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汽車業投資新規展開諮詢
純電動車投資門檻提高
【香港商報訊】記者施美報道:昨日,國家發改委向有關部門印發《汽車產業投資管理規定(徵求意見稿)》(以下簡稱「徵求意見稿」)。其中提出,國家支持社會資本和具有較強技術能力的企業投資新能源汽車、智能汽車、節能汽車及關鍵零部件研發和產業化領域。對此,業內人士普遍認為,這意味着純電動車生產資質的審批有望重啟。可以預見的是,一旦這份文件在2018年內正式公布,產業震動必將不可避免。
純電動車生產資質審批有望重啟
《徵求意見稿》涵蓋的領域非常廣泛,包括所有在中國內地的汽車整車和零部件投資項目,而且投資准入標準也制定得相當嚴格、細緻,尤其是對於純電動車型方面,投資門檻變得更高。
《徵求意見稿》規定,新建獨立純電動汽車企業投資項目,所在省份應符合以下條件:第一,新能源汽車保有量占比高於全國平均水平;第二,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比較完善,裝車比高於全國平均水平;第三,新能源汽車僵尸企業和僵尸資質清理工作全部完成;第四,現有新建純電動汽車企業投資項目均已建成,且產量達到建設規模。在《徵求意見稿》的結尾處明確提出:地方政府不得妨礙市場公平競爭,違規為汽車投資項目提供稅收、資金、土地等優惠條件。對於那些不符合規定的汽車投資項目,將實施聯合懲戒。
此外,國家發改委還對新建獨立純電動汽車企業投資管理項目的法人和股東股權作出了明確規定,比如所有股東在項目建成且產量達到建設規模前,不撤出股本;股東現有的新建純電動汽車企業投資項目均已建成,且產量達到建設規模,不存在違規建設項目;主要股東股權高於三分之一的,自有資金和融資能力也需要滿足一定條件等。
可以看出,這份《徵求意見稿》已不僅僅是在為新能源汽車領域的投機者敲響警鐘,而是封住了投機者的路。
新能源汽車領域投機響警鐘
業內人士普遍認為,這意味着純電動車生產資質的審批有望重啟。汽車行業專家賈新光接受本報采訪時表示,從《徵求意見稿》中可以看出國家發改委將重啟純電動乘用車生產資質審核。但是,最終結果還是要看正式文件。
其實,此次《徵求意見稿》公布之前,有業內人士曾提出質疑,認為國家發改委批准的15家企業并不全都是真正的「鯰魚」,隨后,國家發改委暫停了新能源生產牌照的發放,并表態將重新修改產業投資政策,而這份文件,正是傳說中的「政策調整」。
資料顯示,從2016年開始,新能源成為焦點產業,無論政策的扶持還是補貼的力度都較為可觀。本着扶持一部分有潜力的車企加速發展,拉動后續新能源車企進步的想法,國家發改委從2016年3月至2017年5月,短短15個月的時間就批覆了15家新能源車企頒發純電動乘用車生產資質,其中不乏北汽新能源、奇瑞新能源以及江淮大眾等依託傳統車企建立的新能源企業。
此外,內地也只有6家新能源車企獲得由工信部頒發的純電動乘用車生產牌照,取得生產和產品的「雙資質」。而這一現狀一直到去年5月16日,江淮大眾項目獲批后才停止,自此以后國家發改委再沒有批准過新能源車企生產資質。
新建獨立純電動汽車企業投資項目所在省份應符條件:
(一)新能源汽車保有量占比高於全國平均水平。
(二)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比較完善,樁車比高於全國平均水平。(三)新能源汽車僵尸企業和僵尸資質清理工作全部完成。(四)現有新建純電動汽車企業投資項目均已建成,且產量達到建設規模。
新建獨立純電動汽車企業投資項目法人應符條件:
(一)所有股東在項目建成且產量達到建設規模前,不撤出股本。
(二)股東擁有整車控制系統、驅動電機、車用動力電池等關鍵零部件的知識產權和生產能力,且對關鍵零部件具有較強掌控能力。
(三)股東現有的新建純電動汽車企業投資項目均已建成,且產量達到建設規模,不存在違規建設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