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摩擦升溫,美方在推出500億美元徵稅清單后,面對中國被迫祭出的同等力度反制措施,再變本加厲,威脅將制定2000億美元徵稅清單,火藥味愈來愈濃,也對兩國經濟及全球市場造成重大不確定性。貿易及物流業作為香港經濟的四大支柱產業之一,對外貿易一直是本港經濟增長最重要的動力源泉,美國四處點火挑起各種貿易戰,香港當然無法獨善其身,必須針對由此可能產生的冲擊做好應對準備,以減輕影響,更重要的是應思考長遠經濟出路,增強抵御風險的能力。
貿發局昨表示,每年中美經香港轉口的貿易總值有450億美元,即使本港因貿易戰而失去全數中美轉口貿易,都只是占香港總貿易量1萬億美元的4.5%。以美國向500億美元中國商品徵收關稅計,將令本港貿易額減少約100億至200億美元,認為短期影響不大。惟貿發局亦承認,部分產品需要經香港轉口多次,這些產品受關稅多大影響,要視乎最終稅率和產品清單內容而定,此情况下,最終貿易戰的影響或會加倍。
其實,中美貿易摩擦一旦加劇,勢必引發全球產業鏈的連鎖反應,全球經濟增長、全球貿易也會因之受到重創,從而引發外部需求的萎縮,對世界經濟來之不易的復蘇造成重大冲擊,連帶也會增加市場的不確定性與波幅動蕩,18日爆發的環球股災、港股受壓急挫就是一例。對於作為開放經濟體的香港而言,中美貿易冲突可能造成的風險遠不止商品貿易一項,而是涉及金融、股市等多個方面。
值得注意的是,特朗普政府在中美貿易談判中反覆無常,顯示美國國內在對華經貿政策上意見分歧,當中很大因素是美國中期選舉在即,特朗普為政治需要,依短期內選民所喜好,以搖擺不定的方式來做決策,而中國有應對的決心,也不放弃以談判解決爭端。中美貿易摩擦走向如何,還要拭目以待,這個過程中情勢必然波譎雲詭。與此同時,美國白宮貿易顧問納瓦羅昨作出威脅,稱中方低估特朗普的決心,相信中國在貿易紛爭中損失會較大,意味美國會對中國持續引爆在貿易上的冲突,區別僅在於達到什麼樣的程度才止戰。
面對如此不利形勢,香港該如何自處?短期而言,當然是要做好最壞打算,對各種可能的威脅做好應對方案,包括加強與受美國貿易保護主義打擊的市場建立緊密聯繫等,減緩相關的冲擊。中長期而言,應致力發展多元經濟,拓展新興市場,必由之路,就是要加快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中國正堅定推進改革開放,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加快建設現代經濟體系,國家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以及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規劃,給本港帶來龐大機遇,提供一展身手的空間,香港可以借助國家支持,在「國家所需」與「自身所長」交匯點上尋找突破,發揮優勢,更好擴展業務腹地,開拓新的市場版圖,令企業、金融和專業服務業有了新的發展空間,亦能加快區域經濟的合作,推動創新與科技產業發展,打造新的優勢產業,助力本港經濟多元化。如此,香港自然有足夠的底氣和實力,抵御風浪、戰勝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