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 订阅服务 | 广告服务 | 电子报 繁体 | 简体

 
 

   
 



香港商報

《喜聚》今晚深圳溫情上演
2018年 06月 13日 12:08    香港商报
 

    漂洋過海 詮釋兩岸離合

    《喜聚》今晚深圳溫情上演

    「小時候,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我在這頭,母親在那頭……」詩人余光中的一首《鄉愁》道出離鄉背井的悲傷與無奈。戰亂、時局曾經分隔了兩岸的親情,在台灣顛沛流離的老兵們,在大陸老兵們的親人們,彼此只能看着大海,一聲叹息……今年是開放兩岸探親31周年,台灣著名導演李宗熹運用多年敏銳的觀察和豐沛的創作力,推出兩岸原創舞台劇《喜聚——漂洋過海來看你》,該劇6月13日晚在深圳保利劇院上演。劇中主演郭少雄、杜寧林共同演繹一出關於「別離與錯過」的故事,帶觀眾穿越回那段充斥着離別與重逢的年代。

    香港商報記者 黃鶯

    兩岸隔海相望難相見

    《喜聚——漂洋過海來看你》講述的是一個關於回家的故事:因戰亂而與親人隔絕分離,直到1987年11月2日台灣宣布開放民眾赴大陸探親,離開家鄉的游子才能帶着三大包五小件,近鄉情怯地重新踏上將近40年未見的家園與親人相見。1947年的北京還叫作北平,老城像一個嬰兒踡縮在城牆圍砌的搖籃里。人們為了果腹奔波,忙於和急速貶值的紙鈔賽跑,唯有胡同口的大槐樹,仍舊依着自己的步調,在炎熱的6月盛開着花朵。大樹下,回蕩着周璇《何日君再來》的歌聲,由於徵兵被迫前往台灣的男孩沛民和女孩宋英站在胡同口的槐樹下,許下一年后再會的承諾。

    誰知這一別,竟是40多年的漫長歲月。沛民輾轉來到台灣,宋英則留在槐樹扎根的胡同。隔着淺淺的海峽,卻也隔開了沛民與宋英的生活,他們分別結婚、分別生子、分別經歷起起落落,分別漸漸老去。就像兩條平行線,雖不相交,卻一起向着時光遠處延伸。

    北京到台北直線距離1715.6公里,直飛只需3小時左右。在上世紀的50年代-80年代,想家,是許多大男人輾轉反側、魂牽夢繞的主題,而回家,則是一個需要經歷抗爭的過程。相聚看起來簡單,卻有人窮極一生都無法回到自己出生的故土,見不到自己愛的人。

    劇中,李宗盛的經典曲目《漂洋過海來看你》會伴隨着舞台劇情的發展在某一時刻柔情響起,觀眾在優美的旋律中可以體會到歌唱者濃濃的情絲,哪怕隔着千山萬水,我也會「漂洋過海來看你」。歌詞里用相擁和叹息、漫天的黃沙,描述出台北和北京兩個城市的感覺:隔着那一灣淺淺的海峽,相望卻無法相見。兩份孤獨,卻又不放弃希望。

    以喜劇基調講述歷史

    如今,從1987年兩岸開放至今已是31年,兩岸的經濟、環境、人與人之間的情感都有了很大的變化,不變的是相隔兩岸的人們那心中最深的親情。2018年全國「兩會」更是發布了31項惠台政策,讓台灣同們覺得如春風送暖,海峽兩岸不再因海遠隔,曾經的天障因為兩岸開放而成為通路。

    李宗熹作為寶島外省人的第二代,因為感同身受而創作了《喜聚》,被海相隔40年的重遇情感是悲傷的,李宗熹則以喜劇的基調,以歡喜歡聚的一個形式,開心地、歡樂地去陳述這段時期的歷史變化,講述那段歷史背后人物的情感,親人、朋友、愛情、婚姻的情感。

    談及該劇的創作初衷,導演兼編劇的李宗熹說:「1949年,我奶奶從上海到了台灣,1987年,兩岸開放了,小學三年級時,我父親拿着信對奶奶說:『媽,上海來信了。』奶奶流着眼泪激動地和我爸爸說:『念,趕快念』。信是奶奶的姐姐寫給我奶奶的,奶奶聽完信后打開了抽屜,手里拿着厚厚的一疊信說:『這些信終於可以寫上地址寄出去了。』1989年,爸爸陪着奶奶回到了上海,姐妹倆見面那一幕是我父親永遠難以忘記的畫面,同年我父親也來到了上海成為第一批的台商,由此,我想寫一個劇本,通過《喜聚》去講述兩岸開放30多年間兩岸人的情感故事。」

    用一生遵守一句承諾

    值得一提的是,該劇的主創團隊備受期待,李宗熹導演擅長描繪親情與愛情,為了呈現出最好的舞台效果,特意邀請到有30年舞台經驗的郭少雄與杜寧林老師,兩位老戲骨詮釋「用一生遵守一句承諾」,演繹跨世紀的情與義。李宗熹還透露,為了讓觀眾能進入當年那個動盪的時空,特別安排了一位說故事的人,引領觀眾回到1987年剛剛開放回鄉探親的年代。

    據了解,本次深圳站演出由台灣演員、節目主持人沈欣華擔任飾演說書人,舞台上演員動情的表演和來自寶島的思鄉旋律,會拉着觀眾穿越到兩岸情分隔又重逢的悲歡離合中。

 
(來源: 香港商报) 編輯: 香港商报实习生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