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 订阅服务 | 广告服务 | 电子报 繁体 | 简体

 
 

   
 



香港商報

中西合璧創新山水
2018年 06月 26日 10:48    香港商报
 

     中西合璧創新山水

    山水畫由唐代發展至今,無論是形式或是畫作內容均有一套審美規範。然而,王無邪、黃孝逵、沈平、熊海四位藝術家筆下的山水各有不同,尽管運用了傳統的精髓,卻與常人認知的一般山水畫有着天壤之別。他們將國畫與西洋畫融合,將高山變為現代建築物。一新美術館正舉辦展覽,展示上述四人既有承傳,亦見創新的山水畫作品。文:Janice

    一新美術館現正舉辦展覽《一新山水:王無邪、黃孝逵、沈平、熊海》四位香港畫家聯展,展現了傳統水墨畫技法的同時又見畫家銳意創新的精神。

    展王無邪早期畫作

    山水作為中國水墨畫的其中一個分支,至今已演變成多種形式。本地著名水墨大師王無邪繪畫「現代水墨畫」,他喜以俯瞰的角度寫景,帶有傳統的手法,但又將畫面分割成多個幾何範圍。這種抽象之中又帶傳統的創作手法皆因王氏曾跟隨呂壽琨習畫,同時又於美國進修過美術及設計的原因。在接受本報專訪時王無邪表示:「在外國受到當時流行的當代藝術影響,包括抽象表現主義、波普藝術和極簡主義,形成與他人不同的藝術風格。」使畫作有潑墨的傾向、以字入畫且帶有幾何化的元素。是次展覽將展出他於1965年創作的《客居》,這幅水墨畫利用文字的線條及幾何的色面,表現了冷暖色調和光暗對比,正是王無邪於外國畢業后的作品。可見,他於60年代已然突破傳統水墨方式,并畫出大家熟悉的王無邪式山水畫的雛形。

   欣賞多元化山水畫

    同場展出的三位畫家所繪畫的山水亦是各有所取,黃孝逵多取材自實景,如是次展出的「清水居」系列,「因為在海邊居住,我會經常面對海,大約朝早5點開始景色就有變化,加上隨天氣的不同,會有不一樣的靈感。」黃孝逵善用留白和純黑效果,增加想像空間,令景色有無邊際的感覺。展品《芝加哥的夕陽》是畫家描繪了芝加哥建築的玻璃幕牆反光的景象,顯示了他擅於捕捉大自然中的光暗變化,加強了意境的神秘感,亦反映黃孝逵是如何把建築物代替高山,運用傳統的中國畫媒介和技法繪畫出當代景觀。

    畫家沈平亦是以實景入畫,只是雖然用水、墨、毛筆、宣紙等材料,畫出來卻不是傳統山水。他既創作水彩畫,也有寫水墨畫。因此,沈氏巧妙地融合兩者特色,沒有崇山巨川,而是以寫生書法描繪各地景色,帶有西洋畫的「味道」。仔細觀看,他以墨色線條勾勒景物,又承傳國畫的面貌。是次展出的作品,畫家有利用宣紙上的皺褶擦出特別的肌理,恍如傳統山水畫,表現出質樸的感覺。

    畫家熊海則擅長白描技法,以白描勾勒為主,再於細微處加以皴擦渲染,展覽展出其青綠山水畫作,如《黃山天都峰》。而《雪境印象》、《獅山雲霧》、《香港西貢》等均是他最新寫的畫作,與他過往細筆山水全然不同。從寫實到寫意再到抽象,予人耳目一新的感覺。

    從傳統走向創新

    中國山水畫源遠流長,在唐代經濟發展、生活安逸的社會,人們崇尚大自然,當時的畫家將郊游的風景描繪下來,開創了中國山水畫的先河。然而,社會經濟發展使我們居住的地方越來越城市化,留不住青山綠水。現今的山水畫,已不單單只是描繪看到的景色,猶如參展的四位畫家,且畫風截然不同。在訪問中,他們一致認為在香港這個多元化社會,由於創作環境自由,有獨立思考的空間,每個畫家都有各自的風格。其中,王無邪特別講到水墨山水畫將有兩種大勢,一種是城市化。由於不是在農業化的環境進行創作,畫作會融入更多城市元素。第二種是宇宙化,現在是資訊時代,看東西的方式與以前相比迥然不同,畫作走向抽象反映了宇宙化的環境。未來的山水畫是否要走向創新?不如先看四位香港畫家筆下糅合了傳統和新意的山水畫作。

    展覽詳情

    日期:即日起至8月11日地點:九龍觀塘海濱道165號SML大廈

    4樓一新美術館時間:星期二至六上午10時至下午6時

    公眾假期休館    

 
(來源: 香港商報) 編輯: 朱剑明