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 订阅服务 | 广告服务 | 电子报 繁体 | 简体

 
 

   
 



香港商報>>電子報內容>>中國經濟

高槓桿惡果顯現 定向降準谷經濟
2018年 06月 25日 00:00    香港商报
 

    上周,受外圍消息與內在經濟形勢影響,資本市場一片愁雲慘淡,A股再現千股跌停。市場風雲突變,曾經炙手可熱的獨角獸慘變人人避之不及的「毒角獸」。小米A股CDR叫停,估值縮水大半,雷軍那番「小米是騰訊乘蘋果的估值」成為笑話,郭台銘旗下工業富聯已快跌近破發。在資本市場的絲絲寒意中,賽事正酣的足球世界盃應是難得的安慰了,無奈眾多大熱球隊頻頻爆冷,「天生要強」的梅西也神話不再,令到不少賭波客損失慘重。

    高比例股權質押頻現

    A股閃崩股頻現,市場質疑肇因或在大股東高比例股權質押,頻頻觸及平倉警戒線。統計顯示,目前滬深兩市已有3447家上市公司涉及股權質押融資,占兩市全部上市公司的97.75%。其中有128家公司股東質押比例超過總股本的50%。

    如此高比例的股權質押,將以高槓桿追求利潤最大化體現到極致。在經濟向好時,高槓桿會帶來高額利潤,然而在經濟下行時,高槓桿無疑會放大潜在的風險,甚至成為壓死駱駝的最后一棵稻草。也難怪曾經人人稱羨的某些上市公司大股東,如今內心七上八下好不忐忑。從一夜暴富到面臨打回原形,這種極端體驗普通人自無福消受。寧願不賺錢,也不要踩雷,但光景好時沒人會聽得進這話。

    另一方面,近期多個網貸平台接連爆煲,繼6月16日自稱註冊用戶數達1000萬、交易量達800億元的網貸平台唐小僧爆煲后,6月21日,號稱0元購物高額返利的聯壁金融也因無法正常提現而被立案調查。至此,曾經風雲一時的號稱民間四大高返平台錢寶網、雅堂金融、唐小僧、聯壁金融悉數爆煲,印證了郭主席那番「收益率高過10%就要做好損失全部本金的準備」的忠告。據悉唐小僧投資者年化收益率最高達到70%,如此高的收益率遠超過人的常識。

    人行多措谷流動性

    人行發布的金融統計數據顯示,今年4月份和5月份住戶存款即居民存款減少了一萬多億元,5月份社會消費數據亦同比增幅下滑,其背后是錢緊的現實。

    有的地方錢緊,也有的地方錢多。上周五,深圳全城搶購華潤潤府三期新樓盤的消息刷屏,200萬的誠意金相比蛇口招商雙璽已是灑灑水,限價房與二手房之間巨大的套利空間吸引各路人馬前來搖號賭運,不僅房產交易登記中心和各大銀行徵信處大排長龍,往民政局辦理離婚的夫婦也打起蛇餅。也有跡象顯示,有人試圖利用各種消費貸等短期借貸來套出購房首付款。在現如今形勢下,這種冒險賭運的事還是遠離為妙。

    股市慘淡令到管理層不斷放話釋放市場緊張情緒,并付之以行動。上周人行持續向市場釋放流動性,先是逆回購3700億元(人民幣,下同),對冲到期逆回購2300億元,逆回購净投放達到1400億元;加上MLF(中期借貸便利)2000億元,上周人行向公開市場净投放3400億元,已是連續兩周净投放。

    6月20日,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進一步緩解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措施,釋放了強烈的定向降準信號。果不其然,24日傍晚傳來消息,人行將自7月5日起實施定向降低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將向市場釋放7000億元流動性,緩解資金壓力,市場情緒或有望改善。此次降準幅度雖低於市場預期的1%,但總量較預期為大。

    仔細揣摩可見,人行此番釋放流動性帶有限定前提,為去槓桿保駕護航意味濃厚。此次定向降準涉及5大國有銀行和12家股份制商業銀行,重點支持「債轉股」項目,由此可釋放資金約5000億元,同時撬動相同規模的社會資金參與。同時下調郵儲銀行、城商行、非縣域農商行、外資銀行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可釋放資金約2000億元,主要用於支持小微企業,緩解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

    此番流動性能否去到該去之處?人行公告稱,此兩方面情况將納入人行宏觀審慎評估。這表明專款專用,避免出現過去那種資金千方百計進入房地產市場的情况。而「債轉股」項目冀望1:1撬動社會資金參與,聯想到5月份社會融資規模較預估值腰斬,在市場普遍缺錢的情况下,這一美好願望能否實現?仍要打上一個問號。

    個稅改革帶來長遠利好

    對普通人來說,上周一大利好是個人所得稅法修正案草案於6月19日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兩大亮點:一是明確提出將個稅起征點從3500元/月提高至5000元/月;二是首次增加了子女教育支出、繼續教育支出、大病醫療支出、住房貸款利息和住房租金等專項附加扣除。雖然此次改革還未涉及家庭聯合申報制度,但專項附加扣除的納入,也是在向家庭聯合徵收模式靠近。

    此次減稅方案若獲通過,將惠及大範圍人群,也必將導致稅基的減少,或需要有新的稅種加以彌補和調節。

    隨着世界盃賽事漸入佳境,大熱球隊恢復狀態,市場也盼望着迎來轉機。香港商報記者 李穎

 
(來源: )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