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明招股大孖沙捧場
雷軍:海外業務增長十倍可期
【香港商報訊】記者邱媛媛報道:昨日,首隻「同股不同權」新股小米(1810.HK)在港舉行全球發售股份新聞發布會,介紹其在港交所主板上市的詳細情況。小米創始人、董事長雷軍說:「小米在香港上市標誌公司進入了一個新的里程碑。硬件、新零售和互聯網這種『鐵人三項』的獨特商業模式使小米創造感動人心、價格厚道的產品。」
李嘉誠「雙馬」等落單
據銷售文件披露,小米計劃發行近22億股,當中近66%是新股,其餘34%為舊股,5%在本港公開發售,集資最多近480億港元。其中,30%將用於研發,30%將用於擴大物聯網及生活休閒產品等的生態系統,30%將用於全球拓展,而餘下10%則用作營運資金及一般用途。小米招股價每股介乎17至22元,招股日期為本月25日至28日,預計掛牌日期為7月9日。
據報道,長和前主席李嘉誠個人斥資3000萬美元(約2.35億港元)認購小米股票。天使投資人蔡文勝也在認購名單之列,個人投資金額或在幾百萬美元。此外,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馬雲、騰訊公司控股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馬化騰,均以個人身份下單小米IPO,金額在數千萬至上億美元不等。
雷軍昨日率小米一眾管理層亮相,分享小米的創業之路及商業模式。雷軍重點闡述了小米的「鐵人三項」商業模式,即以硬件、新零售結合電商及互聯網服務三個部分為一體的運營模式。關於小米是什麼類型的公司,他表示,自己不是很糾結(小米)到底是硬件公司還是互聯網公司,而是更在意小米是一家獨一無二的公司。他認為小米是一個新物種,也許未來可能會有越來越多像小米這樣的新物種,至於它叫什麼不重要,大家需要的是它強大的競爭力。
小米今年首季增長89.5%
財報方面,雷軍指,小米去年營收1146億元人民幣,一個成立7年的公司營收破千億元人民幣,這在全球也是新紀錄,而且去年同比增速67.5%,在全球大型公司排第二位、互聯網公司排第一位。他介紹道,小米去年淨利潤54億元人民幣,今年一季度繼續高度增長89.5%,淨利潤17.5億元,小米不僅營收高速成長,營業利潤也快速增長。
他亦指,去年小米電子商務和新零售平台營收佔比(按照銷售通路區分)是63.7%,互聯網服務是8.6%,互聯網服務毛利率超過60%,小米的利潤絕大部分來自互聯網服務。不過,雷軍坦言,「手機行業在未來10年將緩慢成長」,但全球去年共銷售14.7億部手機,小米去年出貨9000多萬部,他認為仍有巨大的成長空間。
互聯網服務收入99億「才起步」
雷軍承諾,小米硬件業務的淨利率永遠不會超過5%,他進一步說明,硬件淨利率不排除只有2%、3%,但這不意味小米不賺錢,去年小米互聯網服務收入達到99億元,已經擠進全球互聯網公司前25名,「而這才剛剛起步」。他看好未來互聯網活躍用戶持續成長,而小米生態鏈股權收入,也將成為主要利潤來源之一。
關於物聯網發展,雷軍表示,現在小米全球連接設備超過一億台,是全球最大消費智慧裝置IOT(物聯網)平台,去年手機收入佔比下降70%,IOT超過20%,這個板塊增速非常快,他相信未來小米IOT設備會佔到收入的40%、50%。
對於小米的海外布局,雷軍稱截至今年第一季度,小米已進入74個國家和地區的市場,並在其中15個國家中排名前五。尤其在全球第三大市場印度已取得三成的市佔率。他指,全球還有很多國家小米未進入,集團會一步步進入,「我覺得未來獲得十倍以上的成長空間是能夠看得到的」。
而對於近期中美貿易摩擦仍在持續,是否有礙集團的海外步伐,小米高級副總裁王川指,如今全球一體化,各國互相依賴。長遠來看,小米對中美關係仍持樂觀態度,而美國市場集團已有所規劃,會選擇恰當的時期進入。
小米暫無計劃重启CDR
【香港商報訊】記者邱媛媛報道:小米集團高級副總裁、首席財務官周受資昨日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推遲CDR申請是為確保CDR試點成功及發行質量,與中國證監會之間並無分歧,目前「沒有計劃」重CDR。
當日,小米在港舉行新聞發布會。周受資表示,CDR是中國資本市場非常重大的創新,小米支持這種創新;公司過去幾個月做了很多工作,經過與證監會的反覆討論,達致共識,提出申請先在香港上市,再通過CDR在A股上市,這是確保CDR發行成功的重要因素,得到證監會的認可和支持。
與中證監「沒有分歧」
針對有分析指小米推遲CDR申請是因為公司管理層與證監會在發行及估值上存在分歧,周受資回應指,與中證監「沒有分歧」,估值是「市場定價」,但他不會評價公司估值。他表示,小米從未說過估值多少,過去幾個月都是市場在炒作。
小米本月18日在官方微博向中證監提出申請,推遲召開發審委會議審核其CDR發行申請;中證監次日發布公告,表示尊重小米集團選擇,決定取消發審委會議對該公司發行申報文件的審核。
小米方面又指,將於6月25日開始公開招股,截止時間為6月28日中午12點。在上市時間點的選擇上,周受資表示,市場短期波動固然重要,但作為企業更加看重長遠發展。
作為首批來港上市的新經濟公司,周受資表示,對「同股不同權」政策特別支持,「同股不同權」在新經濟公司裏已有慣例,尤其在美國的資本市場,政策能夠確保管理層為股東、用戶及員工提供更長期的價值。他又指,香港與內地市場區別明顯,香港對接國際投資者,內地市場則主要對接境內投資者。
小米固执「一波三折」
回顧小米籌備上市之路,不僅是開篇的高估值,其後計劃同時於內地CDR及來港以「同股不同權」形式上市,成為兩邊都是可以「第一個吃螃蟹」的企業,引發市場熱議,賺足眼球。
但是,豈料「一波三折」——從年初最高達1000億美元(約7850億港元),之後經歷了幾次調整,小米估值一度大幅縮水至最多700億美元(約5492億港元),幾乎是削了三成。而之後的事件走向,依舊風波不斷,在其遞交上市申請後,因受質疑曾兩度下調估值,而到6月19日宣布暫緩CDR上市後,估值更大幅「縮水」至550億美元。
「小米是一家全球罕見的全能型公司,估值應為騰訊乘蘋果的估值。」小米創始人雷軍在早前的投資者推介會上如是說。實際上,自小米籌備赴港上市以來,對其估值的爭論和質疑從未停止,而雷軍一番話看似豪言壯語,但或許可以給投資者一劑強心針。
雷軍之前更反問「這次550億美元的定價,就是我也不想開價了,你們隨便開吧。總不至於連550億美元都不值吧?」而小米首席財務官周受資在昨日記者會上反覆提及,集團估值是被市場炒出來的,也未有評論滿意與否。
根據現時的招股價,小米的估值在539億美元至698億美元之間,行使超額配售權後,估值為543億美元至703億美元。對於該估值,市場意見不一。多家機構人士表示,其估值在500億至600億美元為合理,而小米想要的估值則高達700億至800億美元,因此,令原本一些持觀望態度的投資者陸續撤資。
對於小米的估值情況,有證券業人士指出,一般投資者要關注公司方面的基本因素,查閱上巿條款方面,小米估值相當高,較目前已錄得盈利的新經濟股份估值還要高,股份在開巿時候高開幅度未必一定會很大。
而小米的估值究竟從何而得?不同的估值方法主要是對於小米的定位不同,雷軍以「新物種」來定義小米,更直言小米是一家「全能型」公司。而市場對於小米終究是家「手機硬件公司」還是如其招股書所說「互聯網企業」都持保留態度。香港商報記者 邱媛媛
獲98億股權激勵 雷軍事前竟不知
【香港商報訊】在昨日小米新聞發布會上,有媒體問及雷軍在小米公開招股書前獲得的98億元人民幣的股權激勵可能會給小米上市所帶來的盈利風險。小米總裁林斌回應稱,董事會對董事長或首席執行官在上市前的股權激勵,在過去很多全球新經濟公司上市時都是慣例,小米不是第一家,也不是最後一家。
林斌表示,小米這次股權激勵是在雷軍完全不知情的前提下,幾個董事開會一致贊成通過作出的決定。「這也是大家對雷總過去8年帶着團隊把小米做到這個規模,同時也是對中國製造業做的事情的肯定。我們都覺得這是實至名歸。」
據此前的招股書披露,今年4月,小米全體股東一致同意,向雷軍控制的SmartMobileHoldingsLimited發行63959619股B類普通股。該次股權激勵確認98.3億元股份支付費用並計入當期損益。上述發行使公司2018年第二季度及2018年全年存在大額的股份支付費用。小米授予的股權激勵會進一步增加公司的支出,並可能稀釋現有股東的股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