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海鹽:高水平打造鄉村振興先行示範地
浙江省海鹽縣,素以「魚米之鄉、文化之邦、旅游之地、核電之城」著稱,是千年古縣。近年來,海鹽堅持貫徹落實浙江「八八戰略」,不斷深化農村綜合改革,以農村產權制度改革為切入點,通過就業方式轉變與公共服務延伸等方式,以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為目標,做強做精現代農業,持續深化農村改革,大力建設美麗鄉村、提升鄉村治理水平、增強農民幸福指數,高水平打造鄉村振興先行示範地。2017年,海鹽縣農村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達32177元,比上年增長8.7%,增幅連續10年高於城鎮,城鄉收入比僅1.69:1,遙遙領先全國平均水平。
深化改革 大膽創新讓農村活起來
近年來,海鹽縣在鄉村振興領域獲得了一系列的成績和榮譽:全國農村綜合改革示範試點縣、全國第二批農村改革試驗區、全國美麗鄉村標準化試點縣、全國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抵押貸款試點縣和浙江省唯一的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改革試點縣……
這背后是海鹽一次次的開拓與創新。
以保障農民合法權益、促進農民增收為目標,海鹽縣深化農村產權制度改革和創新農村金融服務并舉,同步推進城鄉要素集群化、公共服務均等化、基層管理民主化,「雙輪驅動、三化聯動」的農村改革模式,通過「確權、賦能、同待遇」,探索出了一條「就地城鎮化」的「海鹽樣本」,引起了國內高度關注。
為穩定土地流轉與家庭承包關系,2009年起海鹽縣將農村土地承包權和經營權相分離,建立了土地承包經營權登記制度。這一舉措也成為中央「三權分置」的雛形。農房財產權改革同步推進,完成農房確權發證3.8萬戶,并探索推進農房財產權抵押、擔保、轉讓,激活農民「沉睡」資產,為資本轉化創造條件。遵循集體所有權不變原則,海鹽縣因地制宜對105個村(社區)經濟合作社開展股份合作制改革,將集體經營性資產量化到人、發證到戶,實現「資產變股權、社員當股東」。
經過多年努力,海鹽二輪承包土地確權率、村集體股份制改革完成率達100%,農房確權率超80%。讓農民的生產、生活要素「歸屬清晰、責權明確」。
確權之后,搭建平台、創新金融服務讓農民的權利活起來。
2009年,海鹽在浙江省率先成立三級土地流轉與農村產權交易平台。幾年來,海鹽農村產權交易累計成交1432宗,交易金額3.11億元……海鹽縣還着力通過完善制度規範交易,圍繞資金、人才、技術、設施設備等對流入主體設立准入門檻,完善土地經營權流轉准入機制、風險防控機制等,確保農村產權流得順暢、流得健康。
如今,海鹽農民既能憑土地經營權貸款,還能辦理農村住宅抵押貸款、農村股權質押貸款,使「死產權」變成「活資本」。政府引導銀行、保險、農業擔保公司等社會金融主體參與改革,出資3000萬元在全省率先建立的農村「三權基金」,為金融機構投身改革吃下「定心丸」。截至2018年4月底,僅海鹽農商銀行,就為516戶農戶提供了5.5億元土地經營權抵押貸款;為242戶農戶提供6000多萬元農村住宅抵押貸款。
確權、活權,為農村發展注入無限活力。目前,海鹽土地承包經營權累計流轉土地21.5萬畝,土地流轉率達67%。農業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三大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達到942家。同時,作為浙江省唯一一個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改革試點縣,海鹽縣大力推行「標準化+」戰略,出台了全國首份《縣域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評價指標體系》地方標準規範。在村村通公交的基礎上,3800輛公共自行車網點遍布城鄉。水、電、氣等實現同網、同質、同價。義務教育階段教師輪崗交流實現城鄉師資隊伍均衡發展,成為浙江省首批全國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公共文化服務評估連續三年進入全省前十,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實現應保盡保。
如今的海鹽,農業生產組織方式已發生根本改變,實現農業生產集約化、農業技術現代化、農業生產綠色化和農業服務社會化「四個化」目標。
如今的海鹽,同步統籌謀劃村莊布點、產業集聚、美麗鄉村建設等「多規合一」,生產、生活、生態相互融合的美麗鄉村正由「盆景」串聯成「風景」。
如今的海鹽,經過多輪村級集體經濟扶持發展,105個村(社區)集體經濟經常性收入1.05億元,村均99.82萬元,徹底消除了50萬以下薄弱村。
培育新型農民 讓農民富起來
鄉村振興,農業強不強、農民富不富是重要標準。45歲的陸建明曾是養豬大戶。2013年響應政府號召拆除全部豬棚的他轉產轉業,承包土地500餘畝,成立百合美生態農場。農場以「采摘、餐飲、節慶」為主,融入了現代農業的生產效益功能、生態循環功能、農業景觀功能、農耕文化功能。2017年,農場經營總收入達560萬元,利潤達120萬元。從生豬養殖轉向生態種植,從「豬司令」變成「農場主」,陸建明的收益只增不減。
大力度推進轉型,是海鹽縣促農業增效的重要舉措。
海鹽縣順應農業適度規模經營的現實需求,改善農業生產條件、優化農業發展環境、提升農業生產效率。全縣累計建成糧食功能區340個、現代農業園區27個,元通鳳凰農業產業集聚區列入省級現代農業產業集聚區。「龍頭企業+合作社+家庭農場+基地(農戶)」的聯合體發展模式,推動農業規模化、標準化、專業化、品牌化發展。截至2017年底,全縣三大現代農業經營主體總數達836家,其中家庭農場597家。一大批農業經營主體在規範發展中不斷提檔升級。
海鹽縣立足農業產業體系整體謀劃,跳出農業抓農業,促進農業由生產環節向產前、產后延伸,實現了種養加、產供銷、貿工農一體化發展,建成全省最大的紅地球葡萄基地、華東地區最大的設施蘆薈種植基地等,生豬產業鏈被認定為全省首批全產業鏈。推進「互聯網+現代農業」,雲計算、大數據等在農業領域推廣應用,農業信息化水平全面提高,農業主體中信息技術應用比例達11%。促進「農業+旅游」,打造了豬豬星球、羊羊樂園等鄉村旅游品牌。2017年接待游客147萬人次,實現收入3582萬元。
海鹽縣大力發展生態循環農業,以減量化、資源化、生態化為原則,探索建立主體小循環、園區中循環、縣域大循環三級生態循環鏈。18個生態循環示範主體,秸稈綜合利用率達95%以上。以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創建為契機,推進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建設,促進農產品按標生產、上市、流通,提高質量、提升效益。
全方位拓展渠道,是海鹽縣促農民增收的關鍵手段。
近年來,海鹽縣大力實施「千萬農民素質提升」工程,整合教育資源、創新培訓模式,每年培訓農民7000餘人次,2017年首次認定新型職業農民300人。村級勞務合作社實現全覆蓋,就地就近介紹農村剩餘勞動力就業。現有社員1.56萬人,開展勞務合作16000餘次,實現勞務收入3940萬元。同時開發公益性托底安置就業崗位116個,有針對性助困難群體就業。
海鹽縣成立青農眾創聯盟,搭建農業創業服務平台,為農業青年創業提供指導;設立農民創業專項基金,84名大學生創(領)辦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創業項目。依託本地特色產業,扶持發展農村電商,鼓勵引導農民網上創業,該縣的百步鎮獲批全市首批農村電子商務建設創業小鎮,橫港、五豐、六里入選「全國淘寶村」。
與此同時,海鹽縣不斷強化保障,為農民解除后顧之憂。完善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和社會醫療保險制度,居民參保率保持在99.5%以上,60周歲以上人員100%參保并享受養老待遇,基本建成城鄉一體、惠及全民、功能完備、保障有力的社會保障體系。統籌城鄉社會救助體系,構建起社會「大救助」的體系格局,城鄉困難人員救助累計達65.9萬人次,極大地減少了城鄉居民因病致貧、因困致貧現象發生。深入推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加大城市文明向農村延伸的力度,目前,全縣水務、供電、通信等基礎設施基本實現了城鄉一體化,城鄉公交實現了城鄉互聯互通,教育、衛生、文化等實現了資源和人才的城鄉統籌使用,初步形成了20分鐘教育、公共衛生服務圈,農民在家門口能夠享受城市居民的公共服務。
景區建設文化融合讓鄉村美起來
塑精品、美全域,高標準打造特色,是海鹽縣改善農村環境的主要途徑。
景區建設理念,讓鄉村環境美起。海鹽出台了縣域美麗鄉村建設專項規劃,完善規劃4條風景線,建設總長度超40公里。以自然村落為重點,突出生態建設、產業融合、文化傳承、鄉村旅游等發展要求,海鹽縣按照推進培育村落、重點建設村落、特色示範村落三個類別分層推進美麗鄉村整治,完成美麗鄉村建設點47個,啟動推進升級版建設6個,創建省級美麗鄉村示範鎮2個、市級以上美麗鄉村精品村10個、A級景區村莊15個。2017年,兩個村成功創建嘉興市首批「3A級景區村莊」。
五個村莊,五種味道,這是海鹽縣遠近聞名的「五味村」:「北團問農」——可體驗萬奧農莊的精品農業水果采摘游;「文溪探幽」——可參與嬉溪菜園子各項鄉村探幽康體健身活動;「澉東品戲」——可參觀十姑娘紀念館和廣東街影視基地,品味海鹽腔、騷子歌等地方戲曲;「紫金坐望」——可靜心坐望百畝桃園,游覽北方民居影視基地;「茶院養心」——可訪千年古寺金粟寺,靜聽禪音,養心養生等。
強村固基理念,讓鄉村發展美起來。村級集體經濟是美麗鄉村的重要物質基礎。海鹽縣大力實施強村計劃,努力探索村級集體經濟不同實現形式,着力增強薄弱村「造血」功能。海鹽縣通元鎮豐義村利用自然資源開發建設民宿項目,實現村級集體發展與美麗鄉村建設相得益彰、共同提升。2017年,海鹽首次實施的21村跨鎮抱團項目,每年可為參與建設的鄉村帶來30萬元以上的經常性收入。
文化融合理念,讓鄉村風尚美起來。海鹽縣積極挖掘和保護具有高度人文歷史價值的文化名村,同時配齊配全農村文體基礎設施,廣泛開展各類文化活動,積極打造各項文化品牌,豐富群眾文化生活。優美庭院建設傳播踐行家風文化,文明家庭、和諧鄰里等文明鄉風創建活動,引導農民積極參與美麗鄉村建設與管理,推進農村移風易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