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科研最需要兩樣東西:第一是錢;第二是自由的環境。這兩點香港都具備了優異的條件。俗語說 : 「十隻手指有長短」,每個人每個城市都有自身長處與短處,要懂得揚長避短,發揮自己的相對優勢,才能事半功倍,香港要搞科技也如此。
香港經濟過去長期側重地產和金融,港人向來急功近利講求即時利益,要發展高科技產業要長時間深耕,並非短時間能見效。記得香港政府以前也曾推動香港搞中藥港,搞數碼港,後來都無以為繼,或者性質都改變了成為地產項目!
香港要搞高科技,香港一眾大專院校首先要改變,要肯投入更多資源給予冷門科系,如兩年前,香港大學天文系關門大吉,便因為港大理學院受壓,話要有責任有效益地運用資金,認為開辦小眾課程不符合效益,浪費學術資源云云……香港大學原本是香港唯一有天文系的大學,相信如果港大資源充足是不會如此急功近利的!
其實,每一家大學都有自己著名的學系,或者說是相對優勢的學科,這個因素很講機遇,比如某某在大學任教並參與某種研究,幸運地取得了重大科研成就,成為該學術的大師,也令該系聲名大噪。香港也有本土科學家獲得舉世肯定,例如光纖之父高錕。
還有大學院校鄰近某些高新科技的研發基地,如核能、航空開發機構,可以憑藉地利彼此合作推動科研,如內地哈爾濱工業大學,在核能和國防工業方面便有相當的名氣。相對這方面香港大專院校沒有太多優勢,因為香港土地供應不足,並沒有幾家大型科技公司在香港設立總部,反而鄰近的深圳,現時有多家全國的科技公司在深圳定為總部,如騰訊、華為和中興等。
香港的大專院校不妨與內地加強合作,例如香港中文大學在深圳已開設分部,開設了理科、工科、經濟管理類和人文社科類專業。香港的大專院校應在大灣區內城市增設分部,既可擴充學校規模,也可擴大自己的影響力,培育更多人才,絕對可以締造雙贏。
香港西醫體系相對比內地具有優勝,香港本地值得多興建多一兩家醫院,有利扶助香港大專院校拓展醫學系、醫藥及醫療扶助的學系人才,不妨考慮在大灣區開設香港大專院校的醫學院,港府能夠做的,是提供更多資源給予大專院校,還有給予大學充分的學術自由,尤其港府現時庫房水浸,更加責無旁貸增撥資源給香港的大專院校。在醫療科技方面,香港是有條件可以創造出成績,這方面有賴政府、學界和業界加倍努力。必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