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 订阅服务 | 广告服务 | 电子报 繁体 | 简体

 
 

   
 



香港商報

港股料區間上落
2018年 05月 24日 11:24    香港商报
 

   中美貿易爭拗數個月,雙方第二輪談判後發表聯合聲明,宣布達成6項共識,包括中國將會大量採購美國商品及服務。國務院副總理劉鶴表示中美不打貿易戰;美國財長鉧欽形容暫停貿易戰。美國商務部長羅斯即將訪問中國。特朗普對中美兩國的貿易談判結果仍未感到滿意。中國宣布下調汽車進口關稅。國家財政部宣布,由7月1日起,降低汽車及零部件進口關稅。其中,進口汽車關稅由最高的25%下調至15%,汽車零部件關稅則下調至6%。港股料在30000點至31500上落。 

  中國大降進口車關稅

  中國宣布自7月1日起下調內地汽車及汽車零件進口關稅,汽車進口關稅由最高25%降至15%,減幅達四成;零件進口關稅則劃一下調至6%。目前內地汽車進口稅率介乎3%至25%,逾七成車型的稅率為25%,其餘普遍為12%至20%,實施減稅後,稅率原為25%及20%的將降至15%,減幅分別為四成及兩成半,其餘稅率維持不變,即平均稅率由21.5%下調至13.8%。至於汽車零件,進口稅率原本介乎6%至25%,未來將劃一削至6%,相當於平均稅率由10.2%減至6%,減幅達四成六。

  國務院解釋,大幅降低汽車進口關稅,有利擴大進口,推動汽車產業向高質量發展,亦有助產業加強競爭,調整結構及轉型。內地汽車產業進一步的開放,有利於在競爭和合作中提高汽車產業的自身實力,也有利於降低相關產品和服務的價格。

  中國汽車業新開放令人關注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2018博鰲亞洲論壇宣布將盡快放開對外資車企的股比限制,2018年4月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進一步明確汽車行業股比開放時間表。根據發改委新的時間表,內地汽車行業將分類型實行過渡期開放,2018年取消專用車、新能源汽車外資股比限制;2020年取消商用車外資股比限制;2022年取消乘用車外資股比限制,同時取消合資企業不超過兩家的限制。通過5年過渡期,汽車行業將全部取消限制。對於大多數外國車企而言,早已在中國內地建立合資企業以實現中國市場主力產品的當地化生產,股比放開對這些外企以及合資企業的影響,將更為複雜和間接。中國政府新政的推出意義在於給出新的可能性,讓外方有了尋求更大利益空間的可能性。股權比例開放絕不是一邊倒地單純減少中方股比,比如對於一些強勢的中國車企集團,在新能源的國家政策扶持、產業配套和雙積分等背景下,這些出色的中國企業很有可能在合作中增大佔股比例和話語權。目前內地企業在新能源汽車、智慧網聯等領域相對於外國企業有自身的優勢。以新能源汽車為代表,在2017年全球前五大新能源乘用車(純電動和插電式混合動力)銷售市場中,美國新能源乘用車銷量近20萬輛,同比增長26%; 挪威銷量6.22萬輛,增長超過25%; 德國銷量為5.36萬輛,同比翻番; 法國銷量提升至3.6萬輛,同比增長26%。增長速度最快的中國內地,新能源乘用車銷售約55.6萬輛,同比增長69%。可以預見,未來的開放和合作更多的是通過技術和實力的相互合作。汽車股來說,以配合國策的新能源汽車具優勢和較大的話語權,以新能源汽車企業跑贏其他的汽車股。

  國家統計局發布2018年4月份中國內地經濟主要指標資料。1月份至4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9%,比一季度增速加快0.1個百分點,比去年同期加快0.2個百分點。服務業生產指數同比增長8.0%,雖然較上月回落0.3個百分點,但仍屬較快增長速度。從需求看,1月份至4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9.7%,與一季度基本持平。固定資產投資增速比較平緩,比上個月略有回落,但投資結構繼續優化,投資對轉型升級和優化供給的作用進一步發揮。1月份至4月份高技術製造業同比增長11.9%,裝備製造業增長9.2%,快於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6.9%的增速。現代服務業包括資訊技術服務業、租賃商務服務業在去年高速增長的基礎上繼續保持較快的增長。1月份至4月份,內地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154358億元。其中,基礎設施投資增長12.4%,比一季度放緩0.6個百分點。

  嘉里物流可持有

  嘉里物流(636)2017年底止全年業績,純利為21.16億元,按年升13%。每股盈利為1.25元,末期股息每股14仙。營業額為307.88億元,按年升28%。毛利為41.81億元,按年升15.8%。核心經營盈利為21.28億元,升13%。嘉里物流主要從事提供物流、貨運及貨倉租賃及經營服務,為國際大型第三方物流服務供應商,目前管理約5200萬平方呎的物流設施組合,其中2600萬平方呎為自置物業。集團於內地、泰國及越南持有發展中物流設施。隨相關項目陸續落成,將長遠利好集團的營運表現。市盈率預期15倍,息率1.7%,可持有。

  中國金洋資產管理董事總經理 郭家耀

  (筆者為證監會持牌人,筆者及客戶沒持有上述股份)

  (逢周四刊出)

 
(來源: 香港商报) 編輯: 程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