聚居;第二期完成的話,村落會有兩三萬人。如今,孟加拉國當地政府批准把飛達所在的聚集地命名為「飛達鎮(mainland town)」。她認為,這是「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對中國企業的支持和鼓勵。「下一步,我想把飛達鎮建成『一家工廠,兩間學校,三萬村民』的小鎮。」她說。

    對於孟加拉國發展前景,顏寶鈴信心十足,「在『一帶一路』倡議下,加上中孟兩國向來關系良好,又是中國在『一帶一路』倡議中的重點支持國,孟加拉國高速發展一定指日可待。」

    香港商報記者黃兆琦  

 
(來源: 香港商报) 編輯: 香港商报实习生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