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大健康產業
滇大力推進民族醫藥產業發展
雲南省高度重視并大力推進民族醫藥產業發展,通過融入大戰略,服務大健康,在政策保障、資金投入、產業扶持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推進中醫藥改革和創新,開展民族醫藥文獻的挖掘、搶救整理,建立雲南省中醫藥民族醫藥博物館和雲南民族醫藥單驗方數據庫。全省衛生與健康事業的支撐作用明顯增強,中醫藥事業和產業發展取得顯著成果。目前,雲南省已基本建成了從中藥材種植到藥品科研、生產、流通、監督檢驗的完整產業鏈,初步形成了以中藥、天然藥為主,化學藥、生物制品為輔,中藥飲片生產、中藥提取物、天然健康產品為新增長點,具有明顯資源特色的產業結構特點。按照規劃,雲南力爭到2020年,生物醫藥和大健康產業主營業務收入達到3800億元。香港商報記者胡兆鋒
頂層設計促產業升級轉型
近年來,雲南省按照「把雲南建成服務全國、輻射南亞東南亞的生物醫藥和大健康產業中心」定位,以及「抓住項目、企業、產品不放,加快生物醫藥和大健康產業發展」,「以產業鏈為引領,部署創新鏈、資金鏈、人才鏈、政策鏈,五鏈統籌推進產業發展」的要求,把加強「頂層設計」作為加快產業轉型與升級的重要突破口,出台了《雲南省生物醫藥和大健康產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及三年行動計劃(2016-2018年)》,提出了「147」發展戰略、細化了56項重點內容,為產業發展確定了方向和路徑。
雲南還充分發揮各職能部門的行業引領作用,先后出台了三七、食品醫藥工業、中藥材等「十三五」專項規劃,以及《關於促進和規範健康醫療大數據運用發展的實施意見》、《雲南省「互聯網+健康醫療」行動計劃(2016-2020年)》、《關於優化服務環境助推生物醫藥產業創新發展的意見》、《雲南省生物醫藥和大健康產業統計監測暫行辦法》等指導性文件,全面加強對產業發展的規範和引導。堅持特色化發展,努力實現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強,推動生物醫藥和大健康產業持續快速發展。
目前,雲南省大健康產業處於起步階段,生物醫藥產業急待全面整合提升,圍繞專業化園區、種植基地、生產線建設以及技術改造、產品研發、技術成果轉化等,組織實施了100個重點項目。建立招商引資項目庫,建立聯合招商工作機制,鎖定一批國內知名醫藥企業,采取跟踪招商、蹲點招商、駐廠招商等措施,有針對性地引入戰略合作夥伴,推進企業兼併重組和做大做強,新華都、廣藥集團、康美藥業、華潤三九、上藥集團、貴州百靈等一批知名企業成功落地雲南。省工投集團、省城投股份、雲投集團等資本成功注入生物醫藥和大健康產業。一心堂、昆藥集團等成功併購一批省內外企業。沃森生物HPV產業化基地、醫學生物所疫苗生產基地二期工程、生物谷彌勒產業園等一批重點建設項目進展順利。一批老字號本地企業、傳統產品和存量資產得到了激活,重新煥發了生機和活力。
圍繞原料基地建設、大型企業引進培育、市場開拓、流通體系建設等方面開展政策研究,協調解決招標采購、輔助用藥、醫療機構用藥、原料緊缺、融資等制約產業、企業、品種發展的關鍵問題,雲南還組建了省藥品和醫療器械審評分中心,「心脈隆注射液」等69個名優藥品及省內獨有的民族藥納入省醫保目錄。同時積極與國家有關部委溝通協調,「血塞通軟膠囊」「燈盞細辛顆粒」等一批重點發展品種、獨家品種、地方特色品種、民族藥品種新進入國家醫保目錄。
科技創新提升產業核心競爭力
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由省科技廳、省發改委、省工業和信息化委、省衛生計生委、省農業廳、省林業廳等部門,組織實施了一批產業創新重大項目,通過科技創新驅動生物醫藥產業結構調整和企業轉型升級。
按照「竣工投產一批、建設一批、開工一批、儲備一批」的原則,依託重點園區、重點企業,抓好30個投資億元以上的重點項目,10個投資億元以上的招商引資重點項目,實現新增投資100億元以上。同時,積極爭取國家科技重大專項成果轉化項目在雲南落地實施。謀劃遴選發布涵蓋健康產品、醫療服務、健康管理、養生保健等領域的大健康產業重點工程包,推動大健康產業與旅游、文化、生態、養生、養老等融合發展。
以中藥(民族藥)、天然藥物為重點,補齊健康產品研發、生產和市場開拓的短板,突出支持生物制品、健康產品、化學仿制藥、新型飲片、動植物提取物、醫療機構制劑、醫療器械等,研發一批、引進一批、轉化一批重大新技術新產品,實現產業升級。搭建產業交易平台,重點建設雲南中藥材國際交易中心、雲藥電子商務交易平台;構建融資平台,按照組建重點產業發展基金的統籌安排,抓緊組建雲南生物醫藥大健康成果轉化及產業化投資基金,尽快實現對產業發展重點項目的投資;圍繞蘭茂與《滇南本草》、曲煥章與雲南白藥以及彝、傣、藏等雲南民族醫藥文化,創作影視、文學作品,舉辦蘭茂論壇,為雲藥和大健康品牌打造及市場推廣營造良好氛圍。
守住民族醫藥文化之「根」
雲南民族醫藥研究所所長、傣醫專家李朝斌先后主編了《傣醫四塔五蘊的理論研究》《傣醫傳統醫藥方劑》,參與編著《傣醫中專班臨床課試用教材》,編著《傣族醫藥學》《傣醫診斷學》《傣醫名詞術語選釋》等多部傣醫藥、民族醫藥著作,撰寫學術論文近百篇。
他表示,創新始終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的重要力量,也始終是推動人類社會進步的重要力量。民族醫藥是祖國傳統寶庫的重要組成部分,亦是東方文化中的一顆璀燦明珠。目前對富有民族特色的彝族、苗族、納西族、瑤族、壯族、回族醫藥學等發掘搶救的力度還不夠。如苗醫的「象形」學說,納西醫的「精威」學說,基諾族醫的「三元三才」學說都十分具有特色,治療用藥亦很獨道,可惜發掘搶救工作相對滯后。民族醫藥以其頑強、實效、較少毒副作用的生命力,為祖國醫學的發展道路展現了廣闊的前景。
他呼籲,要貫徹落實《中醫藥法》(《中醫藥法》已於2017年7月1日正式實施),使之法制化、常態化、制度化、機制化,切實抓好中醫藥(民族醫藥)的搶救、繼承、發展、創新、守住民族醫藥文化之「根」,留住民族醫藥文化之「魂」。
李朝斌說,雲南是一個多民族省分,當我們在推崇生物多樣性的時候,也要真正意識到民族多樣性的意義和價值,中國聚集了56個民族,就是56朵花,它不僅僅是一部文化大觀,更重要的是要把各少數民族繁衍生息方式的多樣性、生活環境自然資源的多樣性,相互作用發展所形成的民族醫藥系統都將其挖掘整理出來,把他們的「經方」、「良藥」研發成名、特、優產品,奉獻人類的健康事業,使之共生共榮,和諧發展,實現真正意義上的繼承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