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 订阅服务 | 广告服务 | 电子报 繁体 | 简体

 
 

   
 



香港商報>>電子報內容>>珠三角百達通

楊麗萍《十面埋伏》再次驚豔亮相
2018年 05月 26日 00:00    香港商报
 

    用舞蹈演繹「楚漢相爭」

    楊麗萍《十面埋伏》再次驚豔亮相

    著名舞蹈家楊麗萍的轉型之作、國家藝術基金資助項目大型舞蹈劇場《十面埋伏》再次赴深,近日在深圳保利劇院梅開二度。事實上,《十面埋伏》不是一部傳統意義上的舞劇,故事劇情較「碎片化」,而在舞蹈的呈現上,《十面埋伏》也不像《雲南映象》等劇少數民族及原生態元素突出,而是一出混合了京劇、武術、太極,還有很多裝置藝術等元素的實驗舞劇。楊麗萍說:「現代人,每天都在經歷『埋伏』,既埋伏別人,也在被別人埋伏,這是制作《十面埋伏》的初衷。」香港商報記者 黃鶯

    用舞蹈形式演繹經典

    《十面埋伏》這部舞劇由楊麗萍擔任總編導、藝術總監,奧斯卡金像獎得主葉錦添擔任美術指導、服裝和舞美設計。2萬把剪刀懸挂半空,寒光閃爍;紅羽毛代替的鮮血,漫舞全場;韓信因胯下之辱留名,黑白兩個韓信總是從對方胯下鑽出撕扯,詭异莫常;虞姬反其道而行,選用男性反串。舞者一段赤身獨舞亮相,雖是男兒身,卻極盡女子的妖嬈,與項羽的一段雙人舞,亦極盡纏綿……楊麗萍將流傳千年的「楚漢相爭」故事改成了舞蹈劇,用中國傳統京劇嫁接起了現代舞。觀眾可以看到,舞劇《十面埋伏》現場借來2000多年前的劉邦、項羽、虞姬、蕭何、韓信等人物,用舞蹈的形式,演繹了他們在特定時間、空間、處境下的內心冲突與命運糾葛,探討爭斗與傷害背后的根源。整個表演過程場面宏大、震動人心。

    在2003年,楊麗萍的《雲南映象》曾創下中國舞台劇首輪巡演上座率最高、票房收入最好、演出場次最多、所到城市最廣、巡演時間最長、媒體關注度最高等多個第一。楊麗萍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曾表示,與《雲南映象》相比,創作《十面埋伏》的原因不僅在於傳統的復蘇,還具有更多的現代意義。「如果說舞劇《雲南映象》代表的是傳統藝術的表現,那麼《十面埋伏》講述的則是觀念的更新。」

    舞美設計盡藏「小心機」

    記者了解到,《十面埋伏》舞劇從舞台設計到舞蹈動作,都做出了極為大膽的嘗試,可以說全劇盡藏「小心機」。這部劇的主演幾乎都是男性,可以說是實打實的「男人戲」。其中,青年男演員胡沈員飾演虞姬,顛覆了觀眾的既有印象。從登台,到粉墨虞姬,胡沈員全程用舞蹈的肢體完成與觀眾的交流。同時,舞劇中還加入了不少新奇藝術元素和裝置藝術:借鑒旅美華人藝術家劉北立的創意,舞台上空裝設了2萬把明晃晃的剪刀,刀刃在燈光照射下,閃爍着寒光……48斤象徵着生命不能承受之「輕」的紅色羽毛被拿上台,構成了一幅紅色血海似的宏大場面。演員們在紅色羽毛里撲騰,表現血腥廝殺。

    對於影視中虞姬自刎常常用到的劍,楊麗萍沒有重走老路,她用紅綢代血,最后的處理是,虞姬用了項羽的血自刎。「我覺得舞台藝術和影視劇還是應該不一樣,台上如果一會兒劍,一會兒大刀,就沒意思了。所以《十面埋伏》中不見刀槍。虞姬用項羽的血自刎,寓意一下子就深刻了。」

 
(來源: )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